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历史》:人永远无法从历史汲取教训吗?
https://vocus.cc/article/62741396fd897800013f3341
-
https://images.vocus.cc/184be7ae-6119-4aa8-aa84-9cad350d2391.jpg
上周,在唐山书店遇见这本书,封面上的提问立刻引起我的好奇:“为什么要学历史?”
是啊,相较于其他书籍教你累积财富、职涯起飞或疗愈心灵,学习历史似乎无法为当下的
你带来任何效用、CP 值很低,但历史却不曾在通识或博雅教育的课表中缺席。
那么,学习历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唯有桑塔亚那的一句名言能为我们解答:
“遗忘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彻。”
遗忘历史的人,会怀念极权政府的统治,认为每个人都能发表高见的社会实在太吵杂,同
时却也忘了,在不受限制的权力下,任何人都可能是被噤声的族群。
遗忘历史的人,会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用族裔,甚至是种族来将他者归类为资源的争夺
者,却忘了上次说要为雅利安人争取生存空间的人,最后造出迫害无数无辜生命的国家机
器。
-
“以史为鉴”虽然已是大家熟知的陈腔滥调,但对于繁忙的现代人而言,要阅读、萃取并
记忆历史,得花上不少时间。
然而,我们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提醒我们哪些思想是来自过去的危险幽灵,曾经蹂躏他
们的世界,至今仍在现代作祟,只是随着科技与制度的不同,这些幽灵有了新的宿主、新
的解释,以及新的代言人。
只要我们细细探究,便能找到藏匿在当代事件下的历史痕迹,比方说:上个月普丁发表对
乌克兰军事行动的演说时,说道:
“自古以来,居住在曾是俄罗斯西南部领土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
(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他也说过差不多的话)
或是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说:
“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若我们将视线转向一百多年前的欧洲,便会发现上面那两个人的演说,不过就是历史的回
音而已。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要求法国割让亚尔萨斯与洛林两个地方(同样是“历史上
的”德意志领土),德国民族主义者海因里希.冯.特赖里克曾说:
“这些省份...我们拥有更高的权利统治他们,我们凭借德意志民族的权利统治他们,
以防止德意志帝国与她走失的孩子变得疏远。”
以前的人讲话虽然比较直白,但在帝国扩张这方面,普丁、习近平和海因里希虽然活在不
同时空,却是相同的论调,在 19 世纪,帝国们的扩张与争端是一场不断膨胀的零和游戏
,最后酿成人类史上最严重的两场灾祸。
到了现在,经过 20 世纪后半的混乱、重建与尝试,人们已经承认国际规则下的合作与竞
争,远胜于战争带来的益处,战争失去了它在过去被看重的正当性,或被视为解决争端的
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说人类经历的长年岁月是不断试误的过程吗?
-
《为什么要学历史?》透过两种方向来做出回答:
一是爬梳当代制度的历史,如何从部分人的“启蒙”发展到“普世价值”,包括性别权益
、民主参与、经济自由与国际秩序,为了争取权利的落实,中间发生过哪些冲突、思想转
变,甚至是开倒车的过程?
接着,作者连结到读者比较熟悉的现代问题:民粹主义、宗教干预政治,与地缘政治的冲
突。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十分担忧人会重踏历史的过错——毕竟不是没有发生过,
因此时常提及忽视历史经验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呼吁读者要学习挖掘躲在现代问题下的历
史祸根。
若我们直译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历史给当代的十堂课”,里头的每个章节绝对都能开一
张落落长的书单,但作者擅于理清脉络、摘除细节,对欧洲史不熟的读者也能专注在制度
的兴替上。
虽然叙述范围大多锁定在德国历史,应与作者的研究领域有关,但不影响他要表达的主旨
:记住历史、观察当下,不要将自由视为理所当然。
(书里用了很多祈使句跟惊叹号,让作者在我脑中的形象变成一个总是大声嚷嚷的老教
授 XD)
最后,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纪录片——BBC 的《纳粹的崛起》(Rise of the nazis),
内容是纳粹党从一个边缘政党到摧毁民主体制、全权掌控德国的过程,影片结尾的一段话
,非常适合作为这本书的注脚:
“纳粹的崛起并不是无法阻止的,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迹象,但在当时,人们对于民主这
种新体制很陌生,人们不知道民主是非常、非常脆弱的,民主无时无刻都需要有人挺身捍
卫。”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值得被一再讲述,因为这是一个警告世人‘别将民主视为理所当
然’的故事,为保存民主,人们必定得大力反抗极权。”
-
补充连结:
-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https://reurl.cc/M0X1Ln
- Foreign Affair《乌克兰民族认同的战争》 https://reurl.cc/GxXZ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