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读《闲暇:文化的基础》—忙碌只是怠惰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1-03-06 12:19:45
读《闲暇:文化的基础》—忙碌只是怠惰,闲暇才能和谐自我
先予致谢 微批予以刊登本文 http://paratext.hk/?p=2665
闲暇是什么?若在当代人的眼中来看,八成被认为等同于无所事事。然而实际上,懒惰不仅跟闲暇不同,闲暇甚至是知识与文化的起源,不只没有闲暇也没有知识与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有了闲暇才有了知识与文化。而这种思维的起源并不来自于启蒙的康德,康德所认为的知识必须要经过严谨的推论才能得出,尤其感官或是直观并非获取知识的方式。相对的是在更早的士林哲学例如阿奎那,甚至是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会认为在理性推论之外还有一种直观的知识获取方式:“不管是感官的感觉或是知性的认知,一样具有一种感受性很强的‘观看’能力。”
而这种直观是超人性的,人的智力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理性(ratio),这是进行抽象思辨的推论能力;另一则为理智(intellectus),此与“动脑”不同,而是“简单观看”(simplex
intuitus),是接受性且被动的。然而两者既皆人的智力,那么缺一就是不可,但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时常太侧重于前者,所以我们才会认为就连思考,也被称作是“心智工作”,太轻易得来的东西甚至不被承认—或说不敢承认—是知识。换句话说,眼见不仅不敢为凭,更等而下之的是还要以科学的方式重复验证,于此,我们也忽略了科学与哲学的不同,尤其科学无从企及哲学所能达到的高地(虽然霍金说出的哲学已死)。我们的社会是资本主义式的,根据韦伯的观点资本主义发源于基督新教的伦理观,所以有趣的事情是,本书所反对的现代劳碌工作观是新教式的,而作者所
立基的基础则是天主教背景的汤玛斯阿奎那以及希哲。
所谓闲暇,在拉丁文中称作scola,相较于懒惰在拉丁文的对应是acedia,前者是指教育的场所,后者则是指人放弃了随其自身尊严而来的责任,也就是说他不成为神要他成为的样子,“从形上神学的观点看,懒惰的意思指的就是,人不肯和他自己的存在相符,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一切努力活动背后,他想脱离自己。”而我们之所以懒惰,是因为我们缺少闲暇(leisure),“...不眠不休地为工作而工作,其真正导因不是什么别的理由,唯懒惰而已。说来难以置信,那种自杀式的不眠不休工作狂热,其实就是由于缺乏去完成事情的意志力所造成。”就像现代人看起来忙忙碌碌ꄊA让自己看来总是手边需要打理些事情,但这些只不过是让他的脑袋不需要思考地去操作,他的眼睛看起来在动,他也看起来在想事情,但这终究不是思考,而是依循着惯性而已,他选择让无限地工作填充了自己的时间,他选择不拥有孤独的自由,他选择让自己沦落。而与懒惰这个概念相对的并非勤勉,毕竟勤勉我们也会认为是用来形容“埋头努力工作的人”,懒惰所代表的是与自身的不和谐、与自己格格不如,相对的与自身的和谐也与世界、神相融正是懒惰的相反,这称作闲暇。
闲暇是一种状态,是直面自身与世界,是一种静默,是接受世界,“闲暇的态度不是干预,而是自我开放,不是攫取,而是释放,把自己释放出去,达到忘情的地步,好比安然入睡的境界(...)。”也总是在这种时刻我们才可能获得真理,这是一种宗教上神性的现象,或说是某种神秘体验,就像狂喜(ecstacy),但也正是在闲暇的静默中,我们与自身交融,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自己与世界。进入这个状态,并不是要极端努力,更不是透过意志决定所能成就,在内文中所说的是一种“引开”(Entruekung),是人性,也是超越人性的。
要达致闲暇所需的正是“节日”,因为它的意义是:“对世界基本意义的肯定并与之符合一致”,它不只是工作中的休息,毕竟工作中的休息也只不过是为了工作所需恢复体力的片刻,而这与前述有截然的区别。节日,正是要让参与者与世界融合,并且沈醉在其中,尤其是对于神的礼赞,也就是对于世界创造者的崇拜,最热闹的庆典都脱离不了“崇拜仪式”(Kult),甚至这就是节日的核心,也就会是闲暇的核心,而崇拜就离不开神纸,那么闲暇状态也正因如此是神性的。而节日中的神性即是来自于其中活动所带有的“牺牲”性质,这样的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也不考量后果
,是一种不计较的付出与给予,而这就与后述的两种艺术有所关联。
一种称作自由的艺术(artes liberales),另一种则称为卑从的艺术(artes
serviles),阿奎那在《亚里斯多德形上学评注》说:“凡是为知识之认知目的而提出的艺术皆称为自由的艺术,如是经由行动为功利目的而提出的艺术则称为卑从的艺术。”简而言之,那么自由的艺术是一种以本身为目的、或说本质性的活动,这样的艺术的目的是内在的,相对的,卑从的艺术则是具有结果性考量的活动,他的目的是外于事物自身的。而两者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中的功能有无:相对于卑从的艺术,自由的艺术是不受工作制约的。工作确实是有用的,然而工作的目的却也是外在的,最常见的就是具有社会功能,因为具有社会功能才能实现社会中公众的共
同利益。而这也或许就是哲学普遍被认为无用的原因,因为他不具有社会功能,反而具有社会功能的“哲学”是种伪哲学,如果哲学是为了社会的任何一种功能而存在,那么哲学就已经失去这个概念本身的核心而不再是哲学。这就像作家若为读者的偏好;电影为了票房,那么这些东西都与艺术无关,而若要与本文相比对,那也无疑地会合致于本书所称的卑从的艺术。
由此可知,哲学是自由的,同时也是无用的,它是一种自由的艺术,是超越工作世界,但也并非不同于工作世界,却是叠合的。“去从事哲学思索的意思,并非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世界的事物里抽离出来,而是重新以不同眼光去看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但这样做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要以标新立异的姿态去想别人所想的,主要还是为了以崭新视野去看事情。”不外求任何目的,仅因哲学本身去进行追求,就像斐德罗问苏格拉底如何称呼梭罗(Solon)和荷马(Homer)时,苏格拉底说:“称他们为智慧者,我想未免过分了一点,斐德罗,这样的称呼只有
神才担当得起。但是称他们为爱智者(Philosophen),或类似的名称,恐怕会比较洽当一些。”这意思是我们从不拥有哲学知识,而我们也不是偶然或暂时得不到,而是从不可能,这是无止尽的“尚未‘Nochnicht)”状态。而这样的理解正是因为以基督教中人格神上帝的形象乃是全知全能的,而上帝的知识即为哲学的知识,则既然我们都只是人(only human),当然地无从企及神祇,尤其,超人并不存在。
惟对闲暇的提倡以及对于工作的贬抑,除了前述所可能涉及新旧教的歧异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到本书不仅是在谈论形上学,也是在讨论神学,或说在他的理解中这两者从来都不再不同的范畴中,所以本书多次的提到“奇蹟(miracle,内文称惊奇)”,并把哲学等同于全能神所拥有的知识。但无论我们接受或不接受作者的论述,对于“闲暇”概念的重新省思,也可以让我们从表象之中清醒。庸碌也好,忙碌也罢,假装的也好,真的也好,无论有意无意地,这都是懒惰的表征,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懒惰才让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焦虑,对着生活各处,尤其是对于工作的焦虑ꄊC然而,如果我们接受自身,与自身相合,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也就会进入和谐的状态,而这所需要的不是我们忙碌地外求各种目标,我们只需要进行内省,内在地就能追求到具有价值的事物,换句话说,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接受“闲暇”的时刻。
https://www.facebook.com/leisure15/photos/a.644873329187125/1225805827760536/?type=3&theater
https://vocus.cc/commentonbooks/5ee781ccfd897800010741e9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1-03-06 13:42:00
谢谢分享
作者: fr75 (阿巴 )   2021-03-06 17:35:00
喜欢这结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