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杆青年阅读心得
作者:SUSAN KUANG
斜杆青年就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当初会认识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冏星人的《冏说书》第二季,真心觉得这节目很不错又用
心,很适合想转换口味接触知识性书本的人,可以不用花太多力气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合不
合自己的味。
一开始想看这本书的初念,是想多接触“职涯”或“生涯规画”的观念,与其说斜杆青
年是无边界的职业与身份转换,我更认为是是否思考过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而价值观是
一切的基本核心),好好倾听内心声音与渴望,找到人生的方向踏实努力。
一、 生活是有选择性,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作者提到斜杆青年的核心就是实践多元的人生,若能透过业余爱好变成谋生工具产生多
重收入的效益达到财富自由的目的,人生就多了更多的选择性,但必须意识到一切都需要
时间与阅历。很爱书中的一句话,梦想,不是浮躁,是沉淀与累积,对我来说,经常渴望
生活有不一样的经验与刺激,但常漫无目的地追寻,看似忙碌,但其实无法忍受任何形式
的安静与孤独,很害怕自己不做什么自己什么都不是(如同书中所提到的跑步机现象)。更
一针见血的是,是为了掩饰内在的空虚与浮躁,如在大海中载浮载沉的人,随机抓取漂流
木作为依靠,但内心依旧恐惧万分。
二、探索才是一切的开始,把投资自己当作是去玩吧!
从小作文课要求写我的志愿或者被身边他人询问以后想做什么行业,我都随意给个答
案,但其实内心的答案却是如此匮乏。等长大出了社会,当了老师才渐渐意识到没有生涯
规划的严重性,也比较能理解那些上课眼睛空洞学生的内在世界,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
标,学校目前的体制不是可以给予他们探索和成就感的地方,我唯一比较幸运的是,只是
在求学历程中是一个还算会念书的人而已
。
看到斜杆青年之后,觉得有点哀伤自己是一个僵固型思维者,因为害怕失败,内化社会
价值观只做其认同的行为,不敢尝试有冒险性的行动,因为不期不待,不受伤害。但其实
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我,但我选择把自己困住。而成长型思维却是不把自我认同与行为画上
等号,只要看见自己不断进步就好,如同电影走音天后这句话的意境:人们也许说我不会
唱,但没人能说我没唱过。
或许是内心的觉醒,或许是受不了这样自己,就咚咚咚跑去做了咨商和参加自我成长工
作坊,我开始学习把自己当作一家企业,花时间投资自己(长线投资),过去我总是担心钱
和时间的问题,但却忽视不做的成本,放开心胸,把投资自己当作去玩,我才发现自己有
多久没有去做一件爱的事,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喜欢作者对于投资自己的率性观点,我
们面对的选择只有两种:开始投资自己和不投资。
三、人生就图个内外一致,知识结构决定你的生活
书中提到两个观点:人生就图个内外一致以及知识结构决定你的生活,作者透过冥想(一
种内观的方式)倾听内心达到内外一致的境界,个人中心治疗的Roger也讲究一致性,强调
真诚、真实地面对自己,才能获得人生的完整性。在斜杆青年书中的陈述片段,作者因塞
车而浮躁,但透过冥想的方式得到平静:我把注意力放在呼吸,静静地感受胸腔的起伏,
不过一会儿我就惊奇地发现,焦虑、烦躁的情绪竟然消失了 。看到此段落让我联想到《
徬徨少年时》这本书主角的解梦历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动您飞行的这股力量,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财产,它是连结力量根源的感觉,但也因而
让人惊慌失措!它非常危险!因此大部分人渴望放弃飞行,宁可根据法令规定,漫步于人行
道。但您不是。您继续飞,正如每个优秀的年轻人应有的样子。
另一段更深入的描述是,
您借由新的装置、一个空气调整器来达成。这时您会发现,内心深处所含的“个人”成
份是如此地少,这个调整器不是创新的发明!它只是一种借用,它是鱼类的平衡器官,鱼
鳔,同时也具有肺的特性,如您在梦中当作气鳔使用的肺那般!
倾听内心如同感受到一种奇妙的敬畏,让人感到一种来自演化早期的功能,像是从心里
活起来。符应斜杆青年作者所提的,聆听内心的真实渴望,也许是基因想表达自己的方式
。所以不论是冥想、阅读书本打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资讯泛滥的年代寻找自己的定
位(在书中有提到如何让读书成为系统性知识结构的三个阶段:泛、专、全),我个人是喜
欢用天使卡在夜深人静时做自我省思统整,回归自我,留白内观。因为一个人若内在盈满
,这个人就会是最幸福的人。
斜杆青年让我体认到生活是可以有这么多的多元性与可能性,在现实的限制下我们依旧
有选择性。现在的我还在探索阶段,但体认到想过怎样的生活以及成为怎样的人都是伪命
题,因为没有尝试都只是空想,直到我们去过这样的生活
斜杆青年就是一种个人价值的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