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佛陀究竟想教我们什么?》心得笔记

楼主: heavenbeyond (如果在天堂)   2021-05-21 00:40:41
你不可能懂得佛陀在[教]什么,除非你了解到你自己也是一个佛。
你是否想过,学校老师(teacher)和一个真正的宗教师父(master, guru),二者差别在哪里?
老师在教导你一些[可以被传授的知识]。
从简单的九九乘法表到复杂的相对论,是难是易无所谓,重点在于这些东西是可以被教导被传授的。
你是否能学会相对论,那是另一个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相对论是可以经由课堂/书本/计算/实验等等方式去传授的。
但是宗教上的学习和教导,是完全相反的!
真正的宗教,是一个[减法],而不是一个[加法]。
真正的师父,他[不传授]你任何东西,因为他所体验到的那个奥秘,无法像知识一样被传授。
对于这一点,你必须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正确的理解,否则[任何经典对你而言都是无字天书],你永远只能从智力上去理解经典,
但是你永远也不可能让隐藏在经典后面的真正奥秘渗透到你的骨与肉。
事实上,经典是给[已经体验过那最终奥秘的人]看的。
看经典,不是为了[学]什么,相反的,那是一种事后印证->[我体验到的东西就是这个!]
因此,对于已经体验过最终奥秘的人而言,看不看经典都没有差别,因为那朵花已经在他内心绽放,他已经携带了那个芬芳。
在他眼中,处处皆奥秘,处处皆佛法。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完全反过来了,所有的人都以为可以从经典里面得道开悟,于是各种钻研道德经/佛经/圣经...
各种钻牛角尖和无意义的争论,好比[道可道 非常道]的三个道字,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这完全是一个学术上的争论,和你是否能够得道开悟完全无关。
那么所有的师父如佛陀,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他们只是在试着创造一个氛围,他们试着去引诱你,让你接近他们。
老子最原始,他的方式是宁静。
佛陀最理性,他的方式是说法。
耶稣最热情,他的方式是拥抱。
所有到达彼岸的人,他们的终点是相同的,但他们的方式是不同的。
没有二个佛会是一样的!如果你照着佛陀的样子去找佛,你将会错过就在你眼前的佛!
而无论他们的方式是什么,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 => 让你在非常放松的同时却又非常的有意识!
当这二个看似完全相反的东西融合在一起,那么在某个片刻,最终的奥祕将会主动为你显露。
记住,是它[主动为你显露],而不是你[学来]的!
如果你要把它变成一个智力上或是学术上的争论,那么你就会去执著于这到底是渐悟或是顿悟。
如果你亲自体验过那个奥秘,你将会了解[它既是渐悟又是顿悟!]
对,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放松和意识
渐悟和顿悟
在逻辑和理性上,这明明是相反的二极,但在真正的宗教里,他们融合了。
有了以上的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谈谈,为什么佛陀要采用[说法]的方式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在求道求解脱的人,有许多都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方式!
稍微去看一下古印度宗教史,你会惊讶的发现,绝大多数原始佛教里的重要观念,都不是佛陀创立的。
甚至轮回,地狱,净土,梵...这些核心的观念都不是佛陀创立的,早在佛陀悟道之前,那些观念就已经存在了。
对于当时众多的求道者而言,谈论那些观念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也因此,佛陀把古印度宗教里的种种思想都融入到他的说法里。
记住,不是因为那些观念有多重要,所以佛陀才去讲。佛陀只是为了将当时的求道者吸引到他身边!!!
佛陀没有什么可以教的,并不是他不愿意教,而是他没办法教。
他能做的就是让你靠近他,让你去品尝他的芬芳,让你看看[一个得道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借由这些给你一点信心,
让你确实的知道[开悟成佛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能够放松,如果你能够敞开,对一个真正的师父敞开,那么神秘的事情将会发生,那么你将会笑。
这就是发生在佛陀和大迦叶之间的[拈花微笑]。
大迦叶懂了,佛陀说法数十年,原来只是一场游戏!
是的,所有的讲道和说法,那些净土和地狱...原来佛陀是在玩!
那的确是非常有趣的游戏,你甚至可以玩上一辈子。但如果你沉溺其中,那游戏终究只是游戏,而这并不是佛陀的本意。
如果到这里你能够了解,那么你也能立刻了解到,为什么佛陀说法数十年,却坚持[只说不写]?
因为他很清楚,讲道和说法只是游戏,所有的文字只是游戏。而一旦他走了,他所试图创造的那个氛围就消失了,
那个游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如果文字被保留下来,很可能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人将会误解,
将会执著,这不就是现在的情况吗?
而真正能看透佛经文字背后真意的人,却又不需要去看佛经。
既然如此,又何必留下文字呢?
不知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里? 就以一个小故事当作结尾吧~
佛陀和阿难在一个长程旅途上,走着走着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阿难开始有些心急。
他心想:[师尊年纪已大。这荒郊野外,前无村后无店,万一太阳下山了怎么办呢?在哪过夜呢?]
此时前方有个农夫走来,阿难赶紧上前询问:[施主,前方可有村落供歇息呢?]
农夫看看他俩,回到:[有有有,就快到了!]
阿难一听很是欢喜,与农夫告别后继续上路。
走了一段时间,前方还是没有任何村落的影子,阿难心里不禁又担心起来...
这时前方有个樵夫走来,阿难赶紧上前询问:[施主,前方可有村落供歇息呢?]
樵夫看看他俩,回到:[有有有,就快到了!]
阿难一听略微迟疑,但也只能与樵夫告别,半信半疑的继续赶路了。
又走了不知多少时间,眼看天色真要暗了,阿难正当心急如焚...
这时前方有个阿婆走来,阿难急忙上前询问:[施主,前方可有村落供歇息呢?我师父年纪已大,实在需要找地方过夜。]
阿婆看看他俩,回到:[有有有,就快到了!]
阿难一听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告别了阿婆。一回过头,阿难看到佛陀在哈哈大笑,阿难这时可没好气了。
他问到:[师尊,这有什么好笑的呢?我们问了三次,每次他们都回答就快到了,但我们依然在荒郊野外,这有什么好笑的呢?]
佛陀微笑说到:[阿难啊,不要怪他们,他们并不是想欺骗我们,他们只是想要给我们一些鼓励。
我笑,是因为这数十年来,我其实就在做跟他们一样的事情啊!
我不断的告诉你们"又多了一点福报","就快成佛了"....而你们依然....请不要怪我,我只是想给你们一些鼓励啊~]
作者: cancancancan (cancan)   2021-05-21 06:07:00
作者: gfc (???)   2021-05-21 06:28:00
让我获益良多,感谢
作者: sunchen (晴天)   2021-05-21 10:26:00
当你尝试文字化你的体验跟经历的时候,便又成就了一个“相”,修行本来就不该着相. 不过,众生入道皆各有因缘,相同文字入了不同的眼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也可能就因此悟了自己的道. 我自己倒是从你的分享跟原原po的文字都获益良多,感谢!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1-05-21 11:04:00
只说不写 是因为古印度的习惯就是这样 不要乱牵拖拈花微笑的故事 不见于早期经典中 禅宗传承是后来捏造的另外 只要去读早期经典就会发现 体例很像论语大约都是XXX问了某问题 佛陀回答应该怎么做或是向佛陀告状 佛陀答某行为不好 以后禁止之类的
作者: hsueh312 (hsueh)   2021-05-21 11:10:0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1-05-21 11:14:00
请教一下小故事出处 佛陀的长途旅行 基本上是一大票人跟
作者: thinkerCKD (Cogito ergo sum.)   2021-05-21 13:27:00
这篇的内容真实性我个人有点怀疑,原po若真想知道佛陀在教什么,建议还是找能说法的师父或居士,但也要小心找就是了好奇“所有到达彼岸的人,他们的终点是相同的”这个是您自己的推论,还是从哪里得知的?
作者: gloveaaatwy (生猛喜玛拉雅山野菜)   2021-05-21 13:50:00
这应该是奥修吧
作者: xennys (嗯.....)   2021-05-21 15:12:00
作者: Rosenberg206   2021-05-21 16:51:00
佛陀想教的是世界其实不单只是我们肉体所看到的这个世界,除了有慧根可以悟到,适当的修行法门也可帮助。
作者: boromirt (一定要填吗)   2021-05-21 18:31:00
这论述好杨定一,也是个方法
作者: bluetree (meringue者站内信)   2021-05-22 09:19:00
想到杨定一+1
作者: club700 (偶素管涨)   2021-05-22 13:28:00
很棒得心得
作者: kiki41052 (缇)   2021-05-22 13:53:00
同意经典是用来映证的
作者: sunstrider (逐日者)   2021-05-23 15:51:00
感觉整篇讲了很多 却又像没讲一样
作者: uiop5566183 (HiGoNaBu)   2021-05-26 10:10:00
楼上 他只是想吸引你进来而已我觉得这篇论点蛮好的
作者: avp0225 (avp)   2021-05-29 19:59:00
只是用别人的东西拼装,假装自己懂了
作者: ikeep (Eating Out)   2021-05-31 00:46:00
Coo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