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故宫南院:清宫铜版战图特展

楼主: carsen (carsen)   2021-09-22 00:10:34
Jimmy大的回答已经很完整扼要,关于清军的部份我再补充一些些~
若是跨越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战史,首先推荐Nomic大的观点:
 “……技术不仅止于一部发展史,更有其演化史。军事技术当然也一样;
  技术本身如何先进是一回事,先进技术能不能适应环境需求从而生存
  下来,那又是另一回事。这也就是说,评估明、清两代的军事技术,
  得回到当时整体的物质环境来考量;技术的新颖与否是一回事,是否
  合用,是否适合投入在当时的战场之上、适应部队的特殊需求、能否
  克制对手,那又是另一回事。”
出处:〈骡驮砲与驼驮砲〉,逸佚居。亦见于2012年的讨论。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347373200.A.210.html
战略、部队编制、战术、武器等等,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面对的敌人
习习相关。例如F2A水牛式战斗机在太平洋战场的表现平平,但在芬兰的
表现却相当不错。
清朝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面对过许许多多不同的强敌长期对抗,包含使用
大量火器的明军,交战了40多年;使用大量鸟鎗的准噶尔,交战了70年;
太平天国、捻乱也多年激战。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对抗不同敌人的战法,
清军都会调整自身的部队、装备、战术等等加以因应。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的清军火器
清朝很早开始采用火器,努尔哈赤于天命6年(西元1621年)将三眼鎗与
鸟鎗装备部队。两年后的天命8年(西元1623年),部队编制改为每牛录
100甲,武器装备总共携带22门三眼鎗与鸟鎗、43枝长枪、4辆盾车等等,
结合火器与长枪混合搭配。但是努尔哈赤这次的改制似乎不大成功,后来
把火器几乎都取消了。
愈重视火器的皇太极于天聪5年(西元1631年)设立专门使用火器的汉军,
汉军以火炮为主,兼用鸟鎗。同年的大凌河之战,清军攻击明军大凌河城
外围堡台时,火炮发挥很好的功效。而大凌河之战的长山之战中,清军的
战法起先为骑兵冲锋,火炮从旁轰击,之后推盾车掩护部队前进,用弓箭
击溃明军士气,再加以追击。
在辽东战场为了防御远程投射,明军使用车营,清军使用盾车,明军整体
战场机动能力较不如清军。由于明军在辽东使用的单兵火器以三眼鎗为主,
鸟鎗很少,清军能够用盾车来抵御。清军原先惯于使用弓箭,可能一方面
是单兵火器数量不足,一方面着重射速,因此清军的远程投射仍然以弓箭
为主,并用火炮辅助野战。
清军混合搭配了盾车掩护、弓箭/火炮射击、骑兵/重甲步兵冲击的战法,
足以在对抗明军的野战战场上占有优势,单兵火器则相对较不常见。
▋康熙时期的鸟鎗
清朝入关之后与西北的准噶尔逐渐交恶,依据张建的研究,准噶尔的装备
与战术源自于鄂图曼帝国与中亚,包含有火绳鎗、重型火绳鎗、轻型火炮
骆驼炮等等。清军因此于康熙22年(西元1683年)设立了八旗汉军火器营
以资对抗,采用与准噶尔相似的鸟鎗和轻型火炮,并搭配三藩的鹿角拒马
木栅;康熙30年(西元1691年)又设立八旗满洲火器营。依据雍正时期的
阅兵规制,八旗各营共派出士兵18,771名,而这两营火器营合计派出士兵
8,376名,占全数的45%,并配备了4,480杆鸟鎗与128门轻型火炮。
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的1696年昭莫多之战,清军的战法为下马步战,以鹿角、
藤牌掩护,用火炮、鸟鎗、弓箭与准噶尔互相射击约六个小时,直到敌军
士气低落将要溃退时,清军再上马发起冲锋。
准噶尔使用驼城与清军交战长达数十年,而清军后来攻打金川也遭遇许多
碉堡,都是火器用武之地,鸟鎗“能冲锐折坚、最为便利”,就成为清军
主力配备。雍正5年(西元1727年)开始订定各地驻军的装备比例,鸟鎗
至少占了30%~40%以上,甚至超过弓箭:
            鸟鎗  弓箭  藤牌  长枪  大刀  砲手
  腹内省分      30%
  沿海、沿边省分   40%
  山东省       50%  30%  10%  10%
  山西省       40%  60%
  福建省陆路各营   50%  30%   5%   5%   5%   5%
  浙江省       40%  30%  10%   5%  10%   5%
  云南、贵州、广西  60%  20%  10%         10%
[图]1771年的第二次金川之战时,前方督抚建议多调派鸟鎗手上阵。
https://i.imgur.com/IUVYi0j.jpg
出处:〈奏报密行筹备鎗手就近调取药弹以利行军〉。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数位典藏数据库。
https://bit.ly/3tXYzWo
随着雍正、乾隆年间大量装备鸟鎗,而原先的三眼鎗“不能致远”、长枪
“遇险狭之地不能旋转任意”,这两项装备与藤牌、大刀等等都遭到裁减。
同时,清军内衬铁片的盔甲无法抵挡鸟鎗,也被清军裁减,改以没有铁片
的棉甲来取代。
▋小结
与西方欧陆相比,历史上清军并没有遇到使用长枪、火绳鎗、火炮、骑兵
混合的敌手。明军使用车营的方式较为类似东欧战车,准噶尔使用驼城为
中亚配合骑兵战术运用轻型火炮。清军的应对都是参考仿傚,并加以变化,
战法上始终重视远程投射,无论是弓箭、火炮或鸟鎗。
▋参考资料
张建〈清入关前黑营与汉兵考辨〉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70904559
滕绍箴〈清初汉军及其牛录探源〉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24101314
jimmy5680〈大凌河之战明满纪录比对 [4] 长山之战〉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78130648.A.24F.html
张建〈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
Nomic〈清、准噶尔战争中双方的战术〉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22.html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乾隆朝)卷一百二十二〈军器〉
https://archive.org/details/06054027.cn/page/n38/mode/2up
jimmy5680〈东亚为什么没有pike and shot?〉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11472850.A.658.html
作者: ja23072008   2021-09-22 01:49: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1-09-22 06:57:00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干麻...)   2021-09-22 07:56:00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21-09-22 09:01:00
作者: Ar1058 (aroo)   2021-09-22 10:21:00
作者: ChoshuArmy (长州军阀)   2021-09-22 10:34:00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21-09-22 12:58:00
作者: aaagun (A枪大叔)   2021-09-22 13:22:00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09-22 15:08:00
推 有点好奇三眼铳或手铳之类的火门枪,和后来西欧的骑兵和海盗携带的火绳手枪或燧发手枪,在威力上是否有差异,毕竟同为黑火药作为推进药,又都是滑膛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1-09-22 17:57:00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1-09-22 18:43:00
作者: Su22 (装配匠)   2021-09-22 21:12:00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鸿海)   2021-09-22 23:55:00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21-09-23 08:10:00
感谢回答。所以您的意思是因为战场需求不同。所以清军编装演化出和西欧不一样的冷热兵器组合搭配
楼主: carsen (carsen)   2021-09-23 11:35:00
是的,这是Nomic大和Jimmy大长期以来的观点,我蛮认同的~明末制造鸟鎗的技术以南方比较好,但南北数量都低于三眼鎗,可能是鸟鎗的制造相较三眼鎗更复杂,导致无法大量装备。清军仅占有东北一隅,制造能量较低,可能优先集中到火炮,另一个来源是击败明军取得的战场勦获,其中鸟鎗也不多。
作者: mjonask (不是啦)   2021-10-01 02:4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