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非常长。
台湾的读者对于韩国媒体,
甚至本书作者李嘉赫,想必相当陌生,
他是韩国有线电视新闻台JTBC的调查记者。
这本书纪录了韩国重大新闻现场
第一章从引发前韩国总统朴槿惠下台的导火线,崔信实干政丑闻说起。
【找到郑幼罗】
2016年的12月,崔信实干政闹得如火如荼,
韩国特侦组发布对崔信实之女郑幼罗的搜索票,郑幼罗人谣传在德国,韩国政府必须向德国检方提出跨国互助,引渡回韩国。
发布逮捕令的当天,记者李嘉赫的长官打电话给他:
“嘉赫啊,你上次提过的德国出差采访,
就去吧,明天就立刻出发吧!”
(欸不是,如果是我收到这样的指令我一定会疯掉。)
连韩国特侦组都还没掌握到郑幼罗的行踪,
调查记者李嘉赫就必须远渡德国开始寻人了,
但是当他落地到德国,想去检察厅打探的那天,才发现,
大家都准备去圣诞节连假啦,
根本没有人要理他。
这本书的写法并不文学,
但具备了电视记者擅长的画面描述,
跟着李嘉赫在德国法兰克福大海捞针,在圣诞节前夕的冬天街头茫然。
他们每天光顾韩式餐厅打探消息,与当地韩国侨胞混熟,在虚虚实实的线索当中,连自己都并不十分有把握的判断,到底接下来要往哪里走?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记者、摄影与翻译三个人,开着老旧旅行车要前往600公里远的奥地利,
寻找可能跟崔信实洗钱案有关的法律事务所。
途中却又接到匿名爆料,
郑幼罗人极有可能在丹麦,不但完全反方向,
又相隔900公里远处。
“到底在哪里?”
“该前往哪一个方向?”
“要赌一把吗?”
台湾记者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与资源,
参与像李嘉赫这样跨国寻人的大型调查报导。
但如书中描写的每个选择的瞬间,
却让记者那么熟悉。
处理每日新闻,无时无刻焦虑,
快速的选择与判断,让自己更逼近新闻的走向,都是每一个记者的日常。
李嘉赫最后选择掉头前往丹麦,
我仿佛搭上了他们那台黑色大众GOLF,
在2016年的12月30日,夜晚开到凌晨,
6个小时的车程穿越德国与丹麦边境,
凌晨4点
进入一个带有简约幸福感的纯朴丹麦小镇。
在一片黑暗沈睡的纯朴小镇中,
明明疲累万分的他们,
却又凭著记者的直觉,
看到一栋不太对劲的房屋,
急忙摇下车窗架上摄影机拍摄…
作者李嘉赫在自序如此写下:
“在无任何因果关系、
出乎意料下发生的事,我们称做偶然,
在追踪郑又罗的过程,打听到她的隐身之处,
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分明是偶然。
每当采访过中,碰到想都没碰到的关头,都是怀着善意的人们相助,才得以办到。”
费尽尽千辛万苦
跑到一个超级大独家的记者,
李嘉赫回顾这段历程,
却能以相当谦卑的心情,
归功于“偶然”与他人的善意。
即使李嘉赫以非常平实的手法写出这一切采访过程,却仍让人大呼过瘾地跟他进入新闻现场,
回到肾上腺素飙高的瞬间,感受到一个个偶然迸发的电光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