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关于车架几何的问题

楼主: QBFox (love & peace)   2016-10-07 12:03:44
先说明一下我的论点,那就是车架的几何是有不同的意义的,能调整的空间都是有
极限的。
: : 可以啊,所以专业牌自行车的最小尺寸男车用了7公分的龙头去补偿他好长的前引
: : 量。但如果还是太长怎么办?换下坡车龙头吗?
: 很有趣的是,在公路车,我们不太会用这么短的龙头长。
: 但在越野车,搞短龙头却很普遍。
这不就是用途不同产生的结果差异吗?
前几年BMC的登山车几何就有这样的改变,他们拉长了前三角的空间,然后让龙头缩
短,借此提升操控性又不影响稳定和舒适度。
但是公路车需要这么灵活的控车吗?
而且我之前就提过,为什么很少看到竞赛选手用短龙头,因为某些品牌的车架不分
尺寸前引量几乎都不超过400mm,只要选手身高超过180cm就根本不可能用短于10cm
的龙头。
: 一个骑专业牌自行车的最小尺寸男车,用了7cm龙头的朋友,还觉得龙头太长。
: 坦白说,这个朋友的个子真的太小了,很可能超过车架本身设计的范围。
: 实务上,有没有人身材娇小,还应要买700c轮子的公路车?
: 当然有,车买了,龙头用短一点试看看,实务上还真的只能这样。
经验上,未必是身材娇小才会发生这个问题,因为只要上半身不够长或是手不够长,
以专业牌的几何就有可能发生这种问题。
http://tinyurl.com/h6zqrhc
随便在网络上都能找到这种图,参考看看。
题外话,我不懂为什么买东西还要特别考虑日后脱手的二手市场,那你干脆不要买
直接拿去投资不是比较赚?
: 一开始买车,能选择最大调整空间的车,当然最好。
: 实务上,买错size,买错车子,买错用途,车主本身有痼疾.....都很难讲。
所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前题就是,在尺寸正确的情况下,舒适型几何是有意义的。
: 除了后下叉的rc长度外,龙头长度,龙头角度,座管setback,把宽,把长......
: 这些变动都让车子的调整更有弹性。
: 固定立管角出现后,给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几何会限制调整的范围。
: 帮车主选择车架时,调整范围够就好。
: 与其问我,tcr能不能调整的比defy更舒适。
: 更应该问的是,车主到底要多舒适?
: 性能够用就好,过度的舒适,过度的竞赛,都不是好事。
车架的“角度”是否固定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不管是座管座垫还是龙头把手都还会
有一定的调整机能或是可以更换。
至少在座管角这件事,我还真没看过哪几个品牌会因为车架座管角比较大而附上后
掠量比较大的座管,反之亦然。
: : 车架几何是固定的,不同车款也会有不同几何,个人看来非常具体。
: : 不懂为何会有看人骑的说法。
: 只谈车,几何数据很具体。
: 但不足以反应人+车,两者的匹配。
: 以比较极端的越野车来说,骑了下坡车,你不见得会变成下坡车手。
: 什么爬坡几何,平路几何,舒适几何.....恩,还是要回归到车主本身身体的素质。
好der,那再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篇文章要讨论的主题:
在尺寸正确的前题下,舒适型几何是有意义的。
在我看来,爬坡几何和平路几何是假命题。否则爬坡几何就不适合平路和下坡;而
平路几何不适合爬坡和下坡,对吗?
然而,舒适型的几何目前大概被定义为:
STR(架高/前引比)小于1.4的属于竞赛型、大于1.5的属于舒适型。
德国品牌这样定义他们家的舒适车:
http://www.focus-bikes.com/gb/en/stories/paralane-launch.html
来自瑞士的韩国品牌这样定义他们家的舒适车:
http://tinyurl.com/gktkcl5
(抱歉原厂网页打不开只好连中文官网)
台湾的本土品牌…(以下略)
可以参考看看这个网页,里面提到有杂志拿merida、lapierre、tifosi三个牌子的
成车来比较长距离的舒适度,但结果有点好笑,算是有符合白马先生的想法。
http://velovoice.blogspot.tw/2015/05/bike-sizing-stack-and-reach.html
题外话,老外也会去做这些图表来比较车架。
http://i.imgur.com/CJ5yqFc.png
http://i.imgur.com/LgeYxLv.png
扯到骑士身上就扯太远了,那是另外一件事。
: : 不,只看这两个数值只能知道车架大小,其他的部分还是可能有巨大的差异。
: : 如果两台车有相同的架高跟前引,但头管角、头管长、五通落差、后轴长、曳距、
: : 前叉长、胯高都还是有可能天差地远。
: : 绝对不可能出现架高前引长数值一样,但其他数值不同还能有同样可调整范围的车。
: : 另外,提问的方法的确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常看到陷阱问题。
: 以这个案例来说,同是s牌的车,这些差异可以忽略。
对不起,我个人认为不可忽略。
否则专业牌他马克跟罗拜为什么要分开卖?
否则史卡特厄滴克特跟搜拉斯为什么要分开卖?
其他品牌就族繁不及备载。(冷笑话,正咩才会被载,剩下的没人要载。)
: 但我同意你说得,很多数据并没有呈现出来,这些都可能是陷阱。
: 目前大车厂提供的车架几何数据,绝大部分是给消费者选择的size的依据。
: 消费者,除参考车架几何数据外,最后还是回到自己身上,
: 必须认识这些数据在自己骑乘上的意义。
: 把人与车,当作考量重点,而非单纯考量车子的数据。
: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
: 这边并不是说车架几何不重要,
: 而是当我们并没有人+车一起考量时,只谈车子几何也就没这么重要了。
: 还是希望当初发文的原PO,能多说说自己的需求,
: 还有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这样才能有具体的回答。
在这个讨论串明显有两个分界。
B君一开始问的是几何到底有没有差,而白马先生直接把问题导向了骑乘者。
的确,车要人骑,但我只是想把讨论方向拉回到几何这件事上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