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最后的秘境 东京艺大》读后感

楼主: mike70428 (O_<)   2022-01-18 02:39:06
读后感
浅入浅出,书中绝大部分都在描写艺大生在学校课业的活动。
至于学生在就学阶段对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艺术作品的看法,
相对地着墨极少,这是可惜之处。
但是对于想了解艺术大学就学的实际活动,
这本书提供了不错的敲门砖。

1.“艺大生的话,特别允许进入一般人禁止的寺庙结界,还可以看到平常不对外公开的佛
像。”

2.“我呀,从来没洗过衣服。对钢琴家而言,手指就是生财工具。受伤而无法登台演奏就
惨了,光是不能练习都很伤脑筋,甚至有‘一天不练习,就会退步三天’的说法呢。我不
拿重物,也不做运动,专业人士更应该要有这种意识。我念高中时,都是在旁边看着而已
。’

3.而艺大最难考的科系为绘画系,同年度的入试倍率竟然高达十七.九倍。也就是说,约
有一千五百人,要争夺八十个名额。
艺大整体的入试倍率约为七.五倍。

4.“是呀,如果家长不认真看待应该没办法。不过,大部分的家长都很拼命喔。特别是主
修钢琴和主修小提琴的人,基本上都是从二、三岁就开始接触音乐了。如果小学才开始,
可能还会被人家说起步太晚,会很不利。从小就在这样的菁英教育下成长,再接下去念艺
大。”

5.“演奏家就是以体力决胜负,很辛苦的喔。还有比赛前一定要吃一巴掌砂糖的钢琴家呢
。因为体力会日渐衰弱,如果要花好几年考试的话,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倒不如选择其他
大学,早早成为专业人士,进入业界还比较好。”

6.音校的学生,并非每天都只需要练习和上课。有些人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以专业人士的
身分出席演奏会,有时也会参加比赛。透过这些“正式演出”,可以打响名号,提高技术
水准。

7.“进入建筑系的第一项作业,是做椅子。”
“因为建筑的最小单位,就是椅子。思考该如何连结人体和作品,就是建筑的工作……所
以首先从椅子开始。先向工艺系的教授学习木工技法,一步一步来。”
“会,我那时候以‘次文化’为主题做了椅子。椅子是什么、该怎么去思考椅子、如何捉
住椅子的精髓等……用自己的方式挖掘这些问题,边想边做。”
“这样的作业从椅子开始,二年级是住宅、集合住宅、小学;三年级会变成像地区设计、
都市计画之类的;四年级则是自行决定主题,制作规模为城镇大小的毕业作品。”

8.“指挥通常给人很耀眼的感觉,但其实超多时间都在做一些不起眼的事。”
“例如,整天都在读谱……。演奏乐器的人只要知道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但是我必须记
得所有人的部分,所以乐谱是一定要背的。”
“我们要先背乐谱,然后再实际将各个部分哼唱或用钢琴弹出来,让耳朵记出声音。像这
样准备好之后,接着就要放大自己的想像,决定怎么实际演奏这首曲子。”
“总之,就是一直唸书,我们不能不了解曲子的背景。作曲家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社会
现况、曲子是在他生涯的什么时期写的、当时他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必须读非常多这样
的论文。这位作曲家其他的乐谱也必须详读。作曲家也是人,写曲的时候一定会有些癖好
习惯,这些习惯特别会显露在作曲家想带入感情的部分。明白了以后,我们才能放大想像
,决定这首曲子在哪个部分必须完美配合。要以哪种步调来演奏之类的,要不断不断地在
头脑中反复演练。”

9.“是的。受邀去交响乐团演奏时,大约会花十万圆左右……但是如果不露脸打响名声的
话,以后可能会接不到工作。所以就算要花钱,也是要参加。”
“不过,参加演奏会还要负担礼服的花费吧?”
“对啊。虽然每件价格不同,买的话一件大概要十五万圆。我总共有十五件喔,有搭配灰
暗曲调的礼服,也有搭配轻快曲调的礼服。礼服一定要准备很多件。”

10.“小提琴的乐手,骨骼都是歪的。因为拉小提琴时,会用下巴抵著琴,久了以后,左
右两边的脸会变得不对称,下排牙齿的排列会变乱,腰和腿也会左右不平衡。这样一来,
小提琴也就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融为一体后,才终于能随心所欲地演奏。”
“趁还在成长的时候学,才能发育出适合乐器的身体。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才学,可能就
因此有差。”

11.“雕金的材料啊,通常会使用金或银,有时候还会用白金。这些贵金属很花钱的!所
以学生们每天都要确认贵金属的市价,趁便宜的时候买进囤货。”
“最后用锉刀打磨银的时候,不是会掉很多银粉吗?我们会用小盘子把那些银粉收集起来
,让金属业者收购。一开始我都会丢掉,结果学长姊很紧张地说:‘不要把钱丢掉啊’,
我才恍然大悟。”

12.“油画组特别自由喔,大家都说是艺大最自由的。”
绘画系油画组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画油画也无所谓。
“基本上,是放任主义。当然我们也会画油画,不过,你要雕刻也可以,拍影片也没问题
……总之,做什么都OK。”
课堂上不只能学到油画的技法,连壁画、版画,甚至现代艺术、摄影、雕刻都会接触到。
一、二年级时先接触各式各样的表现方法,三年级开始专攻主修课程,自由地创造属于自
己的世界。
“虽说自由,但大家都会深刻钻研,彻底地探索自己的主题。比方说,有人特别讲究青金
石颜料,他会自己削切、研磨青金石,从零开始做颜料。”

13.“话说回来,你们制作完成的作品,展览完后该怎么办?”
“大型垃圾回收。”
“如果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就背离了艺术。创造这世上还不存在的东西,虽然这些东
西大部分都是废物,不过,把它们创造出来,才算是艺术。”

14.“毕业后成为专职艺术家的,真的只有少数,不,只有一滴滴吧。”
“其他人在毕业后,都做些什么?”
“一半左右都下落不明喔。”
二零一五年度的毕业就业调查,四百八十六名的毕业生中,有两百二十五名“就业未定、
其他”。
“只要每几年出一位天才就行了,其他人都是那位天才的踏板。艺大就是这种学校。”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一种看法是认为找工作等于失败者。会有闲言闲语说:‘那家伙
放弃艺术了’……”

15.“开学时,教授第一句话就说‘艺术是教不来的’。技术可以学,但要用学掉的技术
做什么,只能自己心领神会。如果没有想做的事就完蛋了……,想红的方法也只能自己找
。坦白说,能红的方法教授根本也不知道。因为也有在艺大默默无名的人,毕业后却一举
成名的。”

16.“我完全没有思考未来的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做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就好了。什
么循规蹈矩地工作就能得到成功之类的,我觉得我不适合那样的世界。我认为做想做的事
比较重要。”
“一开始是抱着必须要对社会有贡献的想法。但是东大建筑系的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
建筑都是出自个人的欲望’,不是为了案主,也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自己想做才做。别人
的需求,之后再磨好就好。我心想,原来如此。做想做的事,周围的人也会感染到愉快的
心情,这才是真正地对社会有所贡献。”

结言
可以跟"涂鸦日记"以及"蓝色时期"这两部漫画一起合用,效果更佳。尤其是涂鸦日记,可
以补足很多艺校生对于创作挣扎、逃避时的心理状态。
老实说,此书给我的印象挺浅薄的,很多章节看完,就只是"欸~~~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应该是采访访问分散在太多学生上,导致不够深入挖掘。优点则是谁来看,应该都看得懂
;不会有艺术专门论点的出现,令人难以下咽。
值得入手吗?我觉得普普。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2-01-18 08:51:00
关于第一点其实不是结界 是内阵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2-01-18 13:42:00
哈哈
作者: yamatolan ((下巴脱臼不是罪))   2022-01-18 16:09:00
作为了解的入门书觉得不错,更深入的意识型态或是挣扎我反而比较难啃
作者: wonttellyou (不告诉你)   2022-01-18 19:25:00
我觉得就是取向不同吧~ 涂鸦日记和蓝色时期那样着重心路历程的我也很爱,而这一本介绍艺大里头各系所生态和活动,也令我大开眼界、啧啧称奇,这本其实本身就已经有厚度了,如果每个受访者还要深入去谈,大概会厚到像字典吧XD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2-01-18 19:30:00
感觉就是缺乏运动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