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失踪者

楼主: cynthia0215 (恶临依依小公主)   2016-11-05 22:14:24
卡夫卡渴望自由、热爱自由,但他这ㄧ生从未自由过;他酷爱阅读、钟情写作,他这一生
却从未成为ㄧ个真正专职的作家—他大部份的作品与名气甚至是在他过世后才真正传颂开
来!对于他遗留给后世的震撼与影响,更是他一生中始料未及的。
他被禁锢住了,被布拉格这座存留着旧时奥匈帝国的腐败且麻木的城市、被自己不讨喜的
犹太血统、被热情健壮、威权十足、与自己完全没有半点类似的父亲,被这些无形的枷锁
禁锢了ㄧ辈子。身为长子的他必须找个“体面”的工作来满足他父亲寄予他的厚望甚至是
藉以逃避父亲所希冀的,他能帮忙与接管家里的事业。
我ㄧ直认为在文中接近结尾的ㄧ段话“他ㄧ再地重复告诉自己,工作的性质并没有那么重
要,能在某个地方长期安定下来才更重要。”便是在他任职于不甚满意的保险行员时所ㄧ
再告诫自己的!
书中少年卡尔的机灵、严谨跟认份或许是卡夫卡自我的缩影,那么失踪者的冒险情节也许
可以看成是他对自由的追求吧。
卡夫卡意图写本“狄更斯式的小说”,首篇司炉是以块肉余生录作为基底,我却在后面的
章节里逐渐读到了小气财神史古洛奇似的冷酷与孤雏泪里奥利佛所受到的迫害。
卡夫卡的文学魔力是如此地深沉,把表现主义发挥的既浪漫又写实,他不像雨果、小仲马
、莎士比亚、狄更斯那样刻意地多愁善感写出ㄧ篇篇悲剧,卡夫卡用冷峻,平静的话语营
造出倍感压抑的氛围,无以名状的抑郁与深不见底的无助感是卡夫卡特有的文字魅力。
这本“失踪者”原名为“美国”在1927年由挚友马克斯极珍匮w整理卡夫卡过世时嘱咐他
焚烧的手稿后首次出版,后跋附录说在卡夫卡与情人的书信往来里原先就属意“失踪者”
为其书名,若干年后费雪出版社比对所有可兹辨认的手稿、文本,重新编辑出版才将书名
更正为“失踪者”;在读到残稿之前,我尚未真正了解到书名所贯穿赋予的意义是如此深
切:“失踪者”这名字早就预告了ㄧ切。
原以为本书讲述的是ㄧ个从欧洲被放逐到美国的少年卡尔的历险记/流浪记,从残稿篇幅
中ㄧ句关键的句子“而卡尔却没有证件。难道这会妨碍他被录用吗?这并非不可能。从卡
尔的经验得知................”
我才恍然大悟在前述种种的机遇与残稿前停笔遗落的空白之间,卡夫卡诉说的是少年卡尔
“隐姓埋名”、“没名没姓”飘流在“美国”的故事!关于描述美国人对于外来者ㄧ向既
有的刻板印象或是淡然冷漠,这ㄧ生从未到过美国的卡夫卡为这种虚无的精准增添了ㄧ丝
丝的趣味性!
虽然被喻为卡夫卡最具喜剧色彩的作品,少年卡尔抵达美国后,看似渐入佳境却又ㄧ再遭
遇新的磨难,然而他从未放弃希望,ㄧ如既往的随遇而安像命运妥协,未失进取的等待下
ㄧ个转机!或许乐观之人读起来饶富趣味,但卡夫卡在描写生活的平静与试炼之间所带来
的庞大冲击,总令我有种挥之不去的绝望与窒息。
我以为卡尔将这样受苦受难过ㄧ生时,卡夫卡便停笔了!只遗留下两篇残稿稍来的喜讯!
如同卡夫卡其它的长篇ㄧ样,终究是本未完成的故事、开放性的结局!
而我的心将永远悬念著卡尔过去遗落的空白以及尚未发生的经历将往何处去。
在这篇没有完成的故事的结尾,卡尔—ㄧ个没有身分证明并换了ㄧ个可笑名字的德国少年
,与徐徐进入山谷之间的火车ㄧ起失踪了!停留在迎向希望的未来的画面里,或许这样的
结局正是书封所介绍的,这是卡夫卡最乐观、最具喜剧色彩的小说,也才真正符合“失踪
者”这书名的寓意吧!
作者: nbaworf (哈哈鏡)   2016-11-06 00:07:00
蛮喜欢这本的 气氛比较轻盈一点 相较之下城堡太沉重了
楼主: cynthia0215 (恶临依依小公主)   2016-11-06 01:22:00
城堡我正在看~卡夫卡的文笔真的满冷冽的~我都喜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