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a-mind-for-numbers/
你觉得学习很痛苦吗?对于从小受台湾填鸭教育长大的人来说,读书考试恐怕多是负面印
象居多。不管是抱着讲义狂读,奋力在课本上爬画重点,或反复操练习题、埋首背单字,
都是让人头皮发麻的回忆。也让很多人出了社会,还是将读书、学习视为畏途。
但你会觉得学习痛苦,很可能是因为你用错了方法。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大脑喜欢这样学》,作者芭芭拉.欧克莉是美国奥克兰工业系统工程
学教授。乍看是个理工学霸,但她自承从小就相当痛恨数学,对数理一窍不通。那这样的
她又是怎么蜕变成大学教授的呢?
答案是:她学会了利用大脑特性来学习!
这本书会告诉你,学习其实是有方法的。死命苦读对记忆理解没多大帮助,活用脑袋特性
才能发挥真正潜能。
以下我会分四个段落来谈这本书。首先会探讨大脑喜欢的学习模式,接着告诉你怎么做记
忆最有效,然后讲解要如何强化知识的理解,最后会给你一些学习时,必须建立的正确心
态。
【一、大脑喜欢这样学】
首先要来讲大脑喜欢怎么学,我们的学习又是怎么在脑袋瓜中运作的:
〔先帮它暖机〕
跟运动前要暖身一样,你的头脑也需要先热热机。在学习前,可先快速浏览要读的章节。
作者建议可先逛逛图片或扫过表格、小标题和摘要,甚至先偷看卷末练习题。让大脑进入
准备状态。
这些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略读技巧,可说是相当类似。如果你是上课的话,在
课堂前先快速翻过老师发的讲义,也有类似的效果哦。
〔善用两种模式:专注与发散〕
接着要来谈学习的两种模式:专注与发散。神经学家发现,大脑会不时在这两种神经网络
切换。专注模式时,我们会用理性、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思绪会集中在特定神经
元;而在发散模式下,我们的思绪会随意飘游,进而连结到较远的神经元。
这两种模式对学习都很重要,但我们往往只在乎专注模式,以为认真是学习唯一的途径。
书中提到许多人学习时,常会陷入所谓“爱因司贴浪效应”,指的是既定观念会阻碍你找
到解答。因此太过专注、钻牛角尖地学习,反而可能会效果不彰。
这让我想到高中时,老爸曾很认真地跟我说:“我觉得你会考不好,是因为你花太多时间
念书了,我高中回家都在睡觉。”我那时候觉得哩洗勒工三小…但现在看来恐他是对的,
因为睡觉时,我们大脑就会进入所谓发散模式,所以睡眠对学习是真的很重要。
那要怎么运用呢这两种模式呢?书中建议要先专注后发散。可以先全神贯注研习某个概念
一段时间,接着不管有没有搞懂都强迫自己去休息。站起来走走、冲个澡或小睡一下都可
以。
我在写作就常用这方法。先专心写个半到一小时后,不管文句如何糊涂,段落如何失序,
都让自己休息放空或去冲个澡。很多时候莲蓬头的水当头拍下,刚还很纠结的文句瞬间就
滑顺了,害我好几次都匆匆跑出浴室改稿…
【二、大脑擅长如此记】
记忆背诵应该也是很多人学习的痛点。不管是英文单字还是数学公式,常常好不容易把它
们塞入脑中,在考场上片寻不著…其实记忆是有方法的,让我们接着看下去。
〔利用间隔重复法〕
间隔重复法简单说,就是隔一段时间再去回顾自己之前的学习。
不管是你学会的数学习题、物理观念又或是英文文法。当你搞懂后,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回
头考考自己,看是否还记得。但别拖太久,书中建议,最好当天就要重温学过的新内容。
可以根据熟悉度决定下次复习的时间,越熟悉可间隔越久。
特别注意要用回想的方式,去“提取”而不是“反复阅读”你学过的内容。重读已被证实
是效果很差的学习方式,且会让你产生能力错觉,误以为有搞懂。因此一定用“测验”自
己方式来强化学习。
顺带一提,大家可以利用《跟各国人都可以聊得来》中提到Anki工具,来帮自己规划间隔
学习哦。
〔创造视觉图像〕
相较于机械性地死背资料,我们的大脑其实更擅长用空间与视觉来记忆。这是因为图像会
连结右脑的视觉中心,将无趣繁琐的知识观念,封装成整体的讯息。所以若想增强记忆,
就试着将你学习的知识,在脑中描绘一幅难忘的图像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会在文章的段落结尾,尽量放一张跟上述观念相关的图。其
实这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在阅读时,能运用视觉来增进记忆与理解。
【三、大脑需要这样懂】
学习不是只有记忆还需要理解。这个段落,我会提供一些书中的方法,来帮助你优化理解
能力。
〔给所学内容生命〕
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技巧:在脑中为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像爱因斯坦就曾想像自己
是一粒光速前进的光子;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也会在研究时,把染色体当成好朋
友。
作者说这种运用心灵之眼,把所学元素当成有生物的想法看似很蠢,但确实有效。大家下
次看到讨人厌的观念或公式,不妨试试囉。
〔解释给别人听〕
你可能会以为要先透彻了解一件事,才能说明它。但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向他人说明一
个观念时,才能产生真正的理解。这样借由解说获得理解的方式,就是所谓“费曼学习法
”。
《读懂一本书》中也曾提到,想透彻弄懂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去讲解它。像我很多时候
也是在写心得途中,发现自己的理解又更深入一层。因此分享心得对我来说不单是利人,
更是利己。
所以如果你学习了一个新概念,可以试着想像要将它解释给你的朋友听,或许会发现你对
这观念的看法又更立体了哦!
〔善用移转〕
所谓移转指得是将你在某个脉络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另一个脉络中。作者提到,数学家学
习时,不会先考虑可以用在哪,而是先去捕捉其概念。当观念被萃取出来后,这样的抽象
知识这便可能应用在各领域。
如果你有读过我之前的文章,可能会觉得有些熟悉。没错,这就是《斜杠时代的高效阅读
法》提过个抽象化技巧。借由将精粹出抽象观念,再将其应用其他面向。当你能做到移转
,就意味着你对知识有更精纯的理解。
【四、大脑必须健康学】
学习不单只有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们的心态同样会学习效果有极大影响。很多时候阻碍
我们的,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面对学习的态度。下面就谈些书中我觉得很受用的观念
。
〔拥抱困惑〕
学习时感到困惑是再正常不过。作者说,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设法搞清楚自己哪里不
懂。当你能说出问题处在哪,其实就已经理解一半。还记得前面说的发散思维吗?当你被
一个概念困住时,不妨先接受迷惑的自己。放松一下,让子弹飞一儿儿,反而可能与答案
不期而遇哦。
〔不用急于追赶前面的人〕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困惑感到恐惧,是因为发现他人能轻易理解。如作者说的,很多人
一遇到瓶颈,又看到那些一马当先的同学,很快地就被挫折淹没,最后放弃。
这点我在高中时感受特别深刻,那三年我的数理都学得很挣扎。记得高三第一次数学模拟
考,我只考18分,比我那些翘课打网咖的同学都还糟糕。印象中当天去补习的路上,我几
乎头垂到地板,游魂似的滑进大教室。
但作者却认为:别急着追赶跑在你前头的人。如果你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才能理解,那就
接受吧。有时慢慢学反而能让你学得更扎实,最后甚至胜过那些脑袋转很快的同学。
像我就发现,很多高中弄不懂的观念,上大学一段时间突然就通了。当然这无法改变考试
分数,但对“我”来说,这样的理解依然是很有价值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习成果。
成绩不代表你,你比你的成绩优秀。
-奥拉多.“巴迪”.邵塞度
〔学习是为了自己〕
作者说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有时反而会把师长视为拥有答案的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无
力感;而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能更驱动自己去彻底理解。所以当你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
己,而不是为了老师、家长或考试时,往往能激发学习的动能。
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是你能为自己做的大事。
-《大脑喜欢这样学》
〔坚持可以带来改变〕
最后想谈谈老梗:坚持。书中提到某些西洋棋手的智商其实相当普通,但他们最终还是挤
身大师行列。研究发现,所有西洋棋手不论平庸或优秀,最终都还是要透过大量的练习才
能成为一方之霸。这也就是所谓的“刻意练习”,借由持续的学习,产生质变。
虽然现在我还是很羡慕那些天资聪颖的人,但我也逐渐感受到,坚持能带来一些改变。〈
姆斯的阅读空间〉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我的一种实践。
努力可以取代才华,更棒的是,努力甚至可以创造才华。
-桑迪亚哥.拉蒙.卡哈尔
【总结】
帮大家总结一下大脑喜欢怎样学。首先要先帮它暖机,并交错使用专注与发散两种模式;
接着,善用间隔回想与视觉图像来帮助记忆;想加强理解的话,可以试着将所学讲解给身
边的人听,并练习将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地方;最后要记得,随时保持一颗愿意学习的心。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我会说是“丰富”。这本书不但融合非常多大脑科学实证观
念与实践方法,同时也加入许多老师学生们的学习经验分享。此外每章节末都有附重点整
理和几个思考问题,让你能浅移默化的吸收里面巨量的内容。
虽说书中内容稍微比较针对数理学习,但我觉得这些方式不管在什么学科、领域都是行得
通的。
【后记】
老实说,学生时的我,对这种学习法教学是相当不屑的。毕竟高中实在是被那些妖魔鬼怪
虐得不要不要。常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苦读,分数却只有人家的一半(无夸饰)。那时甚
至觉得,书给那些聪明人念就好,我这头脑学习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记得高中时,老爸老妈时不时就跟我说:“跟自己比就好,不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紧。”但
想当然,那时的我根本听不进去。现在回想,还真是不听老人言啊!当然平心而论,就算
高中的我懂得利用这些方法,恐怕还是比不过那些天才同学,但相信学习起来会自在、愉
快许多。
像我替代役时,每天用空档读书,读不懂就放著。反正不用考试,而且时间很多,浇花、
刷油漆或割草的时候都可以慢慢想。那段时间我的思想获得很大的进步,的确印证的书中
的说法。
现在的我渐渐比较愿意相信努力的价值。或许写作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基测、学测、指考
的最低分都是国文。作文更是烂中之烂,到现在都还记得我指考长篇只拿6分(很巧,满
分是18…)。但现在我有自信,当初那些头脑、文笔都远胜我同学,让他们来写阅读心得
并不会写得比我好(应该啦…)。
写到著突然觉得有点鸡汤,这篇文大概会被高中的我斥之以鼻吧(笑)。但有时喂人生点
鸡汤,才能走更远。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想拍拍那时的我,说声:“没事的,把头抬起
来吧!”
这本书我觉得不单是学生适合读,对出社会的人也很有助益。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的
学习有些启发。学习是一辈子旅程,只要你愿意抬起头,路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