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无限赛局

楼主: biemelo157 (瓜瓜)   2021-07-30 16:31:52
作者简介
《无限赛局》一书由 Simon Sinek 所著。Simon Sinek 因他开创的“黄金圈
”理论而闻名于世,在 TED 介绍黄金圈的那场演讲有 5400 万余次的观看。同时,Simon
Sinek 在 2019 的 Thinkers50 (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中排名第 11 名。其余的畅
销著作有《先问,为什么》、《最后吃,才是真领导》等等。对 Simon Sinek 有兴趣的
朋友,可以参考看看他的个人网站。
书籍简介
《无限赛局》的原文书名是《The Infinite game》,其中“赛局”二字是“Game”的翻
译,但跟赛局理论(Game Theory)所指的“赛局”不尽相同。一般的赛局理论,指的是
博弈论,相当著名的“囚徒困境”即是赛局理论的内涵之一。
本书的赛局,指的是一种无限存在的情境,你可以用“无限价值”、“无限人生”或“无
限想法”等字词来理解。换句话说,本书的赛局并不是专指两人或多人的博弈,而是指一
种“无限”,也就是“没有自我限制”的人生观。
本书分为 11 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从正面或反面带领我们认识无限赛局中的无限思维。我
从中汲取几个重点出来跟大家分享,首先是介绍无限赛局的意义“无限赛局:无限思维就
是长期主义”,再来是书中有关无限思维的实例:“无限思维:三个具体故事”。最后,
我在心得末放上了我阅读本书时做的章节笔记,欢迎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内容简介
#无限赛局:无限思维就是长期主义
在《无限赛局》一书中,作者提到所谓的无限领导者都拥有无限思维。那什么是无限思维
呢?就是相对于有限思维的一种思考模式。有限思维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决出胜负,例
如一场篮球比赛就是有限赛局,在场上的球员和场边的教练的头脑里就是有限思维。
没错,你应该发现了,拥有有限思维不是坏事,甚至该说是一种人性。从小时候开始,各
种样式的竞争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以至于我们太习惯于分出胜负,而鉴于我们都活得好好
的,说明这显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倾向再往前推一点呢?例如,为了赢得
这一场有限赛局,教练是否可以让球员吃禁药?禁药对于赢下这场比赛确实有帮助,但长
期来看,禁药可能会破坏运动员的身体,或是使运动员的名声大为下降以至于影响到职业
生涯等等。
以上便是一个无限赛局跟有限赛局的例子。我想你应该稍微懂的本书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了,长期长期长期,本书举著的便是一面长期主义的告示牌。而这种长期,自然不会只有
在运动赛事上可以应用,作者也举了大量的商业范例来说明:对于企业来说,有限赛局指
的是这一季、下一季的资产负债表,或是暂时的股价波动;无限赛局指的是在为了达到符
合企业使命,公司付出的努力。具体来说,有限赛局奉行股东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
而无限赛局则服膺于自己的号招与伟大使命。
在管理、解决问题、团队文化的层面,无限思维与有限思维也存在着差异。作者以警察文
化为例,说明好的领导加上信任的团队,可以让团队把工作做到最好,打造出解决问题的
文化,而不是隐藏问题的文化。举例来说,如果你是警察的主管,而你这一季的目标是让
市区交通更为安全,那你该如何下达指令呢?
你下达的指令与你抱持的思维息息相关,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下属的行为。举例来说,在
事故频繁的十字路口开大量罚单,是一种解决方式;想办法减少事故,又是另一种解决方
式。做个总结,理解无限赛局,运动无限思维的方式其实意外的简单:把时间线拉长,用
长期主义的想法思考就好。不急着求成,也不要过于在乎目前的利益得失,唯有走上符合
长远目标的道路,才是拥有无限思维的人会做的事。
#无限思维:三个具体故事
透过上一段的叙述,我相信你已经理解了无限思维就是长期主义。但没有实际的例子以及
具体的作法,或许会令你觉得难以运用这种无限思维。所以我在下方列举三项书中提及的
实际案例,个别说明其应用无限思维的例子。第一个是有关 CVS(一间美国连锁药局)追
求正确的故事,第二是苹果发展 Mac 的前置技术的故事,第三个我以柯达公司作为反面
事例,说明执行无限思维会遇到的枷锁还有负担。
##CVS 药局:做正确的事
在 2014 年 2 月,美国大型连锁药局 CVS 宣布,将在所有二千八百多家店内停售香菸与
其他菸草制品。
这项决定将使公司丧失每年二十亿美元的收入,没有竞争压力逼着他们做、没有社会运动
、没有丑闻、没有网络号招的健康活空。公司高层就只是因为贩卖香菸不符合公司的核心
价值:“Helping people on their path to better health。”(不过 CVS 也没有开放
美国以外的人民购买产品就是了XD)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是项伟大的决定,除了华尔街的分析师之外。CNBC 财经台的评论员
说:“这在童话世界可能会赚钱,但华尔街不是童话世界。华尔街不会说:‘你知道吗?
我要买 CVS 的股票,因为他们是好公民。’让我来算算他们的每股盈余,确实是变差了
。”
自然,接下来的故事是 CVS 的股票价格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并且在计画实施的八个月后
几乎翻了一倍。先不论这个涨幅是否真的跟这项决策有关,至少这项决策带来了实质的改
变:在 CVS 市占率超过 15% 的城市内,所有零售商的香菸销量降低了 1%。换句话说,C
VS 成功了,他们真的带领人们迈向更好的健康,而这正是无限思维在追求的事情:做符
合自我认定的正直的事,而不是做符合短期利益的事。
##苹果的故事:做正确的事
关于苹果的传说很多,贾伯斯这个人基本上就是个传奇。他很疯狂,做过的事在现在看来
就像是有着看透未来的能力一般,但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其实贾伯斯也会犯错,只是他
不在乎为了迈向正确,必须放弃的沉默成本。
在 1979 年 12 月,贾伯斯和主管们为了研究下一代产品,到了位于加州帕罗奥图的全录
(Xerox)公司的 PARC 创新研究中心。参观时,他们发现一项名为“图形化使用者接口
”(GUI)的技术,可以让人们无需学习电脑语言就能使用电脑,只要借由鼠标让萤幕上
的鼠标移动即可。
发现这项技术后,贾伯斯与主管们分享了他的想法:苹果必须改变路线,投资 GUI。但其
中一位主管理性的说:“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已经在不同方向上花了数百万美元以及无
数的时间。如果我们投资这个,会毁掉公司。”而贾伯斯的回答是:“我们不先推翻自己
,就等著别人来推翻我们。”
基于苹果的核心价值是“赋予个人对抗大组织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贾伯斯投资这项
技术不只是因为预见了其开创性的未来,更多的是这项技术能吻合苹果的核心价值。当然
,我知道这种分析属于事后诸葛,但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得贾伯斯愿意抛弃已经花费的无数
成本,关于这项原因的分析一定都值得一看。
透过上面这两则故事,我们应该就能清楚地定义无限思维,无限思维不是要你去做好事,
不是说一定要救济群众、发誓向善才是无限思维。无限思维指的是服膺于自己定下的承诺
,并且像这个承诺一步步迈进。当然,这项承诺在最一开始是否是善意的就需要另外讨论
了。
##柯达的没落:如果我们不做正确的事
柯达公司的成就相信不用我多加说明,还知道“底片”这东西的人基本上都听过柯达的名
号。
“像铅笔一样简单。你按快门,剩下交给我们。”这段广告词几乎总结了柯达公司的愿景
。在十九世纪末,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或业余爱好者才能摄影,普通人根本无法借由摄像记
录生活。但基于把摄影带入大众生活的理想,柯达公司不断创新,陆陆续续发表了新的商
品:Celluloid 制成的底片、幻灯片投影机、底片匣、底片相机等等...。
一直到 1975 年,柯达公司的研发部门迎来了真正伟大的一项创新:数位相机。但是,柯
达公司的问题也就从那年开始了。若是基于公司的理念“使摄影更加轻松”,那么数位化
势必是柯达公司下一个进军之处;但若是基于公司利益,显然发展数位相机会压缩到底片
相机的既有利益。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柯达上层的反应是:人们绝对不会想在萤幕上看照片,大家都喜欢纸本,纸本没什么不好
。柯达也预测市场上有关数位相机的成熟约需要十年时间,不得不说预测的真准,在柯达
发明数位相机的十年后,日本公司 Nikon 才推出了可外接数位处理器的单眼相机。可是
,至此之后,柯达就渐渐丧失了业界的主动权。
当然,也不说柯达如果大力发展数位相机的话就不会在 2012 年宣布破产。历史不容假设
,我们只能分析为什么柯达公司会走到这步田地,况且柯达公司确实也没有很失败:在数
位相机蓬勃发展的几年中,柯达也是依靠着先行发明数位的专利赚得盆满钵满(专利权在
2007 年到期)。但当我们从无限思维的角度来看,柯达高层被有限的短期利益(无论是
底片的利益或是专利的利润)给绑住,而没有朝着自己最初的愿景努力,这终究会导致柯
达失败的。
心得
我觉得《无限赛局》一书是 Simon 出版过的书中比较值得读的一本。但本书的瑕疵也显
而易见,Simon 总是喜欢用大量事例来论述自己的观念,并且做出类似“你看吧,他就是
因为有执行我这个想法所以大有所获”的结论。但我个人更偏好有专业实验,或从反面角
度书写的书籍。
本篇心得我试着保守的分享,我想表达一种“无限思维确实可能有用,但光凭这些例子是
无法证实这个思维有用处”的态度。书中除了无限思维之外,还有一些宝藏概念,例如团
队的信任、流程的安排等等很值得一看,但由于跟无限思维的关联性没有那么大,我就没
有放进这篇心得中了。
最后,我附上我阅读本书时做的章节笔记。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标题跟摘要

#章节笔记
第一章 有限赛局和无限赛局
本章说明有限赛局和无限赛局的差异。简单来说,有限赛局指的是有胜负、有规则、有限
制时间的赛局,例如一场篮球比赛;无限赛局则指那些基本没有限制的赛局,例如商业竞
争。举例来说,在一个球馆中,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判断两支队伍谁赢谁输,但在一份财务
报表的比较中,我们很难判断哪间公司“真的赢了”商业活动。当然,市占率、收益的金
额可以判断哪间公司“目前比较强大”,但强大并不等于获胜。换句话说,没有人能真正
“赢得”一场无限赛局。无限赛局的首要目标是不停玩下去,让赛局持续下去。本章有一
个例子很有趣,作者用其来说明苹果公司具有无限思维:在微软推出更优秀的竞争产品后
,作者同苹果的主管说,他们出的 Zune 比 ipod touch 厉害多了,那位主管只是笑笑,
说:“我相信是的。”在这个例子中,苹果主管具有无限思维,因此他知道无限赛局必有
起起落落,重点不在于一时的输赢,而在于持续参加这场游戏。在本章的最后,作者指出
,如果我们想以无限思维领导,要具备五项条件:推动一个崇高的信念、建立信任的团队
、研究可敬的对手、准备好攸关存亡的应变、展现领导的勇气。我自己认为无限赛局抽换
词面后就是“长期主义”,本章举的例子及其符合长期主义的思维。
第二章 崇高的信念
本章介绍无限思维里五个条件的第一个:“崇高的信念”。崇高的信念,是对一个尚不存
在的未怀抱具体的愿望;这个未来令人向往到人们愿意牺牲小我,来实现这个愿景。作者
说,一个崇高的信念,必须符合五个标准:支持一个理念、号招伙伴、服务导向、经得起
时间考验、高远的理想。 支持一个理念:崇高的信念,是我们支持并相信的事物,不是
我们对抗的事物,用正面肯定而非负面否定的手段才能凝聚能量;号招志同道合的伙伴:
崇高的信念就像一份邀请,让我们能加入一群人,一起推动比自己更伟大的愿景;服务导
向:对别人好,自己也受益。一个信念要符合服务导向这项标准,主要的受益者必须是贡
献者本身以外的他人;经得起时间考验:在商场的无限赛局中,崇高的信念必须超越我们
制造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用来推动信念的方法,不是信念本身;高
远的理想:没有用清晰的语言把崇高的信念写下来,这个信念随时间流逝被淡化或完全消
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崇高的信念就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与号召,是一个长期规划的大目
标。
第三章 如何找到信念
本章举了几个不属于崇高信念的误区:登月计划、成为第一、追求成长、企业社会责任都
不是崇高的信念。登月计划是在无限赛局之中,一个大胆、激发人心的有限目标,他不等
于无限赛局;成为第一以及追求成长会造成负面的结果,把成长当作目标,为成长而成长
,就像吃东西只是为了变胖。钱是推动信念的燃料,但钱本身不是信念。成长是为了有更
多的燃料来推动信念。就像我们买车的目的不是为了能买更多的汽油,公司也必须拥有赚
钱以外的价值;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是崇高的信念,怀着善意的有限思维领导者常有“赚了
钱去做好事”的想法,这与服务导向的无限观点“做好事也会赚钱”是不同的。总而言之
,信念是一个远大的理想,而不是数字或绩效或一些伪善的东西。
第四章 让信念传下去
本章提出一个概念,组织的领导者通常被称为“执行长”,但作者认为,在无限赛局中的
领导者如果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愿景长”(Cheif Vision Officer,CVO),就更能做
到他该做的事。这才是坐在战略位置最前端者的主要工作,他们是愿景的持有者、传播者
和守护者。这个概念就像在《先问,为什么》中,提到的拥有“为什么”的人,以及负责
“怎么做”的人。
第五章 企业责任 2.0
本章说明新的企业责任。旧的版本是傅利曼说的,傅利曼提出企业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创
造利润。而作者认为,企业责任的定义必须要能:推动使命、保护大家、创造利润。企业
的责任是运用意志和资源来推动比企业本身更远大的理想,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群和土地
,进而创造更多资源,使企业能长久存续。只要对后果负责,企业可以依自己想要的方式
经营。实际来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在未来能持续经营的公司,那么我们必须停止自
动将股东视为所有者,主管也必须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只为股东工作。股东应该把自己视为
企业的贡献者,而不是拥有者;股东至上哲学和傅利曼对企业目的的定义,都是投资人自
己提倡、以此激励主管优先考虑并保护他们的有限利益。这时,股东不像所有者,他们的
行为更像房客。可是公司的成功,应该要满足所有参与者的欲望、需求和可望,而不只是
少数人而已。一家公司提供的价值越多,就有更多资金和资源可以进一步成长。资本主义
的意义不仅仅是繁荣成长(以功用、好处、金钱的角度来衡量),资本主义也与进步有关
(以生活品质、科技进步,以及人类和平共处的能力来衡量)。
第六章 意志与资源
本章说明意志和资源的差别,资源是让组织持续健全的所有财务指标总和;意志是让组织
持续健全的所有人为因素总和。很多领导者,甚至是出发点最良善的领导者经常会问:“
怎样才能让我的员工拿出最佳表现?”这是一个有瑕疵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问我们如何
帮助员工成长,而是如何从员工身上榨出更多成果;但更好的问法应该是:“如何能创造
一个环境,让我的员工能自然发挥出最佳表现?”这一章除了重申在《最后吃,才是真领
导》中“以员工为重”的概念外,还稍微引入了内在与外在动机来说明:员工为了外在奖
励而全力以赴,以及因为内在动机而全力以赴,两者的区别就像是佣兵与狂热份子。
第七章 信任的团队
本章令人惊艳!在本章作者循序渐进的提出信任这件事对团队的影响,首先,要建立信任
我们必须先能放心表达自我,我们必须觉得脆弱可以被接受。没错,就是脆弱。在信任的
团队,我们可以放心展现脆弱,我们可以放心举手承认犯错,坦承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
行为负责并寻求帮助。作者说,有一位海豹部队成员这么形容:“我可能会把命交给你,
但是我会把钱或老婆托付给你吗?”换句话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不等于我认为你值得信
任。认识何谓信任后,接着是如何创造信任的环境,或是创造大家互相信任的环境是谁的
责任?答案很明显是领导者的,领导者借由适当的绩效指标才能激发互相信任的环境。我
们必须改变观念,体认到我们需要能同时衡量信任和绩效的指标,才能真正评量某人在团
队的价值。举例来说在事故频繁的十字路口开大量罚单,与想办法减少事故之间,便是两
种全然不同的绩效指标。如果某人的表现差强人意或是行为对团队产生负面影响,领导人
需要问的首要问题是:“他们可以被指导吗?”做个总结吧,领导者要负责的不是结果,
领导者要负责的是要对结果负责的人们。好的领导者有时任务会失败,坏的领导者有时任
务会成功。成功并不是使人成为领导者的原因,展现领导力才是使一个人成为优秀领导者
的原因。
第八章 小心道德褪色
本章说明“道德褪色”,简单来说就是做不符合世俗要求的行为,例如压榨消费者利益(
恶性涨价)或是操弄财报以逃税等等。作者在这章给出了几个有关道德褪色的理由,例如
委婉的措辞(参考董事会的两种说法:裁员以至于毁掉员工的人生、缩减经费以获得更高
的股东权益)、将自己脱离因果关系(作者以 Facebook 为例,马克祖伯要求政府更新对
互联网的执法标准,好像是因为没有法规才让她这么无所不为)以及解决道德褪色的方
式,没错,就是无限思维,对作者来说无限思维就是一切的解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达到
想像中的愿景,但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信念为我们的工作赋予了使命和意义,鼓励我们
继续为良善的目标奋斗下去。本章提到一个有趣的管理模式,称为“懒惰管理”:出现问
题、绩效落后,有人犯错,或是不道德的决策被举发时,懒惰管理的主管会选择增设解决
问题的流程,而不是给员工支持。这一点还蛮值得琢磨的,在 TOC 中,解决问题的方式
往往是删减因果关系,找到核心问题,而不是“增加流程”来解决问题。例如,如果公司
员工一直有迟到的情形,那么要做的显然就不会是增加上下班的打卡制度,因为这不是核
心问题,但显然强迫打卡是一个解决现象(而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第九章 可敬的对手
本章介绍一个协助我们发展无限赛局的工具:找寻可敬的对手。可敬的对手指的是,他们
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力与优势。对手这二字通常与竞争有关,而传统竞争思维让我们
采取要获胜的态度,可敬的对手则启发我们采取改进的态度。前者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
结果,后者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过程。作者以穆拉利接手福特汽车时的一场记者会为例
,在记者会上,穆拉利直说了:“我开的是 LEXUS,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更甚者,后
来穆拉利买下了其他品牌的所有车款供高级主管试行。“我从来没想要击败通用汽车或克
莱斯勒,”穆拉利说,“我们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信念,把竞争对手当作参考基准,从中洞
察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持续改进”显然,他没有想要击败对手,也没有想要复制会抄袭什
么,他只是在寻找进步的基准点。更明显的例子是 IBM 和苹果,当 IBM 进军个人电脑时
,苹果在报纸上登了“我们欢迎你,认真的”这样的广告,而确实,IBM 帮助苹果把个人
电脑变成所有办公桌上的必需品和每个家庭中的基本配备,但 IBM 为苹果所做的远不止
这些。IBM 的存在帮助苹果以更清晰、更有说服力的方式来传达自己是谁(苹果拒绝使用
与 IBM 相同的作业系统),有一个苹果主管是这么说的:“他们是海军,而我们是海盗
。”可敬的对手,或说是无限思维,会帮助我们改进和适应。穆拉利并没有想着要推出更
多系列的车款,苹果并没有想着要抄袭或更大肆地进军电脑市场,因为这些所谓的“颠覆
”通常是有限思维的结果。有限思维领导者常常错失利用颠覆来强调信念的机会,相反地
,他们继续死守有限思维,开始一味复制其他玩家在做的事,希望这样会有用。作者以黑
莓机为例,在苹果手机出现时,黑莓机没有像上述苹果借由 IBM 重申自己如海盗般创新
顽强的精神,反而是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工作用、企业用、政府用、安全性)转而抄袭苹
果的智慧型屏幕。最后,做个总结,为啥需要寻找可敬的对手?因为这会帮助我们不断进
步。要知道,使我们得到今日成就的原因,不会帮助我们取得未来的成就,知道自己的可
敬对手是谁,是帮助我们改进和适应的最佳方法。
第十章 攸关存亡的应变
本章说明“攸关存亡的应变”,白话来说就是当公司业务发展到一个高峰,而世界产生改
变的时候,公司能不能顺应改变(为了达成自己的信念),无论是否会损害目前的业务。
本章以迪士尼、苹果与柯达为例。苹果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贾伯斯有天去参观全录 PARC
创新研究中心,发现一项新技术叫“图形化使用者接口”(GUI),就是现在的电脑接口
(以前的人们需要学习电脑语言才能操作电脑)。离开 PARC 之后,贾伯斯说:“我们必
须改变方向”,而当时有一位理性的主管说我们不能这模做,苹果已经在不同方向上砸下
数百万美元和无数的时间了:“如果我们投资这个,就会毁掉公司”。但贾伯斯说:“我
们不先推翻自己,就等著别人来颠覆我们。”柯达的故事则是数位相机的产生,简而言之
就是因为底片相机的利润过于庞大,以至于柯达上层不愿意推广可能损害既有利益的数位
相机(虽然他们靠着一开始发明的专利也赚的盆满钵满拉)。总而言之,对于无限思维玩
家,应变是为了推动信念,即使这么做会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不是因为看到能赚更多钱
的机会而离开,也不是因为事业失败才离开,而是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推动他崇高的信念,
然后勇敢迎向冒险。但有限思维玩家则会为了保护现有商业模式而选择不要应变,即使这
样会损害到信念。我想这一章跟沉默成本多少有点关联,而且是跨时态的沉默成本,也许
是“未来沉没成本”(我自己创的)的概念吧。
第十一章 领导的勇气
本章说明“领导的勇气”。领导为什么需要勇气?本章以美国的一间药局举例,这间公司
(CVS)宣布了不再贩卖香菸,因为香菸不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提供大家健康的生活
。”我想,没有人会质疑香菸带来的利润是多么可观,而宣布这样的政策就需要勇气。想
当然,这间公司的股价硬生下跌了 1%,但第二天就反弹回来了,在计划实施的八个月后
,股价更是几乎翻了一倍(虽然我不知道股价上涨究竟跟这项政策有多大的关联拉,不过
作者就这样写)。领导的勇气就是对公司及领导者提出更高的正直标准,而非只在法律的
范围内行事。而且,正直不只是“做对的事情”,正直是在大众抗议或丑闻发生之前就采
取行动。当领导者知道公司做了不道德的事,却在舆论爆发之后才采取行动,这不是正直
,那叫损害控制。简单来说,领导的勇气是愿意为未知的未来冒险,而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要调整一个月、一季或一年的决策很容易,但是要为了更遥远的未来做决定就困难许多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1-07-30 16:34:00
谢谢分享
作者: guest0079 (SpongeBob SquarePants)   2021-07-30 21:45:00
感谢分享,果然是本干话废书
作者: emile1224   2021-07-30 23:09:00
感谢分享
作者: yoshan   2021-08-01 19:37:00
感谢分享
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2021-08-03 15:32:00
除了第一章真的干话
作者: cx281 (sen)   2021-08-07 00:02:00
这本粪书大家可以不用看了,原po的整理心得都比较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