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死亡如何成为一件非日常的事

楼主: nameofroses (玫瑰的名字)   2021-06-26 17:17:14
虽说爱情是永恒的,但不同时代的人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大不相同。17 世纪的英国诗人
Andrew Marvell 有一首爱情诗是这样写的:
坟墓是个美好僻静的地方,
可是我想,那里无人相拥。
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是:“你死了之后,就没人跟你抱在一起了。反正你都要死的,
不如先跟我快活一下吧!”
我猜今天很少有人用这种口吻求爱了,就算有,大概也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句很浪漫的话
。但在 17 世纪的欧洲,“死亡”和“爱情”是一组形影不离的意象,利用“死亡”来表
白“爱情”,是非常、非常常见的诗歌主题。
西里西亚的诗人 Christian Hofmann von Hofmannswaldau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苍白的死带着他冰冷的手
随着时间过去,最终轻掠过你胸前……
你那形貌姣好的脚,那可爱的姿态
有些将化作尘,有些将化作虚无
无人将再景仰你那壮丽的神圣。
这些,还有比这些更多的,终必消逝
唯独你的心不受时间磨损
因为它是大自然自钻石中打造而成。
现代读者看这首诗,可能会觉得它是在歌颂爱情的不朽 ── 透过死亡的衰朽,来映衬爱
情的永恒。但 20 世纪的社会学大师爱里亚斯就不是这样看的。
爱里亚斯提醒我们,这首诗在 17 世纪可是被归类为谐谑诗。朋友们在聚会上吟诵这首诗
,可能都要引发一阵哈哈大笑。
有什么好笑?原来这首诗隐含的意思是:“爱人啊,你的一切都必将毁朽,但你的心却不
会。你的心坚硬如钻石,因为你听不进我说的话。”
如此若无其事、自然而然就将“死亡”、“爱情”和“戏谑”无缝接轨到一起,这恐怕是
当代文学中已经找不到的光景。
不只诗歌如此,17 世纪的童话故事,可能也会让现代读者听不习惯。
史学家 Robert Darnton 曾做过非常有趣的研究:他搜集十七世纪以来欧洲各地流传的童
话故事,分析这些不断演变的故事版本。
〈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但 18 世纪法国农民口中的〈小红帽〉却长得很不
一样。这个早期版本的小红帽,不但毫不避讳血腥暴力,还有相当明显的性暗示。
故事里,狼不但杀了奶奶,还费心把奶奶的肉切成薄片,把奶奶的血倒在瓶子里,叫小红
帽吃下去。吃完肉、喝完血之后,小红帽竟然半主动地脱光了全身的衣物(而且是一件一
件慢慢脱的,从围巾、裙子到内衣都有描写),接着睡到了大野狼的床上。一边睡,小红
帽还一边问大野狼身体各个部位“为什么那么大呢?”“怎么那么长呢?”
大多数的当代父母,恐怕都不会把这个版本的小红帽讲给孩子听。但是在 17、18 世纪,
童话故事中出现暴力、性和死亡,都是很寻常的事。
为什么这样?因为在那个年代,暴力、性和死亡都是生活中相当寻常的事,寻常到任何一
个小孩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不见证到大量的暴力、性和死亡。
例如有历史学家指出,18 世纪的法国孩童,有 45% 根本无法活到超过 10 岁。每场婚姻
平均只能维持 15 年,婚姻终结的原因当然不是离婚,而是其中一人死了。
此外,在 18 世纪,一个典型的农民家中只会有一个房间、一张床。全家人都要挤在同一
张床铺上睡觉,于是大人睡梦中闷死婴儿的事时有所闻。而当父母要从事性活动时,也是
不可能避开小孩子的。
因此在 18 世纪,没有人会致力于保护孩童的纯真无邪(事实上也做不到),更不会有人
将孩童和青少年、成人看作判然有别的生命阶段。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份古今之间的差异?爱里亚斯在《临终者的孤寂》一书中总结性地
指出,所谓现代化的历程,其实就是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上的各种群体
不断细致分化的过程。
我们今天觉得暴力是不正常的,那是因为我们不再身处邻里间天天械斗的时代。相反地,
我们觉得暴力应该是由国家来垄断的,只有国家、只有政府才能合法地使用身体暴力。
我们今天觉得性应该是私密的,是一件跟所有其他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事都抽离开来的
活动,那是因为我们今天能够拥有私密化的空间,我们能够把性当作一间特殊的事物来对
待。
同样地,我们今天已经能够把死亡当作一件特殊,甚至是专业的事情来对待。我们活在一
个殡葬产业空前发达的时代,我们不再非得透过紧密的邻里关系来打点葬仪,一切都可以
由专业的人员包办。大学里也有一门专业叫生死学系,专门研究、传承相关的知识。
大部分的死亡场景甚至也不再是家里,而是医院。停灵的地方也不是家中,而是在殡仪馆
。“死亡”仿佛和“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死亡成为一件非日常的事,甚至是非正常的
事。
爱里亚斯以 85 岁高龄写出《临终者的孤寂》之后,他接受一名二十岁的记者访问,谈到
这本书,那名记者便皱起眉头问道:“你怎么会想写这么奇怪的主题?”
这就是临终者的孤寂 ── 死亡不再是正常之事,“正常人”在其正常生活中,仿佛可以
不用思及死亡。
于是我想起一位德国老奶奶临终前说过的一句话。她躺在病榻上,指著窗外的超级市场,
然后说:“这些人每天这样来来往往,出出入入。他们好像从没想过自己会死。”
这也是临终者的孤寂。不仅仅在于死亡的地点抽离开了家庭,也不仅在于死亡之事成为了
一项严谨的专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死亡”本身成为了非日常的场景。所谓的“正常生
活”和“临终”之间,仿佛悄悄拉开了距离。
.
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有兴趣,欢迎你收听我的 Podcast 节目 衣橱里的读者 第 19 集:
【社会学】临终者的孤寂|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
收听连结:https://closetreader.com/ep19
全部书单:https://closetreader.com/all
作者: zzzz1302 (三民李奥那多)   2021-06-30 03:13: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