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灰阶思考》九个重点心得和有声书读后感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8-01 11:05:40
《灰阶思考》九个重点心得整理、股癌有声书版读后感
面对多变的市场,跳脱黑白思维,才能看见无限大的价值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你听过“股癌”吗?过去一年多来,这档长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资理财节目,俨
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边很多朋友也因为听了节目,开始对投资产
生兴趣。今天就来帮大家介绍这本塞满了股癌风格的著作。
这本书在说什么?
《灰阶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节目制作人谢孟恭,这个谈投资的节目
上架数周内就成为台湾 Podcast 各平台总排行榜第一名。节目的内容比较偏大众向,尤
其适合股市“菜鸡”(投资新手)收听。
在这本书中,作者汇整了之前在节目上分享过的精华,搭配许多财经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资
大师的观念,写出了这本同样适合投资新手的投资书籍。书中分成三个段落铺陈,首先是
排除人们常见的思考偏误,接着是广纳多元思考的心态,最后是实际付诸行动的叮咛。
对于投资老手而言,这本书稍嫌简单和浅薄,但我觉得这正是作者厉害的地方。起初我听
股癌的时候,也认为怎么都在说一些简单的入门知识。后来我渐渐改观,为什么这些晦涩
的财经知识从他口中说出来就这么“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换成我自己说的
时候,却如同有鲠在喉、难以开口?
原来,把艰深的观念,用三岁小孩也能听懂的方式说出来,其实就是一门“表达的艺术”
。作者的投资观念和策略对投资新手很有帮助之外,我更喜欢观察的是他如何把这些事情
用白话文说出来的方式。以下我整理这本书的九个重点,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一张图、九个重点 https://imgur.com/vibVVxF
排除思考偏误
1.打破常见的迷思
物极不一定必反。“涨多必跌、跌多必涨”这句投资人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一定总是成立
,实际的情况是:(1) 涨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护城河就是够深,能够持续、稳定地
长期成长、(2) 跌多不一定必涨,当一家公司的营运和竞争力都持续出状况时,可能直接
一跌不回头。
别跟股票谈恋爱。根据美国市值前3000大企业加权计算出来的“罗素3000指数”,自从
1980年来涨幅已经超过七十倍,但是惊人涨幅的背后,仅来自于7%企业的贡献。反而有
40%的企业,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选对股票的报酬很惊人,但选错股票的惩罚也很严重
,别单压、重压单一企业。
2.别盲从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体和网络上有许多财经专家会把自己包装成能够预测股市走向的神
人,但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老师”最后要赚的就是学费。很多人面对投资
选股的压力时,往往会希望抓到一只浮木,甚至是起了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却往
往落得适得其反。
站在大盘的肩膀上。股癌节目里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大盘是很难被打败的存在。根据数
据指出,美国市值前500家企业市值的“标普500指数”已经连续十年打败85%以上的主动
型基金经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适合从“定期定额投资大盘市值型ETF”的策略
着手,站在大盘的肩膀上先胜过绝大多数的投资人,再逐渐提升自己的投资眼光和技巧。
别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传神,人们常常有病急乱投医的情形,误把路边邪庙当
神庙。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度”,所谓专家或老
师给的建议必须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这本
书提到自主思考的观念:“让专家和科技随侍在侧,而非让他们主导大权”。
3.当心同温层陷阱
避免深陷同温层。人类长久演化下来的“群性”,让我们对群体内的人紧紧团结,对群体
外的人毫不手软,甚至恨意浓烈。投资方法和策略千百种,如果太过于执著于某一种策略
,然后又跟同温层内的人一起取暖,往往会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观点,错过了潜在的警讯,
这对投资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温层。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适圈,针对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了解,而后评
论。如同美国作家费兹杰罗曾经说过的:“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
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时候要刻意让自己摆脱意识形
态上的枷锁,试着去理解“反面”立场的观点,让自己能够同时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让大师成为你的同温层。这让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识的假象》书中提到:“人类并非完全
独立思考和评论事情。更多的是我们借助着人类知识共同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地图,进
而形塑而出自己的价值观。”只有当我们看得够广,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绘出
更完整的知识地图。
广纳多元思考
4.谨慎面对加工资讯
如何善用加工知识。随着数位时代蓬勃发展,资讯的爆炸已经不单是用洪水泛滥可以形容
,我们每天接触的“加工知识”也越来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识可能会造成
偏食和营养不良,必须懂得把加工知识当成一种“索引”,用它们来找到资讯的源头。
懂得找到资讯源头。许多优良的加工知识产出者,会把资料来源检附在文章内、文章末、
影片注解中,如果要避免“断章取义”的速食现象,就必须真正投入时间,找到资料最源
头的“原型食物”来吸收。与其听别人说巴菲特今年又说了什么,倒不如直接找他亲笔写
的股东信。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作者举例像是投资大师霍华.马克斯(Howard Marks)、瑞.达利欧
(Ray Dalio)都擅长利用备忘录跟投资人沟通自己的想法,这些备忘录的观点之犀利、
视野之辽阔,而且他们总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学习新的东西。我很喜欢的俄国诗人普希
金(Pushkin)曾经说过:“阅读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
一门科学。”因此,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大师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5.赢家的特质
乐观,但不天真。这边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乐观,而是要了解“风险”的本质,预期前
方一定会有许多“惊涛骇浪”,但心底清楚在长期趋势的发展下,人类社会将持续“进步
”和“成长”的乐观态度。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短期的波动,什么又是长期的成长。
耐心,稳中求胜。耐心这个特质放在现代的社会环境,只会越来越稀缺。巴菲特曾经说过
:“我一生99%的财富,是在50岁以后获得的。”他深知投资的报酬来自于“时间”加上
“复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论”(找到湿的雪和一条长长的山坡,让雪球越滚越
大)。当投资人越是急着杀进杀出,这颗雪球就越是滚不大。
行动,承担风险。最近我读到德州扑克冠军选手吴绍纲写的《致富强心脏》这本令我印象
深刻的书,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担多一点风险”(Take more risk.),而且把风险
控制在“安全边际”之内。应用到投资也是一样的,我们要认识到“风险”是比“报酬”
更加重要的一环,承担你可以承担的风险(但别失控),才有机会获得甜美的报酬。
6.总是保持质疑
质疑是一种求知的态度。作者认为保有质疑的态度,就如同帮自己系上一条“安全带”。
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岁美国青年,误以为自己交易失策负债73万美元
,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事实上,他并没有赔这么多钱,只是因为他搞不清楚游戏规则,也
没向券商再询问细节,结果才让憾事发生。
求证是必要的行动。资讯发达的现代,人们习惯看网美打卡美食、推荐景点,甚至有时候
连投资标的都要“跟风”一下。问题是,当我们没有对细节仔细求证,连自己再跟什么、
买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往往会沦为股票市场里的“韭菜”(大户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户
)。懂得绑上一条质疑的安全带、自己采取行动去求证事实的人,可以在投资这条路上走
得更稳、更安全。
实际付诸行动
7.从认识自己开始
认清自己是谁。书中提到一个作者去面试特斯拉业务员的故事,面试官要求在场的面试者
试着“卖给他一辆特斯拉”。结果每个面试者都使出浑身解数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规格、
特色。竟然没有一个人问面试官买车的用途是什么?家里有几个人?如果我们在投资之前
,没有认识自己投资的“目标”,会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马、心慌意乱。
投资没有万用答案。每种投资方式的风险和报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种年龄层、每种职业
属性的投资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资没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资目标的策略。与其问哪种投资标的最好,倒不如问怎样的
投资策略最适合自己。
别轻视风险接受度。我们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却时常轻视了当自己辛苦赚的血汗钱在帐
面上“大跌”时的心理感受。这让我回想起探讨顶尖投资家如何追求报酬、管理风险的《
投资超级英雄进化论》书中有一句话书说得非常好:“投资人无法管理报酬,但却有能力
管理风险”。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赚来的真金白银,真正投入到市场中实际感受那种起伏带
来的情绪,你才会知道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度如何,再进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风险,采取适
合自己的策略。
8.别把噪声当讯号
财经界乱象多。在这个大多头年代,冒出许多号称可以“事前预测”和“事后验证”的投
资专家,或者把任何意见都说得“模能两可”的投资大师。这些噪声常常会引起人的贪念
,想说赌个一把,说不定这次就被这个专家大师说中,能够翻身翻倍呢!结果,噪声始终
是噪声,跟随噪声行动的后果好一点是载浮载沉,差一点就直接溺水灭顶。
接受多元持续修正。即使我们选定了某一种投资策略,也不要让自己故步自封,要记得让
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场讯息(前提要懂得区分讯号和噪声),对策略作出微调和修正。
我很喜欢的《跨能致胜》这本书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种情况连结
起来,看见深层结构的相似之处。”持续接收多元意见,异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
二法则。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难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资的朋友或许都听过这句玩笑话“本多终胜”,一
开始有庞大“初始资金”的人,都透过一样的投资报酬率,往往会远胜过初始资金较小的
人。如同前文提到,你虽然无法管理“报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积本金的能力”
,无论是加薪、转职、创业,都能帮你带来更多的银弹,让你在市场上掷出更多骰子。当
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别人更长久,相对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机率。
投资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资。因此,与其心心念念在投资报酬率这种“不可控”的因素,
倒不如努力投资自己,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财务自由,提早过你真正想过的
生活》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棒的投资观念:“真正拥有无限成长潜能、让你可以更快达到财
务自由的,其实是创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专业和事业上持续“开源”。投资自己,才
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资。
有声书读后感想
我当初第一次要读《灰阶思考》的时候,虽然自己已经有这本的电子书了,但那时候在“
1号课堂 App”看到这本书竟然也出了“有声书”?而且全畅听会员还可以直接听整本?
当下超兴奋!可是仔细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现,而是找来 Podcast 百灵果
的凯莉操刀演出。
虽然当下有一点期望扑空,可是真的给他听下去之后,我就改观了。因为这本书的文字很
浅显易懂(股癌风格,晦涩金融投资知识直白讲),加上凯莉的说书口条真的很流畅,我
一边开车一边听这本书,就像是平常在听股癌一样畅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是最早开始听的读者之一,整本有声书都还没录制完成。接下来就
变成每天推出一个小章节,然后我就很像在“追剧”一样,每天上班通勤时听一个新的段
落。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声书当成追连续剧来听,是个很有趣的经验!
总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听书体验,我虽然听过许多 Audible 英文有声书的经验
,却都是同一性别的作者+说书人,没有听过这种作者和说书人是不同性别的组合。对于
这本有声书的组合,我很欣赏1号课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头十足之外,也确实带给我很
独特的体验。
后记: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如同这本书的核心观念:“零到一之间,有无限个数字,黑与白之间,也有无限个色阶。
”与其说这是一本谈投资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谈“思考方式”的书。真正深谙投资的大
师,也都是善于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续改善自己的终身学习者。
这本书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时间写出的一篇文章,前后总共写了三个多礼拜才陆
续成型。或许这也是对我自己最好的锻炼,时常脑袋里想得太难、太深、太复杂,以至于
要用白话文说出口的时候,却难以开口。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逐渐克服原本的知识枷锁,也不断去思考如何将艰深的观念,转
换成绝大部分读者都能听懂的语言。我还想在文章里偷偷告白,我一开始录制自己的说
书 Podcast“下一本读什么?”遇到瓶颈的时候,总是会听股癌的节目来获取灵感,从他
流利又不用呼吸的节奏里找到单口秀的信心,从他直白又流畅的闲话家常里找到豁出去的
释怀。
回顾起来,股癌节目在去年异军突起之后,不但让投资和财经知识更为普及,也扮演起一
个社群平台,让许多不同的财经资讯能在上面广为流通。“投资”这个被许多老一辈人视
为洪水猛兽的东西,也以更加亲切好懂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对投资这件事还抱有一丝疑虑,那么这本书能带给你一些稳定内心的力量和学习的
方向。如果你已经有投资经验却还心浮气躁,这本书能带给你一些老生常谈的经验和智慧
。或者,你也可以从类似我的视角切入,学习怎样把晦涩知识讲到让人直白懂。
这个世界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论观点,也不是充满仇恨和傻乐观的偏激言
论,而是懂得软硬兼施、多元并蓄、异中求同的灰阶思维模式。
作者: TheNovCloud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1-08-01 12:47:00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8-01 14:16:00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21-08-01 17:07:00
作者: c8c8c8c8c8c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1-08-01 23:11:00
这本比较像是懒人包,满适合新手
作者: ss87279   2021-08-04 09:22:00
作者: tatum31305   2021-08-05 01:4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