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6809800
去年底(2018),中国的出版社新思文化推出了一套引人瞩目的重点作品“企鹅欧洲史”,
相信应该吸引了许多喜好欧洲历史的书友注意。这套多卷本的大部头自2004年开始出版以
来,在欧美学界已经享誉盛名,每一卷的作者,都是该领域内的重量级学者,例如,我个
人注意已久,第二卷《罗马帝国的遗产》的作者Chris Wickham ,在古典晚期到中世纪早
期的经济史上早已成一家之言,著述甚丰,虽然华语圈几乎没有他的作品引进;第八卷《
地狱之行》的作者Ian Kershaw ,他的《希特勒传》更是公认的经典;第七卷《竞逐权力
》的作者Richard J. Evans 在对近代欧洲跟第三帝国的研究也是佼佼者。光这三位,就
足以让我万分期待了。不过,由于是邀约各个不同学者撰写,各卷虽然有划分时代,但出
版顺序不一,华语版亦然,去年先推出了五至八卷,又隔了约一季,方推出前三卷。至于
卷九,目前计画是2020年出版,最迟的是卷四文艺复兴,因为英文版都还没推出,仍遥遥
无期。个人则按照兴趣,一直等到了前三卷出版后,方才开始着手阅读。
这本《古典欧洲的诞生》的篇幅不长,但要描述的时间却是漫长的古典欧洲时代,横跨幅
度超过千年,受邀请的两位学者Simon Price跟 Peter Thonemann,显然不是用一般叙事
史的手法撰写。
没错,两位作者对于本书的重心,是放在古典欧洲人怎么用“历史与神话的想像”,去塑
造出他们的“地中海世界”,那种“想像的共同体”的古代版。
自从Benedict Anderson 对于近代民族主义的那本经典作品《想像的共同体》面世以来,
这个书名就成为相当好用的代名词。其实,自从人类对于自己的过去有意识以来,怎么样
塑造出一套“说法”就成为重要的“显学”。下从个别家族讲究祖上十八代的渊远流长,
上至一个族群城邦追寻与神的连结。姑且先不论古代人是否真的相信,但这些确实是一种
不折不扣的“想像的共同体”。人们出于各种理由编造出一套说法,建构“我者”与“他
者”的互动联络,是当世界日益复杂化时的一种必然的产物。古典希腊人透过希腊神话,
各个城邦或有姻亲,或有敌对,不论是否有所谓的证据,只要愿意相信,它就成立。当波
斯帝国这个大敌出现时,原本彼此勾心斗角的希腊诸城邦,就利用了这种想像达成了共同
对外的共识。随着雅典城邦的辉煌,爱琴海旁的文明建构的“想像”更在亚历山大的脚步
之后扩张到亚细亚,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邦,也出于某些利益编造了一套故事来跟希
腊攀亲带故。君不见罗马人强盛之后,就忽然祖上变成了特洛伊后裔了吗?
这正是两位作者主要讲述的主题。他们认为,古典欧洲正是在这种想像中诞生,这种“历
史与神话”的共同体在爱琴海诸城邦开始建构,从希腊与波斯的对抗中成形,亚历山大的
远征建构了希腊化世界,塑造出欧、雅、非三洲的观念,最后的帝国兴起塑造出一个整体
的罗马世界,然后在基督教的兴起后转型,不过这是卷二的主题,奥古斯丁怎么解决这种
转变,留待后面再说。
也基于此,本书在叙事部分相当的精简,个人觉得两位作者想面对的读者是需要对古典史
有基本素养的,甚至最好是对整体欧洲史都要有概念的中上水平。我个人很喜欢作者时不
时开专栏讲述的一些“番外篇”,例如有时谈谈马基维利跟罗马政治,或从罗马的殖民征
服实践中观察英国对印政策、罗马政治实践对美国革命的影响等,都是很有趣的连结互动
,也是要读者对那些主题有概念才能懂作者想讨论的。
中信新思这次的翻译基本上除了几个瑕不掩瑜的小瑕疵之外,可以说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不过,最大的缺点来自于“一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就是全部的地图都被删去,这也
是无可奈何,个人觉得影响不大,很在意的读者只能自救。
顺便再说个题外话。近来中国出现了一批专业以外的爱好者,制造出了一种“希腊罗马伪
史说”的论调,似乎还越演越烈。本书请来写序言的学者郭小凌在文后略提了此事,还语
带嘲讽的说教了几句,让他们从这本的推荐书目开始好好的重新研究,也是挺妙的。基本
上这种被网民称之为“学术义和团”的行为(据说始作俑者何新是为了报复西方学界对夏
朝的存疑态度才带头著书撰论,居然还吸引了一票信众),对这些正经八百的古典研究者
来说,他们并非是真的不读书,而是用似是而非的论调颠倒黑白,更让人伤脑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