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好不好看的话,结论是不好看
虽然作者应该是想让哲学和故事揉和在一起,
但结果故事并不吸引人,哲学讨论又有点不够充分,搔不到痒处
整本书大致在讨论“超自然”是否存在,
女主角苏伦相信心电感应、预知梦、灵魂不朽等等
男主角斯坦则认为这些都是迷信
他们给彼此写去长信,讨论双方的观点,互相询问与讨论
我个人觉得蛮可惜的是,他们很少针对一个论点针锋相对
在读一方论点时,心里常常会冒出疑惑
“可是……”“难道不是……”
然而书中明明是对话,却不会对某一方薄弱的论点加以说明和反驳,
往往相当轻率地把它带过,
女方会说:“你就是不肯敞开心胸接受,事情已经很明显是……”
男方会说:“人类往往有幻想的倾向,这件事也能用科学解释,例如……”
结果一个对话体小说,在对话方面却相当贫乏
不过读完之后,也并非毫无收获
我个人其实很偏向斯坦 (作者名为乔斯坦,不知道是不是部分代表了他自己?)
在苏伦唠唠叨叨那些超自然存在的时候,心里完全不相信,甚至颇为厌烦
尤其苏伦总不留情地批评斯坦,一会儿说他闪烁其词,一会儿说他心胸狭窄,
总之各种“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我勉强容忍你,而且我要说到你接受”
中间出现一些有意思的论点,不过并没有改变我的想法,
顶多就是让我从“迷信真可笑”变成“好吧,也许是有可能,但也无法证明”
我也会不服气地想,假如真的有灵界,那你怎么都不说说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你就光说这个现象存在,那个现象存在,
在我看来,根本就混乱而毫无逻辑、也毫无系统,远不及科学是能相互应证
接着终于有人把红莓女事件讲了个清楚
尽管我觉得故事有许多疑点,但重点在于我,读者,试图为事件作出的诠释
比如说,我会猜他们并没有撞到任何人,他们只是"以为"自己撞了人
此时我几乎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好吧,也许是有可能,但也无法证明。”
这让我陷入苦恼
是啊,两个解释方法都说得通,毕竟没有什么绝对的证据反驳它,
为什么我会立刻觉得是物质世界的论点?而不是灵异的论点呢?
书中斯坦试图拼凑出一个故事,而他的说法不只苏伦,连读者也看得出来很扯
我心想,“他又不需要解释所有的事情。”
噢喔,如果苏伦够聪明,她此时也该笑我了
“在我看来,根本就混乱而毫无逻辑、也毫无系统”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比如说,人类刚学会用火的时候,哪有什么系统可言
但难道不晓得闪电的成因、不晓得它如何运作,就能断定闪电不存在吗?
一来,有没有可能,我们对灵界的认识就如同山顶洞人?
二来,我们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如此严苛 (例如灵界说),
那是否有用同样的标准,来检视自己所相信的事物?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不是闭起了眼睛,完全不愿去看那我不相信的“闪电”?
我真的有足够稳固的立足点,或者只是凭感觉下论断?
答案似乎颇为明显
这本书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相信超自然的人,
或许经过更严谨的辩论,科学仍然会比宗教来得更加令人信服也说不定
然而我却对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添增了许多怀疑
在本书最后,故事有些简短地(也相当粗暴)点出了一个讯息:
信仰本身也具有它的功能
(例如面对死亡、道德规范、使人生具有意义等等)
比起让读者去相信或不相信灵界世界,
我觉得,作者或许更希望读者 能够更宽容且温柔地去看待不同信仰
说信仰是有些简略,准确地说,应该是每个人诠释世界、生命、人生、意义的方式
回想自己看到苏伦的论述时,在心中对她所作的种种批评,
其实跟她对斯坦那些令人不舒服的批评,有多么大的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