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e cannot live alone. It must have love as a trigger, a goad, or a
stimulant."
"The greatest terror a child can have is that he is not loved, and rejection
is the hell he fears."
读完本书最后一句话,闭上眼咀嚼回味时,全身一阵鸡皮疙瘩突然起来...
想说好好整理个心得帮助沉淀一下感想。
这本书的故事横跨将近半个世纪两代人的时间轴(二十世纪初),故事中从头至尾都出现的
角色是Adam,情节围绕着他进行展开铺陈,叙述着他的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以及他长大
后自己组成的家庭故事。
在看似简单的情节设定中,作者将刻画的重点集中在人性中那种对爱的需求,如何形塑一
个人的人格、行为发展,并影响人物角色的自我认同与价值感。书中集中探讨的一个概念
,在于行为的善与恶来自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而在这选择的背后的关键影响因子,来
自于是否拥有“爱”作为基础。
爱的信任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来源,使人拥有选择的力量,能以选择牺牲“
自己”,成全他人;
而爱的缺乏使人自我价值受伤,为了保护自我由爱生恨,去伤害他人保全自我价值,丧失
所谓选择的力量。
书中各样不同的角色设定带来多重的丰富对比,然而我觉得最精彩的人物来自于Cal、
Charles、Cathy的刻划。这三个人物分别不同程度表达了上述的概念:
在Cal这个角色可以看到他父亲对他爱的信任,如何使他在一次次面临自我价值被挑战的
纠结境遇下,这份爱成为他心中的另一个声音与力量,让他的行为拥有选择的力量,
而在所设定的人物特质上与Cal相似的Charles,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当爱被他父亲拒绝时
,如何导致自我受伤、由爱生恨,为了保护受伤的自己,进而去报复伤害Adam;
在Cathy身上,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自我完全对“爱”关上门时,就形同对自己以及身边的
人断绝了内在交流,也失去“选择”的能力,当失去选择的能力时,也就失去作为一个人
的价值。书中的不少文字显著刻划出她缺乏“人性”的一面。
这本书在情节步调上,起头稍慢,娓娓道来,渐入佳境,最后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伊甸园东(East of Eden)为作者为诺贝尔文学奖、普立兹得主John Steinbeck
(1902-1968)于1952年所发表的作品,作者自述过往他所写的所有作品,可以说都是为了
这本书的创作在作练习。
"I think everything else I have written has been, in a sense, practice for
this." -John Stein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