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
https://jhe116.blogspot.com/2020/07/22.html
《名画的构造:从焦点、路径、平衡、色彩到构图,伟大的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 22堂结合“敏感度”与“逻辑训练”的视觉识读课》
观赏一幅画时,难免会好奇画面背后的故事。这种单纯、直接的好奇心,让市面上出现许多以一幅幅画作为主体的艺术欣赏书,也因为这些书籍是针对一般人所写,文字也通常较平易近人,这种书对于刚接触艺术欣赏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入门。若因此产生兴趣,就可能对艺术史产生兴趣,以时代为主体的完整论述书籍的需求也诞生了。然而,在这样“想知道这幅画在画什么”的好奇心,也是会让人忽略构成画作最基础的技术层面,《名画的构造》即是一部得以稍加弥补这个缺口的作品。
仔细观察的话,市面上以作画技巧为主题的书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创作者(或想成为创),像《名画的构造》这样为纯欣赏的人所写的作品相对稀少。
《名画的构造》的脉络相当清晰分明。作者由简入深,所以即使后面讲到较为复杂的概念也算好吸收。
作者从最基本的找画面焦点开始。焦点是作者希望观赏者视线停留之处,也因此许多画作的焦点都会有所谓的引导线(leading lines)来设定读者的视线最终的落点。
作者以此切入下一个主题,也就是路径。观赏者要如何找出、并顺着引导线的指引寻找焦点。在寻找焦点的路径上,作者更会安排我们的视线在抵达焦点前,所要先看到的画面细节。画作本身虽是静态的,但《名画的构造》对焦点和路径的分析却是动态的,一动一静之间相映成趣。
在焦点和路径两个微观的主题后,下面两个主题平衡和颜色则相对巨观。平衡考验的是画家分配描绘主体于画面上的功力。颜色这个主题则相对尴尬了一些, 毕竟一幅画在拍摄、扫描到印刷的过程中,可能稍有失真。不过作者在这个主题除了基本的色环、互补色以外,也拿了不少篇幅介绍颜料发展的沿革,因此阅读起来还是相当愉快。
《名画的构造》最后两个主题是构造,以及用几幅作品为前述主题做的统整。构造是对各幅作品的画面构图分析,可说是全书最困难、复杂的主题。作者用相当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解,但这个主题若有有一定的几何概念和图像解读能力会更好吸收。这个主题也有用到大量的辅助线,不过编辑在这方面相当用心,广泛以虚线和不同颜色的线来分别不同的辅助线,因此虽然难免有些混乱,但也不至于到难以辨识。统整则是将全部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复杂程度较前一主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也足见作者的用心。
《名画的构造》中有大量收录彩色印刷的各式画作,可见作者、出版社投注的心力。收录的画作虽以西洋为主,但也收录少数的浮世绘或山水画,时间从古典、近代都有,甚至还收录了现代表现性更强的作品(例如Barnett
Newman),这类作品基本上无法用解读古典构图的方式视之,因此作者也只是以这类作品作为观念提点,但光是将这类作品纳入考量就已经值得嘉许。且作者在纳入各式画作之余,也在书中多次重复以相同画作来作为不同概念的例子,一来应证了作者列举的概念具有普遍性,二来让读者更能体会优秀画作拥有的高技术性,且重复运用前面出现过的画作读者也方便理解。
《名画的构造》对个主题的讲解尽心尽力,尤其是在较复杂的构造和统整主题。作者在援引理论时也偶有提及其他学者的学说,事实上作者秋田麻早子也是留美艺术史硕士,所以也是有公信力在,但这样钜细靡遗的讲解风格,有时又详细过头了。作者的叙述口吻相当开明,不会令人感到不由分说的强硬,但这样每个细节的看法都呈现给读者的作法,其实是把双面刃。对于刚入门的欣赏者而言,详细的指引相当必要,但每一个解读步骤都默认好的结果就是会箝制刚入门的欣赏者的思路,日后要跳出作者给框架就又更难,因此相当考验读者的自主思考能力。
另外作者对一些原理的说明相对疲弱,例如构造线Rabatment(长方形画布上,与长边垂直且能与短边构成正方形的虚拟辅助线)作为构图考量的原因,作者相当坦然地承认这些概念背后的原理尚不明确。这确实是非战之罪,但若作者能够试图以学理解释会使得整部作品的论述更有力。这样直接呈现结果、但原理不甚清楚的写法,其实很有教科书的感觉。事实上作者秋田麻早子的主业是开设以商业人士为目标客群的艺术欣赏课程(近来市面上也开始可见这种以培养职场交际所需的艺术素养为号召的书),从书中的行文来看,《名画的构造》应该是作者整理出来课程笔记,甚ꘊ雈i能就是作者上课使用的教科书也说不定,因此即使笔调相当轻松,但仍偶尔会有在读课本的错觉。
虽说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好课本也可以是进入艺术欣赏的敲门砖。只要在阅读时维持活络思考,《名画的构造》确实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入门作品,在吸收艺术史之余,以《名画的构造》一窥技术层面也是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相当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