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顺势沟通》达成共识和处理情绪的四招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03-17 11:07:29
《顺势沟通》读后心得:达成共识和处理情绪的四招
一句话说到心坎里!不消耗情绪,掌握优势的39个对话练习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adaptive-communication/
你会觉得,沟通是一件苦差事吗?如果遇到对方和颜悦色的时候,那倒还好。但是,当对
方的语气很急躁的时候呢?当对方带着怒气找你理论的时候呢?当你觉得怎么讲,对方好
像都听不懂的时候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应用一些沟通的方法,来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今天介绍一本谈沟通的书。
这本书在说什么?
《顺势沟通》的作者是沟通表达培训师张忘形,他自创“忘形流简报”的贴文方式,在脸
书社群上面经常获得大量转发和分享。他自称“忘形”,是因为忘形的前面,就是得意。
得意的“意”,是音与心的结合。期许自己能够“忘记所有的形式,得到对方心中的声音
”。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他的贴文时,本来心想:“就是一张黑白的图、加上一句话,为什么
能这么热门?”结果,我却不自觉地一张图接着一张图看完了。而且他的贴文,不只分享
数很高,留言和互动的比例更是惊人。在看了他更多的贴文之后,我开始发自内心佩服,
原来透过这么简单的方式,就能达到引起强烈共鸣的沟通效果。在这本新书里,他将倾囊
相授沟通的秘诀。
作者在书中主要以个人经验出发,把平时生活中、经营社群时、甚至和网友笔战劳心劳力
的历程,整理成一套沟通的法则。书中会谈到沟通的界线、如何处理双方的情绪、面对各
种不同特质的人该采取不同应变的方法。我认为作者将“沟通心法”和“实战技巧”融合
在一起之后,透过一种跟读者对话的情境,浅白易懂地把内容传递到读者的心里。
如同作者的定义:“沟通是为了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表达是为了传递有价值的讯息。”这
本书就是以流畅的表达和好读易懂的范例,教我们如何沟通的一本书。
如何有效达成共识?
沟通就是透过倾听和表达,让双方达到彼此期望的目标。
你可能会以为,学习沟通的重点,就是为了要快点说服别人、为了快速讲完自己想说的话
、为了在谈判和协商时取得先机。这种讲求速效的心态,看似会让我们快速达到目标,但
实质上,往往会让双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原本的目标。
作者则提醒:“沟通的力量是来自于我们的理解与选择,而不是说话技巧。”沟通的重点
不在加大力道、或使用一些艰深的技巧,而是要朝着“降低成本”的角度去思考。一旦成
本降低,双方就自然而然更容易达成沟通的目标。
作者把沟通可以降低的“成本”分成四大类,我把他转换成“带领一个团队”的情境,让
你更容易理解:
1. 降低时间成本:想像你要把一项任务交代给下属执行,结果你没有把目标沟通清楚,
结果下属忙了半天,却跟你要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无效的沟通,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好的沟通,虽然需要你多说一些话、多描述清楚一点,长远来说却能省下更多的时间成
本。
2. 降低价值成本:如果你觉得这次交办任务的“品质”非常重要,要让客户感到“物超
所值”。结果,你却没把这个关键讲清楚,使得团队成员马马虎虎地达成了一个普通的结
果,这反而没有达成你原本想传提供的价值。
3. 降低情绪成本:倘若你在交办任务的时候,没有顾及团队成员已经任务满载、手忙脚
乱了,却仍然迳自交付任务,然后射后不理。结果,造成团队成员气愤不已、根本无心执
行,然后做出一个糟糕的成果。这就是没有考量到“情绪”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多拨一点
心力,透过沟通先处理好情绪,就能降低情绪带来的负面成本。
4. 降低关系成本:有时候一个团队是否能做出优异的成绩,往往跟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有强烈的关联。如果你平常都没有透过沟通来建立“伙伴关系”,而是单方面给予不容
质疑的命令,久而久之你们的关系渐渐疏离,团队的向心力愈来愈弱。以后,如果团队面
临了巨大挑战,必须仰赖彼此的伙伴关系支持时,你又得花更多时间去建立起彼此的关系

如同作者所说:“沟通,是为了找到共识,而不是彼此控制。”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大家
是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互相合作和提携。而对于一位领导者而言,把这个目标
的标准、方向、轻重缓急,明确地跟团队成员充分沟通。
与其拿鞭子驱策进度,不如清楚达成共识。
如何处理对方在沟通时的情绪?
当我们面对的沟通对象,展现了不同的情绪,我们还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吗?
我自己以往在沟通的时候,比较偏向以“理性”和“冷静”作为手段,无论对方的情绪是
处于哪一种状况,我都显得十分“抽离”。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稍微改变了我对这件事
情的看法。他说:“在对话中保持里性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要我们全身散发一种里性与
冷静的气场,而是我们的内心冷静,但外在还是可以表现情绪。”那么,具体来说,改怎
么做呢?
1. 处理快乐要认同:如果对方带着快乐的心情,跟你分享一个美食。尽管你不一定喜欢
那项美食,你仍然可以认同他的情绪:“哇,感觉你去吃的体验很好耶!”然后,对于对
方所说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什么特色让你念念不忘呀?”认同对方的快乐,就能
不断推进新的话题。
2. 处理忧伤要缓冲:当对方很忧伤地向你诉苦,千万不要冰冷冷地回答:“人生就是这
样,没什么啦。”这在对方听起来反而很刺耳。更好的做法是:“我感觉你一定超委屈的
。”先让对方感到你已经接收到了他的情绪,给对方一点缓冲,等到情绪平缓下来,再聚
焦到真正要解决的事情上面。
3. 处理愤怒要结果:在气头上的人,如果遇到你对着他说:“冷静点,你这么凶做什么
!?”他听了之后一定更生气。反而,我们可以先搞清楚他生气是为了获得什么结果:“
我感觉你现在很生气,我可以怎么帮你?”表达你跟他站在同一边,想要协助他解决的根
源,让他开始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件事。等高涨的情绪缓解下来之后,再进入理性讨论和行
动的阶段。
4. 处理焦虑要行动:如果对方表现出一副焦虑的模样,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往往是
因为内心的“不确定感”造成。这时候不要叫对方“你想太多了,先别想。”反而,你可
以带对方透过行动来缓解焦虑:“你在哪一个环节卡住呢?接下来可以先做什么试试看?
”我们只要陪他厘清那些担忧的环节,当他的情绪缓解时,他会更有信心做出自己的选择

透过以上四种处理对方情绪的方式,就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最佳应用。我发
现作者在书中谈到情绪的部分,都是先讲求“接收”到了,然后再依据不同的条件和情况
,做出相对应的回复。让我有所收获的是,“接收情绪”不代表就要跟着对方一起情绪高
涨,而是先发挥一种“共感”的态度,任彼此的“频率”先对上了,然后才切换成理性的
头脑去思考下一步的动作。
沟通就像是一局台球,有来有往的球赛,才会精彩。
后记:求顺势后顺事
在读《顺势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一直回想起另一本《如何改变一个人》的读后感:
“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别人,我们只能先改变自己,降低对方面临改变时的阻力。”对于沟
通而言,我们并非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想法,而是先改变自己的心态
,愿意去接收、理解和适应对方的特质,搭建一座彼此信任的桥梁,然后才会达到最有效
、有共识的沟通。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有一块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沟通法(DiSC:支配,影响、稳定、谨慎
),讲求的是先了解自己的特质、了解对方的特质,然后运用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去调整
自己,适应对方的沟通节奏。说实在,沟通并没有所谓“一招打天下”的万用型,我们更
应该学习的是顺势而为,因人而异。这个方法也呼应到了以前我在公司培训时,也会利用
这种人格特质的象限,来学习主管该怎么带领不同特质的下属。
最后,我很喜欢作者用接、发球的方式,来形容有效的沟通,他说:“在沟通中我们并不
是要改变对方,而是接住对方的球,并找到对方最喜欢的方式与他有来有往。”我们可以
顺着自己的特质做事情,但是要顺着别人的特质来调整沟通的方式。先求顺势,然后顺事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2-03-17 12:26:00
谢谢分享
作者: youngmmi (阿怪)   2022-03-18 13:01:00
刚好工作需要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