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po提的书没有直接关系
但就如同某推文提到的,上野千鹤子所写的厌女是日本社会中的。
而另一个对于厌女的分析,我觉得Kate Manne的《Down Girl:The Logic of Misogyny》
也可以参考。
读过书了,觉得这本的概念更基本也更超越文化。
而上野千鹤子的适合当案例补充。
目前没有中译,就提供一下书摘吧: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894184
另外书摘没提到的则是
有关sexism(性别歧视)和misogyny(照字面翻就是“厌恶女人”)怎么分。
Sexism,作者认为是以科学之名做出对女性的差别待遇
也就是说用“自然”“科学”等说法来解释现存的秩序或patriarchy
例如用数据主张女生数学不好,所以比较少在科技业,这就是性别歧视
Misogyny,则是性别歧视的第二步
也就是,夺走了传统上属于男性的东西(goods)的女性,就会受到惩罚或管辖
而反面来看,
所谓的父权红利,其实只是借由犒赏“好女人”来界定或管辖(police)
女性所适合做的事、所该有的样子。
换句话说,性别歧视可以说是(自以为是的)科学家,而仇女则是警察。
这个区分就能很轻易的解释为何“仇女”不是一种情绪;它势必是一种行为
且如书摘所说,也可以解释为何不需要对所有女人都有这种行为才算仇女
我们爱母亲、爱妻子、爱女儿等,不代表我们就不仇女
如果在我们发现有个女生企图超越对传统女性的规范和期待时,就非常愤怒
甚至想承罚她或取笑她(包括骂她太凶太aggressive之类的)
并将她定义为“坏女人”
那依Manne的划分,也是仇女的。
仇女的人未必是有性别歧视的
例如作者提出,川普愿意雇用多位女性当领导者,这点可能是因为他
并不认为女性自然能力较差、不适合领导或作生意等等
但作者也认为,川普是仇女的,
理由是这些他所雇用的女性,势必得受他掌控,也不得有比他更高的地位
或者当一个人说“我对我身边的女人都很好”且真的对他们很好
不见得就是不仇女。
那些他所爱的女人,可能只是符合传统女性角色而已。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有很多黑人朋友”不能替种族歧视做辩解,
但有趣的是似乎没有一个sexism/misogyny; racism/race-hating的对照组
racism似乎没有一个对应到misogyny的概念)
以上是一点对“仇女”的补充,有兴趣的人建议买书来看,
厘清了很多观念。
一直想单独发单篇心得,但现在有机会就先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