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厌女

楼主: romacapri (romacapri)   2019-10-15 05:48:13
※ 引述《gmsr7833 (Hiro)》之铭言:
: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男人的性欲就像被称为‘兽欲’一般,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恰恰相反,这意味着男人的性欲是如此被条件规定了的文化产物。买娼的男人,买的不是女人,而是女人这个符号。”
: 随便举个例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homo-consumericus/201107/is-the-menstrual-cycle-linked-the-timing-sexual-assaults
: 缩:https://tinyurl.com/y6pw6gtj
: 20%的性侵案发生在女性排卵日±1天
: 这怎么用文化解释?
: 不用器材的话人类女性甚至连本人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在排卵
: 更不可能知道别人是不是在排卵
: 这怎么用文化解释?
1. "科学"实验方法的限制
这例子蛮有趣的 以这为例
由BLOG和原期刊摘要看来 是对2002至2009年某一区域内的统计
如何coding数据的部份先不说 暂且先相信它
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
然后再提出解释的可能假说
但并未找到或提出足够说明机制运作或因果关系的解释?
统计结果表明
性侵发生案例中,19.6%发生在生育率最高的三天(第14-16天)
统计方法只是统计方法上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等同到
“女性激素至上论”(一切男女行为都能用女性激素影响来解释)的"科学解释"
比方BLOG就继续讨论,所以是排卵期女性会影响穿着更为"勾引"?
是否会造成谴责受害人的政治不正确效果等
但这显然也有穿衣心理学与男女互动的层面变项,不只是一切即卵子
也能衍申男性是受到衣着行为勾引 还是真的感觉得到"费洛蒙浓度"
或男性睪固铜是如何"冲动"运作的更多讨论?
研究群可能自知任何实证研究的方法限制
但到大众传播或社会讨论时,经常会逾越到方法操作的范围外
观测某一现象后
怎么解释往往可以是五花八百,甚至极端两种立场都能说通
STS群研究也表明 说多看似中立的科学发展
往往是当时权力发展推促的产物
"用来干嘛"成为研究设置的先见前提与目的,但这往往在检证之外
2. 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态度
美国二波女性主义年代(1960s-1970s)有个不太健康的倾向
"男人常用科学解释来维系父权,
为了反父权,所以女性主义反对科学解释,一切都是后天社会建构的"
这般矫往过正也带来不太好的后果
(如女性主义者支持的John Money双胞胎实验支持社会建构论
结果终生影响了那个被实验者的人生 最后自杀)
某些具科学背景跨领域的女性主义者 (如Donna Haraway)
比较能不排斥来自科学观点,并且能参与对各类科学学门方法的斗争
比如动物行为学很流行用 "猿猴社会怎样 所以人类怎样"的动物-人类类比
Haraway不排斥这类研究,但鼓励故事创造更多样
又比如男女荷尔蒙是否影响了男女大脑
什么男脑特化数理空间感 女脑特化语言情感的论点
如科学兼教养家洪兰之流
许多社会学女性主义者会说这是无稽之谈不值一提
但也有人不否认这种说法 只是可能有更开放或创造性的空间
(比如男脑也能训练情感机制脑神经 女脑也有自己建构空间感的不同方式
或是差异女性主义干脆拥抱原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但转为肯定价值)
3. 对"科学"的看法
这类争论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是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时期 特别在对人类生物的解释
如内分泌、胚胎学等
这也是现代学科分科开始的时间点
科学发展对人类这东西的解释力提高了
原有权威学科(如哲学)发生危机
或创造了新的学门 如因现代社会形成而来的社会学
或如"以科学方法从事人文研究"的社会科学
这也引发生对于什么是"科学"的讨论 (俗称科学哲学)
如最常见的某种实证主义
用实验"可重复性"替代了因果说明或提出机制原理
也有人说这种实证其实是伪科学 (如精神医学或行为心理实验)
科学学门内对于什么是科学 也没有一定看法
如演化学用考古生物遗迹做论证 完全没有"可重复操作性"
但也不会否认这类研究的科学性
围绕在人类性欲、性别或精神的争论
常见有几种立场
一种是彻底的生理还原论 如忧郁就是血清素缺乏、一切都是激素等
所以人类就是一摊EVE里的LCL?
(如何反驳生理还原论可自行另详)
一种是折中论
如生理-心理-社会解释模式,会说:
"对于XX现象,可能有基因遗传的原因,
 也可能是后天童年经历或青春期人格发展,
 但也不排除是社会经历触发了因子,才造成的结果blah"
看起来很周延,但也等于什么都没说的废话
初步结语建议
1)
对于围绕在性别战争的讨论 留意自己是否陷入只是要驳倒对立立场的情绪
甚至反过来先用赞同对方说法做进一步推衍 (这叫反证法)
可能讨论更有建设性
2)
如前文热烈讨论
讨论某一些作者作品时 留意它的时代性与所讨论的具体社会
(如不同时代对于科学或性别关系的看法会不一样)
是很有意义的
===
回到厌女讨论
上野千鹤子那边 似乎还是围绕在介绍以前流行的大叙事
即 "试图找到(不论用什么学门)解释父权的单一说法
由此找到破解之道"
但这类大叙事讲来讲去往往也变成空谈
(比如远古人类采食耕田到底干现代生活什么事)
但看得出来另一部份试图谈的文化人类学、讨论日本性别文化
是比较有意思的
女性主义后来有些远离了一劳永逸的大叙事
转向谈个人具体生命经验 各种女的男的白黑黄的白领蓝领
也不一定急于打包成"共同经验"或行动纲领
有时讨论现象也不一定急于立刻给出"解方特效药"
而是持续促进男女参与讨论的人 反思自己的生命经验及男女社会交往关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