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诗现象”的一些联想 文 / 银色快手
据说这次的战火是从廖伟棠这篇文章开始的
6/9 “文艺复兴”的背后是诗的驯化
https://tinyurl.com/ycgfkdof
那时候我还陷在工作的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没有很仔细的去爬梳其他创作者或评论者,以
及文学圈意见领袖是如何讨论或批评的,在此仅抒发一点点浅见和观察,虽然不完全是
懒人包,看看倒也无妨。
若不站在评论的角度,能不能直观的去看待发生在数位时代网络社群平台上的一个“晚安
诗现象”,或许身在浪潮里,不管是读者或是创作者,都能更清楚的看见,当代文学和大
众文化之间彼此碰撞的火花,以及“诗”这个文体未来可能的一些走向。
稍早之前,远见有篇文章,也让创作者和诗坛前辈很有意见,
是记者萧歆谚写的一则报导
6/6 台湾现代诗迎来“文艺复兴”时代
https://tinyurl.com/y9mnknnr
这篇文章有好多关键字,像是新生代、新面孔、文艺复兴、晚安诗,可以让我们粗略的了
解媒体的操作方向,以及一些(其实)潜藏许久却很少引爆的思考点。比方说副标上小字
写着“昔日的票房毒药竟然在网络爆红”用白话的口语来理解就是,以前在市场上卖不好
的诗集,现在竟然在网络上掀起流行,有些年轻诗人等同于诗坛/文学圈的网红/人气偶
像,所以说在台湾的现代诗迎来了盛世(结论)。
上面这段话若是在尾巴加上句点,表示结论是给予现代诗的流行现象正面的肯定,但若是
加上问号,就是对于这种存在于大众读者(表面上)的流行现象,抱持着质疑或否定的态
度,这二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差异,使得双方无法产生有效的对话以及更多的对话空间,促
使当代文学能有更新的变革,更多元的美学观,变成各说各话,各自表述。
重点来了,报导写道:“专门贴诗作的脸书粉丝专页“晚安诗”就吸引34.7万人按赞,每
则po文按赞数动辄破千。”既是诗人也是出版总编辑的李进文指出,伴随社群媒体兴起,
文学世界的版图正在变化,推翻世俗的观念。
我想这里所谓的世俗的观念,其实指的是以“脸书”社群兴起为分水岭,现代诗创作确实
与过去有所不同,“脸书”为代表的网络成熟期(2009-2018)以及以家用网络网络普及
的网络草创期(1997-2003)我会试着从这两个阶段进行重点式的观察。
确实,数位时代的创作环境和没有网络以前的“传统”时代是大大的不同,作为一个网络
草创期的创作者,个人认为最值得观察的三个重点如下:
(一)书写工具与阅读经验的改变
(二)当代语境的渗透与衍异
(三)文学传播的社交性
我们应该先来了解现代诗“传统”的定义是什么?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所谓的台湾现代诗社群,通常是以一九四九作为一个观察的起点,以
前日治时期的风车诗社什么的都不算噢,当时二战结束了,台湾也结束了日本殖民时期,
国民政府来到台湾,有一群从军背景的外省人,在华文思维底下开始了文学杂志和报纸副
刊的编辑,这些守门人之中,多数都是诗人,少数是散文家和小说家。
一九五三年二月,诗人纪弦首先创办了《现代诗》季刊,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代诗作者,
这是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的重要标志。一九五三年六月《蓝星》创刊,一九五四年三月,
蓝星诗社成立,同一年十月,创世纪诗社在高雄左营成立,创办人为现代诗诗人洛夫、张
默和痖弦,并出版《创世纪》诗刊。这些前行代的诗人,以现代派、现代主义作为引领诗
潮流的典范,如今他们的年纪大多在七十多岁至九十岁之间。
现代诗、蓝星和创世纪,三个诗社(文学团体)推动一九四九以后,台湾现代诗的发展,
到了一九七零年代,笠诗刊是比较晚成立,属于本土派的诗社群。一九七零年代是文学
团体和诗社第一波风起云涌的时代,台美断交之后,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唱自己的歌,而
有了民歌运动,它直接或间接促使了现代诗创作的繁花盛景,也孕育了一九八零年代,遍
地开花的大学校园诗社的风潮。所谓的中生代诗人,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开始活跃。
一九八零年代具指标性的诗刊,有黄智溶、胡仲权、许悔之、林燿德、罗任玲等人创办的
《象群》;张国治主编的《新陆现代诗志》;李秋萍、陈浩、颜艾琳等人主编的《薪火》
诗刊,以及《曼陀罗》诗杂志创刊,由《南方》和《象群》两诗刊改组合并而成,采季刊
发行,制作非常精美,只发行十期。这时候鸿鸿主编的《现代诗》复刊,也相当具有代表
性。传奇诗人夏宇和华丽派诗人罗智成,以创新的语言风格异军突起,他们的诗作多被收
录在《现代诗》复刊以及《曼陀罗》诗杂志,强烈的剧场式对白和后现代风格,夏宇和罗
智成,是我心目中最具代表的中生代诗人。
随着民歌运动逐渐没落,商业化流行歌曲开始蓬勃发展,一九九零至千禧年之前,现代
诗集销售不佳,市场反应萎缩,现代诗开始远离了群众,出版商不愿出版诗集,自印的诗
集受限于通路,变成在少数人之间流传的读物,也是收藏家津津乐道的绝版逸品。
这个时候,网络悄悄兴起“电子布告栏系统”也就是 BBS
它扮演了类似今日“脸书”的角色(语出陈昱成)
一九九七年,是家用网络网络普及的一年,那年开始有“讨论区”这种很阳春的接口,可
以张贴诗文并在下方进行回应,开始出现很多的诗讨论区,将之视为网络诗社群的开端也
未尝不可,一九九七年之前的BBS,有哪些诗社群我并不晓得,但是后来好几所大学的BBS
几乎都设有诗版自由张贴和讨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诗人鲸向海,他在“田寮别业”、
“山抹微云”都设有个人专版,用键盘写诗发表在网络上,成为诗创作者的常态。
没有了编辑的把关,文字可以很轻易地在网络上发表,作家还可以与素未谋面的“粉丝”
直接互动。这个新兴媒体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书写、发表及传播模式,也带来了新一波的文
学革命,其低成本与流传便捷的特性,成为孕育作家的新园地。
(此段摘自陈昱成/当我们上网写诗 鲸向海具典型意义一文)
一九九七年,喜菡文学网、枫情万种讨论区、双子星人文诗刊讨论区,是比较热络的诗发
表网站,那时候如果想看实体的诗杂志,会关注的有《创世纪》、《双子星人文诗刊》、
《笠诗刊》。
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的校园诗复兴和网络诗刊,就成了这个时期观察的重点刊物,像是杨
宗翰等六人创办的《植物园诗学季刊》、杨平主编《双子星人文诗刊》、高世泽创办的《
晨曦》网络诗刊,后由代橘接手主编,以及须文蔚接手主编的《创世纪》诗刊,以及须文
蔚后来筹备“诗路”网站,运用电子报系统发行“每日一诗”有点像今天的“晚安诗”的
角色,筛选一些值得推荐给读者的青年诗人(大多以网络为主)的作品,有时候也会介绍
一些中生代诗人的作品,须文蔚说《诗路》的成立宗旨在于结合既有现代诗发行刊物,进
行网络的文学传播,而诗路设置的“涂鸦墙”几乎是认识新锐诗人的重要管道之一。
同时期 BBS 的诗创作发表和讨论方兴未艾。2000年明日报个人新闻台的成立,和诗路的
“每日一诗”成为孕育当时新锐诗人的主要管道,以鲸向海为首的网络诗社群“我们这群
诗妖”和后起的“我们隐匿的马戏班”(二者皆为明日报逗阵新闻网)将网络草创期的诗
文学创作风潮推到最高点,诗人和评论者杨佳娴,也同时跨足 BBS 诗版和个人新闻台
(已具备网志和部落格的雏形),当时大家想要讨论热门话题,或是听文学界的诗坛八卦
都会去“偷鲸向海的贼”和“女鲸学园”聚集并展开热烈的留言讨论,当然,鲸向海和杨
佳娴也成为极为活跃,崛起于网络世代的代表人物。
昙花一现,只出版了二期,由插画家可乐王和诗人木焱主编的《壹诗歌》为网络草创期的
现代诗,留存了一些可资参考的线索,是值得珍藏的史料,这本诗选集由宝瓶文化出版。
2008年,鸿鸿创办《卫生纸诗刊》接受了《诚品好读》杂志以及大陆的文学及出版杂志专
访,开启“社会诗”这个值得关注的文类,到了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社会诗与公民意
识已然成熟,《卫生纸诗刊》的阶段性任务也接近尾声,2016年十月底,《卫生纸诗
刊》出版最后一期,并宣布停刊。欲观察当代诗与社会运动的脉络和关联性,我觉得《卫
生纸诗刊》是相当重要的指标刊物。
2009-2011 年,在网络酝酿许久的诗创作,在个人诗集的出版,达到过去十年以来不曾有
过的高峰,杨宗翰在联合文学的年度文学观察报告中点出此一现象。那时候,脸书开始成
为社群平台的主流,当时,我正在经营类似“文化沙龙”型态的独立书店“布拉格书店”
恭逢其盛,举办了多场的诗文学讲座和研讨活动,逗点文创结社的“诗‧三连发”活动,
为接下来的诗文学盛世开了第一枪,那时的诗集发表多在“有河Book”、“小小书房”、
“布拉格书店”举办。
“七年级”这个文学世代开始活跃,风球诗社成立了,并且出版《风球诗刊》,我记得
《好烫诗刊》也是在这时候发行,而自杀的诗人叶青,在2011年8月前后出版二本她的遗作
《雨水直接打进眼睛》、《下辈子更加决定》成为长销不坠的诗集。
许多现在脸书上评论或针对诗文学进行论战的创作者,大多和风球诗社、逗点文创结社或
其周边社交活动有所关联,好几所大学校园诗社的诗长、主编、活跃的中坚分子,现在依
然持续热情的从事创作或研究,成为学校里的教师或是出版圈、传媒界活动。
诗人很难成为一个职业,所以绝大部分的诗人必须去找份工作,教师、公务员、文化界、
传媒、出版,几乎都有诗人的踪迹,他们卧虎藏龙,为了现实的生活,必须找到可以支持
自己创作的长期饭票,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开了书店来养活我自己和六只猫。
2013年,独立书店成为文创风潮的一个新的流行现象,同时在批踢踢诗版发表作品也经营
网志和脸书的诗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于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诗集《你没有更好的命运》
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曾在《卫生纸诗刊》发表过作品的诗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诗版活跃的诗人,成为 2013年
以后,个人诗集出版和独立出版自印诗集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作品也经常被“晚安诗”选
摘,于诗爱好者与创作者之间的网络流传。
2008-2018 这十年算是网络成熟期,而 2013-2018 则是现代诗透过网络社群快速散播的
爆发期,观察的重点有独立书店文创风潮、批踢踢诗版的推文、独立出版的兴盛,尤其是
鸿鸿创立的黑眼睛文化和陈夏民的逗点文创结社,不断支持新锐诗人出版他们的第一本诗
集,最引人注目,独立出版在台北国际书展成为新的焦点,也改变了并刷新年轻读者对于
阅读和出版品的想像,而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这十年之间。
2013年,我在桃园开了荒野梦二书店,隔年春天,尝试推出现代诗为主题的选书,叶青诗
集、任明信诗集,都销售了百本以上,我逐渐开始关注刚出版诗集的一些青年诗人,接着
潘柏霖、徐珮芬、宋尚纬、蔡仁伟、楚影、陈繁齐、追奇,这些同时跨足 BBS 诗版和脸
书的创作者,成为真正的新面孔,这些诗人的作品集,销售金额大概占我们书店一年十二
个月,将近一个月的营收以上,只要是举办诗集分享会,或是在脸书推出诗集的行销方案
,都受到年轻读者(多半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乃至30世代上班小资族,这两类文青读者的
欢迎。
随之而来的脸书语录风潮,“晚安诗”也成为脸书上分享现代诗的主要讯息管道,加以手
写字风潮和钢笔热、IG成为年轻网络使用者的主要分享平台,晒自己喜欢的“晚安诗”,
刚买到的诗集、独立出版品、手抄自己喜欢的诗,成为文青们社交的一种方式。我在想如
何替读者筛选诗集的时候,所关注的讯息也大致以“晚安诗”和“IG”分享的诗人为主,
俨然它已经成为主流了,而这些诗的流行现象,和渐趋普及的大众阅读,让网络出现以前
原本掌握诗坛或文坛话语权的前辈诗人和评论者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原因是传播方式多元
,当代语境的变化以及美学风格丕变,这很有可能是五四时期以来,第三次的白话文运动
,而往往文学运动的肇始,都是由诗社群的创作活动有关,诗是日常语言的精致化,或者
是反映当代心灵和社会现象的一种独特的文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独立音乐在这十年间跃升为主流,几乎所有的创作者不光是诗
人,都在听独立音乐,而中国大陆的新民谣流行音乐,像是宋冬野、尧十三、马頔、程璧
、万能青年旅店、新裤子、陈粒、房东的猫、谢春花,这些歌曲,也影响了台湾这边的新
锐诗人创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你可以从现代诗集里的标题或诗句,找到一些
线索和关键字,带着流行歌曲影响的痕迹,反之,有些受欢迎的诗人作品,也慢慢和独立
歌手合作,谱成曲,让诗可以被唱出来,成为继周杰伦、苏打绿之后,可以被期待的流行
音乐发展趋势。
今天之所以会为了诗掀起论战,必然是基于诗的信仰使然,现代诗和宗教很像,每个人对
于现代诗的看法都莫衷一是,每个人都自己的诗文学观和自己对于创作的要求和想像,为
什么诗的讨论总是像宗教战争,因为每个读者和创作者,都在捍卫自己的幻想朋友(美学
观、经典的想像)不能被对方欺负,所以诗的论战,总是可以愈演愈烈,各说各话。
当然了解网络诗创作生态和习于这样传播方式的文青读者,对于“晚安诗”躺着也中枪,
感到惋惜和不值,但实际上它突显了几件事,有些人对于诗的想像不足,有些人不知道诗
的美学与承载的意义性已发生根本的质变,再来“晚安诗”不是文学团体,只是个人品味
的分享,却成为实体出版的诗集在出版市场上推波助澜的主力,这是数位时代的力量,也
是大众阅读呈现心灵渴求的一种表征,短而精准的文字,为许多人获得心情上的抒发,内
在探索与现代诗合流,已经是无可避免的发展方向,“晚安诗”的个人品味,不知不觉累
积了一批忠实读者,也让这个脸书专页成为新的守门人,发挥如同媒体一般的影像力(你
也可以将它视为自媒体)这大大地撼动了传统读者的世俗观念,也引发新旧世代之间的美
学差异、冲突与焦虑。
我个人觉得这是好的,现代诗这个文类,不管是以怎样的途径被看见,它总是好的,反应
在市场销售上,诗集卖得好,也不比一本《情绪勒索》、《被讨厌的勇气》来得畅销,但
它可以证明一件事,我们所使用的华文,这个语言确实是与时俱进,撇开中国大陆的新诗
发展不谈,台湾的文学语言,是因为有了现代诗的发展,不断充满活力,流行歌词、广告
文案、艺术创作、舞台表演,都经常要从诗集汲取灵感,就像诗人夏宇曾说:“好的诗创
作,是要走在语言前面”。
以上是关于“晚安诗现象”给我的一些联想。
如果现在是诗的文艺复兴,那我会觉得活在当下是幸福的。
文 / 银色快手 2018.06.16 AM 09:42
文章原始网址
https://www.facebook.com/silverquik/posts/175504698124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