[心得] 阅读札记:《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

楼主: jean17 (jean)   2022-06-02 02:03:20
https://i.imgur.com/omk1lWo.jpg
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多多少少都造就了他现在的样子。刚读完这本《受伤的孩子和坏掉
的大人》的我,很直观地想到小时候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养成自己或
许不喜欢而想去改善的陋习,抑或也在习惯成自然中,保有部分仰赖著立足于世的优点?
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透过其中的一则一则经验谈,从新省思自身状态的书。包括从最初的婴
幼儿时期逐渐累积,那些与周遭人们互动的成长经历,在个体还幼小不谙世事之时,是否
曾经不小心养成某种难解的偏误?毕竟成人们也曾经是需要被教导,养成一些待人处事的
习性的孩子,当一些生活习惯与表达模式顺应着不平衡的情境而生,无法得到释放的负面
情绪与积非成是的价值观世代累积,竟成为个体与群体共同的枷锁,如何去辨识进而活出
更完整的自我,同时透过更清晰透彻的自我,进一步与或多或少都带着伤或伤痕的孩子或
成人们,建立足以彼此疗愈的互动模式。
以上,也是我看过这本书后,浮现在脑海与心中,对于自己与如何待人处事的期许吧!光
是书名中提及的“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作者有谈到,每一位“坏掉的大人”
都曾经是“受伤的孩子”。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适当的对待与教导,长大后某些价值观或
表达方式出了难解的偏误,再将那一套曾让其“受伤”的处世之道,加诸于仍未被定型的
孩子身上,这过程可能对于孩子与成人之间,都是难以厘清的磨难,却在成人的不自知与
孩童缺乏引导的偏差行为的拉锯下,演变为一场又一场孩子与大人们的冲突,终究形成消
耗彼此的耐心与情感的巨大鸿沟。
书中透过四个单元,汇整了作者在担任学校的辅导老师的那十年之间,在校园中见证的各
式“故事”。也可以说那是他的校园观察纪录,将遇到的学生、亲师状况改写为一则则让
读者足以随之省思的小故事。其中也融入作者自身的人生经验与感悟,作者不只扮演了“
说书人”的脚色,他更像是一位带领有缘踏入那些叙事情境的局外人们,随之探访其中的
曲折与寓意的向导,帮助人们透过他人的故事,触及并感知自身曾经浑然不觉,或下意识
忽略的生命经验。
在细细品味书中传递的讯息与洞见时,我们也形如搭上一架时光机,透过他人的故事回溯
了儿时的自我,毕竟每一段成长经验都不知不觉形塑了个体的躯体、灵魂与人格形貌,就
算是大异其趣的诠释或细节铺展,依然有一小部分触动了观者形如止水的当下,从那个小
小的起点开始,展开回溯自身所在、所想、所为的心灵之旅。那是十分神奇的阅读体验,
此时透过回顾书中所述,我也对应了自身状态,希望能在反思与沉淀中,更贴近自己曾亲
身走过的每一段路程。
单元一与单元二所聚焦的主题,分别紧扣书名的“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透过
作者纪录的校园观察,勾勒出一幕一幕世代间沟通不良,互相伤害的僵持局面,以及身为
一位助人工作者,尝试从中寻求解方的殷切态度,同时在晤谈间也试着给予陷入难题的双
方,相对应的支持与引导。整本书在章节的安排上也十分平均,四个单元各自分配能说明
其议题的八则故事或说经验谈,在前两个单元所探究的在沟通出现困境的“孩子”与“大
人”后,后两个单元则聚焦在“重新建立关系”与“从与孩子的关系上学习疗愈自我”等
议题,前半部与后半部可谓是相辅相成,让人透过阅读也仿佛身历看似难解,却退一步海
阔天空的关系课题。
可以说,看完这本书,也能随之厘清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那些显得不平衡的互动经验,若
套用在身为成人与“孩子们”的鸡同鸭讲,或者以“后辈”的角度,与师长之间多有被压
抑或被动式遵循其价值观的时刻,就会让人不禁感慨,每一段看似冰冷或火爆的亲子、师
生关系中,都存在着“受伤”而“坏掉”的负面循环,孩子不是一开始就伤痕累累,大人
也不是刻意要让自己用充满偏误又毫无自觉的方式,来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美其名的“关
心”与“教育”。然而那些谬误与充满不平衡感的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也许也能是
期许能在每一次的互动中,重新认识自己与善待他人的人们,展开探索与重新学习的切入
点吧!
曾在校园担任辅导老师的作者,密切接触需要帮助的孩子与苦恼的师长的过程中,他注意
到“受伤的孩子”常有的数种应对模式──那即是抗拒说出心里话的“不知道”、放弃沟
通的“消极配合”、逃避责任的“托付心态”,同时作者也观察到,这些出了状况而需要
到辅导室报到的孩子们,与寻常或问题还没具体浮现的其他孩子,都共同处于某种由外界
渗透进内在的“无力世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们的课业压力与竞争也日益沉重
,在加上传统的“恐惧教育”,家长往往希望子女能赢在起跑线,忘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个体,成长与潜能开发都有各自的时序。活在师长庞然的期望与日益加诸其身的压力之下
的孩子,就更容易感受到自主权被剥夺的无力感。而这也许是让孩子受伤,而拒绝与大人
对话与配合其安排或拒绝其关心的源头。
或许,成人们也是一路这样被形塑,认为那些来自前一代的教养模式,理应一代传一代,
至少对于挺过来而自认为没问题的大人们,他们拥有更顺理成章的理由,来要求其子女遵
循其旨意,只为成长为足以让其“骄傲”或至少“不失望”的作品。只是,若孩子们在看
似合理的教养过程中,产生抗拒与逃避的行为,成人们是否也会像是偶然看见曾经苦苦挣
扎的自己?毕竟成长的过程中,很难是完全不带伤或有所遗憾,社会氛围的改变与个体之
间的差异,也会让亲子互动或者师生互动,增添许多需要“随机应变”、“且教且学”的
变量与课题。
作者在行文之间,也让人感受到含蓄的热诚,清晰又投入地将那些年来的校园情景,充满
各式酸甜苦辣的辅导经验,化为消化后融合了自身所感所悟的经验谈。实则让观者也不由
地敬佩起,那份投入于理解人心,同时重视每一段关系的形塑,保持客观距离又怀有对人
性的观照,这样的态度既不是一味强调正向思考,又能用正面的眼光看待曾经受伤的个体
,以乐于听其诉说、引导其厘清思路或只是静默于陪伴的助人者角度,温和而坚定地见证
那些虽然“受伤”,却终究能逐步发挥其“自愈”能力的孩子们,与促使作者从校园走向
大众,曾经“坏掉”却也保有“修复”能力的成人们。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能够静下心来梳理自身经历,实是在关系中
保有相对健康的自我的一帖良方。书中提及的“爱”与“尊重”,可以说是在关系中逐渐
修复自身,同时也能在陷入某一段失衡的关系时,先为自己设立界线以换取日后的疗愈空
间的立足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本是难以选择,就算有人可以做到在不得不的情况之下,
与原生家庭切割,心中对亲情的渴望仍可能种下期盼“另开新篇”的种子。此时专业的助
人工作者也可是帮助既害怕重蹈覆辙,又对关系的建立有所需要的人们,连结与自己的相
关经历,从而养足能量的一道桥梁。
透过这本《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我也进一步联想到,若关系还健在且热情也未曾
消减,阅读他人的故事时顺道思考一下自身与周遭的互动形式,试着以尊重与爱护彼此存
在的沟通之道,来修复总有不平衡或各自压抑的情感裂痕。从趋近于完整的自我为出发点
,先疗愈了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在充分的养精蓄锐后,或许也能挥别昨日的遗憾,重新
去定义与创造,每一个修复与重整彼此眼中的彼此的全新互动经验。
卓敬柠/2022.06.02 01:5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