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edama: 你之前吹说自己都会核对原文 结果马上被抓到没核对原文 02/27 17:20
: → medama: 如果你是“校对”,我觉得不用一一核对原文 02/27 17:20
: → medama: 如果你的工作是“审订”,那核对原文是应该的 02/27 17:20
: → medama: 你今天写论文 看到别篇论文引用了文献, 02/27 17:21
: → medama: 也应该要直接去找文献原文引用 而不是用别人论文引用的内 02/27 17:21
: → medama: 容 02/27 17:21
有点麻烦,但我还是解释一下好了:
我的原则是,作者有提供原文资料的时候,那我就会选择相信作者,
但如果作者没提供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去查。
比方说,上面问尔雅的那篇:
一三七四年(洪武七年)三月,太祖看穿了从暹罗来的使节其实是商人之事,
下令中书省向各国传达以下的诏谕(19):
各外国的朝贡,在意义上应当依循古代圣人定下的制度规范
——具体来说,就是《周礼》的“小聘”、“大聘”、“世一见”制度;
只要“按照礼制朝贡”这件事,有被记录下来即可,
即使是“世一见”,亦即国王在位期间只需要一次的朝觐,
这种形式上的朝贡也是可以的。
注19:《明太祖实录》卷八八,洪武七年三月癸巳之条,第五页。
注十九并没有附上原文,对吧?
这时候我就会主动把原文查出来,然后补注给编辑说,原文长这样:
"中书礼部曰:古者中国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
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番邦远国则每世一朝,其所贡方物,不过表诚敬而已。
高丽稍近中国,颇有文物礼乐,与他番异,是以命依三年一聘之礼;
彼若欲每世一见,亦从其意。"
这就是我所谓的"针对典故进行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