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铭言:
: 甲午战争经常被用来验收当年日清两国变法维新的重要事件。
: 纯就军事方面说,当年有所谓甲午战争实乃李鸿章为首的淮军
: 系统单挑日本帝国全国军队之说。另外战争期间清军的粮饷补
: 给系统的效率显然低于日军者。
: 问题是,清末那时,固然清国中央对于地方军权的掌握明显
: 松动,最明显就是凭太平天国期间新兴的湘军淮军等地方义勇
: 军系统盖过中央八骑绿营等传统军系统。于是甲午战争时,清
: 国军系除了有中央地方系统之争,还有地方军的各派系之争。
: 但是同时的日本帝国如何完成中央军权的统一? 为何当时的日
: 军不再像是古时候封臣幕府征伐朝鲜那时,幕府将军集结各路
: 诸侯的各路私军?
: 另外就是日清两国的军队补给系统。日军方面如何与何时做
: 到中央政府能从全国各地税收顺利转换成各式武器与粮饷之后
: 统一运送给“日本国的军队”?
这不是很多人说的什么腐不腐化的问题,而是很多“结构”,清早就没有
而日本自中世纪以来,已经发展得早就很先进
日本从战国到江户,商业体系(即补给体系)与政治体系(即官僚体系)
早就已经很发达完备
各藩国的武士,转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搞爱国教育与军训
这都是完全无缝接轨的,那是他们本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改了个长官
各藩国的政商体系(即与商人沟通的奉行武士)是经过几百年发展的
奉行(华人最熟的形象,大概就是石田三成这种专门管帐和监督的)
早就在各藩国里非常普遍了,这些奉行武士与商家都会算术
他们转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财政官僚,也是无缝接轨的
动员全国的武器粮饷,统一运送给日本国的军队
这件事情在明治的三百年前,丰臣秀吉时代,他们就已经早就会了、有能力了
另外每个藩国尚武之风都很强,武士被要求文武两立,在和平时代也每天打剑道
风气也感染到民间,所有人的基础体力与战斗力、凝聚力本来就很强
中原帝国首先本身不允许富可敌国的豪商存在,是重点对付剪除对象
科举出来的官员,是“流官制”,把A地出身的官员调到B地
流官的目的是防止生根
不生根,你的经验与知识都不会积累
所以满清帝国关内占领区的财政效率一直都很差
因为没有具有足够能力的官员
天下儒生都是只懂抽象哲学、只会无为而治,不懂算术、组织、兵事具体技术的人
突然要转型成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几百万的中小学教师、几百万的财政官僚
这些人从哪里来?根本没有办法供应
明治日本需要中小学教师与财政官僚,从中下级武士就可以无痛转换了,完全是现成的
甚至下级士族还是供应过度的,需要被释放到民间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现代世界(西方世界)本来就是从中世纪封建社会转换而来的
日本一直都是中世纪封建社会,所以现代化很简单,几乎可以无缝接轨
满清文明季候已经很晚,只能从零开始
满清帝国根本没有什么长期抗战能力,因为他没有基层,也不存在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具体就是指现代民族国家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财政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