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彦根城 天守台的石垣:
经历四百年来多次地震仍屹立不摇
一直以来的说法是建造时采用“牛蒡积み”的工法来堆叠石块
3月26日的电视节目“所さんの目がテン”,进行了检验
↓
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5kaltz 节目片段 4分21秒
彦根城天守的石垣采用“牛蒡积み”(野面积み的一种)
在许多相关书籍上都能看到:
所谓的“牛蒡积み”,就是使用像牛蒡一样的长形石块为材料
只有面积较小的那一面朝外,其余的部分堆叠在内
(用“插入”两字形容应该比较好懂)
这样石块与石块之间,接触的面积大,不易崩坏
而因为彦根城天守的石垣从来没有解体维修过
连彦根市的主管单位也不知道这个长久以来说法的真实性
拍摄当天,彦根市的文化财负责人也到现场来见证
节目请来探矿公司,用探矿雷达扫描彦根城的石垣
依电磁波反射的时间,计算出石块的大小
得到的结果:石块的深度只有约八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
再往内就是排水用的栗石层与最内部的土。
因此证明了彦根城天守的石垣并不是一直以来的说法“牛蒡积み”
节目最后请教了两位专家,
一位是滋贺县立大学的中井均教授
他表示,长久以来的疑问:彦根城天守石垣是否用“牛蒡积み”工法建造
现在经由科学验证得到了结果,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另一位是关西地盘环境研究中心的西形达明顾问
他认为彦根城天守石垣的堆叠方式,石块跟石块间的缝隙大(野面积み的特色)
或许是这样,吸收了地震时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