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康熙急着撤藩的决策是否值得商榷

楼主: hitler941627 (恩)   2021-12-08 16:08:15
吴三桂投清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前线清军刚解决李自成,多尔兖就打发吴三桂回锦州,
后来虽调吴军去四川战区,但要受老汉八旗李国翰的监视,1658年孙可望投清,清军在西
南战区转向有利,刚好李国翰病死,吴三桂得以主攻南明残余势力,顺便扩张实力
清廷也防著吴三桂坐大,南明还没灭亡就要吴三桂裁军,让吴军从六万人减少到两万四千
人,1661年顺治帝死时,虽遗诏专权满人,但鳌拜等人还是让三藩在自己的封地上行使几
乎完全的王权,且任由三藩索要朝廷赋税来养自己的兵
满人贵族自然相当不满,1669年鳌拜倒台后,立刻形成一股要削藩的势力,所以削藩也不
是康熙一人的想法,当然三藩把他要做事的钱都拿去买枪砲甲粮,让他要做决定也不困难
最后导致三藩之乱在1673年发生,此时距离南明灭亡才11年,已11年
吴军这边,吴三桂时年61岁,大概是当时天下打过最多仗的,且距离南明灭亡才11年,当
初打李定国的百战老兵很多都还健在,吴军双壁马宝是打南明时收降的原农民军,王屏藩
是一路从关外跟来的,还有一票吴家子弟,吴军就是由这些原关宁军跟一路收编的农民军
组成,作战经验是在中原出生的满人不能比的
清廷这边,满人将领大多死得早,距离南明灭亡已过11年,打过仗的八旗将领很多都死了
跟吴三桂年纪差不多的多尔兖跟多铎都没活到四十岁,甚至年轻的第三代也不长命,以
1658年的磨盘山血战为例,此战李定国率领南明最精锐的部队对抗清军,清军参战的满八
旗将领多尼(多铎子,死于1661年,25岁)、杜兰(代善孙,死于1675年,42岁),都早逝,
代善另一孙勒克德浑有战功,接替多铎在江南的战事,死于26岁,等到三藩之乱发生时,
清军指挥官只有尚善(济尔哈朗孙,跟随多铎作战过)比较有经验,其他多长年在北京,未
经战阵,还有一堆在北京出生的,例如勒尔锦,是刚刚讲的勒克德浑儿子,才21岁,三藩
之乱初期就到湖南对抗吴军,倒是颇有军事才能,三藩之乱初期就有好表现的是那些效忠
清廷的资深汉将,如旧明军出身的张勇,率领陕甘地方军打败吴军北伐军
两边巨大的经验差异是战争初期对吴军有利的原因,但战争潜力差异更加巨大,所以吴军
优势只能维持没几年,也是颇合理
就削藩的时机点来讨论
清廷这边,康熙登基时吴三桂刚好50岁,此后11年间每年过半赋税要送三藩,等于助长敌
人实力,康熙亲政后削藩声浪爆发,如果康熙此时选择不削藩,维持给三藩的军费,虽负
担沉重,但撑个几年,吴三桂本人都快七十,当初关外带来的关宁军也死得差不多,等吴
三桂死再撤藩,这时就算要打仗,尽管吴军拿了朝廷多年饷银,但云贵发展有限,人民大
多还是回去中原垦荒,局势会对清廷远较有利
吴三桂这边,他的目的就是割据一方,最重保存实力,不妄图天下,所以崇祯快挂时他拖
拖拉拉,等明朝灭亡,他又犹豫要降李还是迎清,此后的作战借机发展势力,最终达成割
据一方的目标,不惜手刃明帝,让之后在政治上相当被动,他想学明朝沐家世守云南,后
来造反应该是被逼急了,要被撤藩不能割据一方,幸好当初百战老兵还在,干脆赌一把
吴三桂要造反,有几个时机点,首先是1652年李定国杀尼勘,当时他跟李国翰驻守在四川
尼勘战死清廷大震,此时如吴三桂反正,李定国、郑成功跟吴三桂就从两点变三点,
成一个面了,但李国翰是跟过皇太极劫掠关内的,资历跟战功都比吴更高,如果要造反,
一定要先设法处理他
第二个时机是顺治帝于1661年驾崩,此时吴军已控制云南,正要追入缅甸,兵势正盛,隔
年鳌拜替皇帝下诏封平西王,正式确定割据一方,且老将鳌拜控制的朝廷尚属稳定,满清
老将辅幼主也不是第一次,上次还顺手入关灭顺亡大西呢
最后在1673年造反,其实也不是什么时机,只是康熙要削藩,不反部队就要被解散了
削藩与否还有另一个问题,清初统治者(不一定是皇帝)需要平衡满汉关系,统治中原要管
理黄河、大运河,要征调南方粮食北送,供养那些刚搬来北京的满人贵族,这些就不得不
靠汉人文官协助,尤其是南方汉人,但满人传统贵族不管这些,他们觉得天下都是他们(
的祖先)打下来的,理应让他们享受,不能接受汉人掌权,统治者用汉人会让满人贵族累
积不满,统治者更替时不满情绪会爆发,顺治遗诏就可以看出来这点,鳌拜倒台时这问题
也影响康熙决策
尚耿两藩跟吴藩情势类似,实力不如但内部较复杂,还有父子反目的,这边就不讨论了
※ 引述《osakakobe ()》之铭言:
: 康熙趁尚可喜请求归老之机,先撤尚藩,
: 吴三桂和耿精忠于是也主动请求撤藩,试探并希望康熙让他们永守边疆
: 不料康熙也顺势同意它们的撤藩请求,
: 于是三藩之乱爆发,最后以康熙平定告终,不少人认为这是康熙的功绩之一
: 但三藩之乱历时8年才平定,军费人力所费浩繁,
: 如果康熙当时不急着裁撤三藩,至少等吴三桂死后或更晚才撤,是否是更好的决策?
: 以清政府的领土人力物力,毕竟是三藩不能比的,时间一拉长,双方的实力差距更明显
: 而且当时康熙20出头,吴三桂已年逾60,吴三桂没意外应该会先死在自己前面
: 康熙可以等到自己中年后再来处理三藩。
: 但也有说法是三藩的军费占清政府总开支比例太大,
: 但即使如此,康熙也可以先准备个三五年采取适当军事部署,
: 而不是如史实上根本没有完全准备好,以致战局初期各地纷纷叛乱
: 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
: 1、中老年后再处理三藩
: 2、准备数年后再撤三藩
: 3、立即撤藩(史实)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2-08 16:50:00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鸿海)   2021-12-08 17:00:00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12-08 17:46:00
三桂王如果不反,接受削藩,善终的机率如何?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1-12-08 18:57:00
最后还是要打,父死就撤藩,换子反了...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21-12-08 19:01:00
可以参考郑芝龙怎么死的 乖乖被削大概下场也类似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12-08 22:20:00
郑芝龙是真自己送上门,他用以往明朝对海贼的思路预判清廷反应,清廷就用对山贼方法来处理这个海贼王
作者: efleet0714 (苍穹的Fafner)   2021-12-08 22:25:00
清军将领断层的例证很有说服力,推~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21-12-08 23:05: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1-12-08 23:52:00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2-09 01:55:00
能否善终要看当时的客观条件,郑芝龙是因为郑成功反抗到底,但吴如果削藩时解散兵力的态度够让朝廷满意,则在台湾郑家有待招降的前提下,未始不会成为第二个吴越钱氏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1-12-09 02:20:00
其实现代研究知道郑芝龙被杀单纯是内部党争站错边和他儿子未必有高度关联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21-12-09 20:16:00
这看起来有那么一点像关原,有经验的人都早死了,剩一些菜鸡+老兵打家康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12-09 21:15:00
我怀疑满清2,3代死这么早,跟他们沈迷吃柿子有关他们打啪朝鲜后,每次都索取几万斤柿子然后今天我看到个空腹吃太多柿子导致大颗胃结石的新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