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0rz.tw/Je8SB
华文圈在这几年,向读者贡献了不少伊斯兰相关的作品,以台湾的广场来说,《中断的天
命》就是一本相当出色的入门通史,作者文笔幽默,深入浅出。现在,他们又向我们推出
了本书:《真主大道上》,一本讲述阿拉伯帝国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扩张的故
事。
本书作者罗伯特.霍伊兰(Robert G. Hoyland)是古代晚期跟伊斯兰文明的研究者,但他更
专注于研究基督教、伊斯兰与犹太人之间的连结与身分认同的问题,还有一些文化知识的
保留与传播上。而他在序言自述在本书中的想要表达的目标更是吸引我想阅读的动力。
首先,霍伊兰在对于传统研究者在史料的选择上提出了质疑,他对那些“因为是伊斯兰的
历史,应该优先注重他们自己的记述”这个理论不以为然。作者主张,穆斯林自身的许多
史料,都是在八、九世纪之后的创作,距离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与创立这个事件本身也有一
定的年代之隔,霍伊兰相信这些史家回顾过往的时候,不见得就有多中立客观。相反的,
他更乐意去从“接近当代的不同立场的史料”中去挖掘,进行比对跟考察。作者并不认为
“基督教的记述就一定带着敌意跟失实”。他在书中一直会存在这样的观点,读者可以自
己看看霍伊兰到底怎么检证自己的见解,而且他在书后附录了有运用过的相关史料,想深
入研究的也可以去找找。(不见得有中译就是)
其次,霍伊兰深入地解释了“阿拉伯征服”(他不称“伊斯兰征服”的原因是,作者并不
认为参予这次行动的全部都是伊斯兰信徒) 的快速成功的原因。他指出,阿拉伯人的征服
并不是像匈人对中东或东欧,还是西班牙人对美洲那样“突如其来”。他们做为黎凡特地
区的“邻居”已经很久,并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例如佣兵,或者是成为波斯、东罗马
(拜占庭) 两强竞逐中的拉拢合作的战略伙伴。
而且,与其说他们的征服造成了两大帝国的衰亡,不如说是,拜占庭与波斯之间的剧烈斗
争导致两败俱伤,露出了极大的破绽,才诱使这场入侵的开展;做为邻居,阿拉伯人非常
清楚两大帝国的底细,当伊斯兰社群成立后,他们便充分的利用了这个弱点。不过,作者
有特别解释,为何拜占庭能够幸存,而波斯不能。主要原因是,波斯战后陷入内乱,几乎
跟“插标卖首”没有两样;而且他们国家的地形破碎,地方贵族本来就依靠中央的统合聚
在一起,当波斯国王失位,首都沦陷,就各自为政,难再统合反抗。至于东罗马,拥有一
个得天独厚的首都,而小亚细亚地形只能蚕食不能鲸吞提供了广大的战略纵深,虽然丢失
了大半领土,可至少保住了部分核心。我们看到,伊拉克略虽然对波斯反败为胜看起来有
中兴之气,但其实是强弩之末,面临阿拉伯的征服一开始集结了声势浩大的军队反击,但
吃了一场大败仗后就无力重振,大部分的领地都只能自求多福。况且,伊斯兰对投降者相
当宽大,投降者的利益几乎获得了保证,对于当地宗教跟传统也都允以尊重,只要你乖乖
缴税即可。这种手段几乎是世界史上成功的征服者必备的技巧,阿拉伯人也运用的炉火纯
青,让他们在各地甚少面临重大的反抗。(除了阿富汗,那里做为“帝国的坟场”真是“
自古以来”。阿拉伯人在那边吃鳖了三次,只好乖乖认栽。)
其三,霍伊兰问了一个问题:这些征服者究竟是什么人?
穆罕默德在早期其实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的政策,他向所有一神教的人们提出了协
议书,大家共同遵守信仰,并且忠诚跟互信,向多神教徒开战。这让他聚拢了许多方面的
人们,形成一个“穆民”社群,并维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多被
征服者,或者机会主义者倒戈过来,伊斯兰社群逐渐扩大,成分也更加多元,统治者在必
要时也扩大了“阿拉伯人”的解释以符合政治需求。虽然后面八、九世纪的伊斯兰史学家
很不喜欢提及这段历史。然而,这非常符合当时地中海世界的身分认同观。同样的情况我
们可以在西欧的日耳曼诸国看到,当地在消融的罗马认同背后支解了“整体”,重新建立
了“法兰克人”、“哥特人”、“伦巴地人”,在定义上也都非常复杂,异于我们现在基
于十九世纪民族主义的见解。
接著作者又问:为真主还是为利益而战?
两大帝国的衰弱招致周边部族的蠢蠢欲动,这在历史上并不奇怪。而阿拉伯半岛在四、五
世纪面临经济困境,例如古老的也门王国的灭亡导致贸易衰退,都迫使当地人必须另寻出
路。搭配伊斯兰信仰中的驱使讨伐不信者的教条,这成为共同驱动这场大征服的重要原因
。至于到底为何而战,可以说两者都是吧。
最后,霍伊兰探讨了一个有趣的命题:虽然阿拉伯的征服快速又成功,但他们维持一个统
一的帝国却也十分短暂,何故?
他的解释有两个。第一,曾经困扰过波斯的地形导致的区域破碎化,同样困扰著阿拉伯统
治者,疆域太大了,包容的传统跟民族太多,有些利益是无法兼顾,交通线的困难同样妨
碍著治理。第二,伊斯兰的宗教意识型态并不鼓励帝国统治。真主阿拉把权柄交给哈里发
,但这个职位并不该是世袭化,尽管也有部分学者支持,但这种对立造成了不合;此外,
阿拉伯人最初是游牧民族,他们的传统是利益均霑,但后来的寡头统治阶级开始独占利益
,就引起了不满。从内部开始,帝国出现了裂痕。
讨论完这些问题后,霍伊兰继续向读者分析伊斯兰文明。他说,这个新兴宗教最初征服了
广大的土地与民众,吸收了许多传统与文化,融合了许多特色与概念,形成了独树一格的
文明。虽然它没有像基督教或佛教那些跟最初创立的族群分割,但也不至于像犹太教、印
度教等宗教那样带着排外的色彩。不过,作者曾提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做为同样是亚伯拉
罕系的一神教,伊斯兰因为吸收了波斯文化的特色而发展出不同道路,假若非如此,它跟
基督教是否还会如今日般的差别呢?
总而言之,霍伊兰在本书中带给读者一场相当有趣的思辨之旅。他在每一章叙述完史实背
后,都会展开探讨与分析,而作者的文笔出色,见解言之有物,个人相当的喜欢这场阅读
体验。广场这次的翻译也基本上没太大的问题,除了几个地方的人名没有依照惯常的翻译
外(例如大名鼎鼎的Charles Martel 变成了战槌查尔斯)。编辑方面除了提供的地图中后
两张年代标错(分别是685跟750),没太大的问题。
是可以放心推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