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黑洞捕手

楼主: fosa (阿盛)   2021-05-21 22:14:13
书名:黑洞捕手
作者:陈明堂
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9789864799602
出版日:2020/03/31
2019天文界的大事就是国际科学团队发表黑洞照片,在先前都只是黑洞理论与间接证据,
这次是“直接成像”的黑洞照片,而台湾中研院也有参与国际团队也因此能共同发表,本
书作者陈明堂是中研院黑洞团队发起人之一,本书开头是介绍他怎么从物理领域跨到天文
并加入中研院天文所,中间是开始参与其他国家望远镜计画,后半是他主导中研院在格陵
兰建设的望远镜计画,其实本书有点像是他个人的自传,但毕竟他算中研院天文所创所元
老之一,且真的大小计画都有参与是走在第一线的实务人员,从他做为了解黑洞计画与中
研院天文所是个很好出发点。
他从小生长在台南乡下,高中只念善化高中却因为受到激励念书开窍后考上成大物理系,
在当年是大事邻居还帮他放鞭炮庆祝,因家境不好虽然有奖学金但还是不够所以除了家教
外还兼差去吹唢呐相当有趣,大学毕业后申请到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念物理博士,做
的是超流体的研究,博士后做“微重力环境下的结晶”,当时对未来职涯发展感到不安,
看到中研院天文所在找电波望远镜的人才就回台应征看看,他当然是希望取得中研院研究
员的职位,但毕竟先前所学领域与天文望远镜无关,所以中研院开的不是研究员而是次一
级的研究助理,而他在美国已经有另一个工作机会且大女儿将要出生,他没办法说服老婆
接受这份前途未卜的工作,但在创所咨询委员贺曾朴努力说服下,居中协调让他先去“史
密松天文中心”做访问学者,让中研院对他有观察的机会,虽然职位没办法变动但在其他
补助会尽量帮忙,且承诺如果因为中研院体制关系让他工作生涯受困,一定会把他“救”
出来,一来是受到贺曾朴诚恳爱才的说服态度打动,二来也是厌倦美国中西部景色,想到
大城市甚至全世界看看,他接受了中研院的职位,这段叙事虽然短短的但我看的觉得很有
意思,爱国学者返台研究大概是50到80年代的事情,没想到快到2000年还有这样的事情,
且还好有打动他,如果少了陈明堂后续中研院很多望远镜计画执行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后续就是他在“史密松天文中心”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微波毫米阵列望远镜技术,他在三个
月后也取得天文所“助研究员”的职位,虽说算是初阶研究员,不过当年中研院升迁还是
论文导向,发表越多论文以及引用就越好升等,但对他这种以实务方面研究的学者就很不
利,他有了留在“史密松天文中心”工作的念头,当时老板鲁国镛了解这状况并带他与院
长李远哲讨论此状况,最后外派他到夏威夷参与兴建次微波毫米阵列望远镜的计画,因为
高度超过4000公尺在逆温层上所以观测效果很好,但也因为太高所以在中途2800公尺需要
设立中继站“石头屋”让工作人员适应高山气候以及当山顶气候不佳时有个休息处,2013
年还发生件大事就是英国因为经费关系决定关闭辖下的“联合天文中心”,那边除了有最
大单一碟面的次毫米波段望远镜,更有最新的次毫米波照相机,后续由台日韩等亚州国家
共同成立“东亚天文台”接收设备,贺曾朴也担任首届台长,这次黑洞观测计画的三座望
远镜(SMA、ALMA及JCMT)台湾都有参与支援运转,后面提到的格陵兰望远镜则因此较晚
运作没有参与一开始的计画,但在后续研究仍是重要的一份子。
后来美国“阿尔玛计画”计画重新打造望远镜,原本所使用的微米阵列原型机开放学术单
位申请使用权,台湾提出的计画是搬迁到格陵兰,最后在与亚利桑那大学与加州理工学校
竞争下胜出,这在当年美国国内也有不小反弹声音,不过原本的原型机是设立在美国沙漠
,要搬到寒冷的格陵兰就需要改装加设加热片以免结冰影响观测,在时间与经费压力下原
定要设立在山顶上后来改为美军图勒空军基地,一切问题都解决后就是正式设立望远镜,
他也纪录下许多有趣的事情,像是与当地因纽特人共同参与狗橇竞赛、夏天扰人的北极蚊
以及闯入基地的北极熊、台湾媒体东森主播舒梦兰到现场采访,这些都是很有趣的经验,
题外话“图勒”这个地点在中文网络圈内也是知名梗图地点。
其实我没打算写那么多本书内容的,但全书纪录的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很有意思,理组毕
业的我心中毕竟还有科学少年的一部分,看着书中作者突破各种困难真的是读的津津有味
,而这比小说更好看的是这是真实世界且是台湾的科学成果而非其他国家的,现在这些天
文观察研究都还在进行中,台湾能参与国际先进研究计画并能实际提供贡献,身为台湾人
真的是与有荣焉啊。
作者: sun51027 (唯物独尊)   2021-05-23 10:2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