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二战时北非多国作战部队的协调(1)

楼主: puremonk (紫罗九音)   2021-04-30 19:41:36
相关讨论文章:
┌─────────────────────────────────────┐
│ 文章代码(AID): #1UFj2WYj (Warfare) [ptt.cc] [闲聊] 多国部队的指挥协调 │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81174944.A.8AD.html │
└─────────────────────────────────────┘
以二战来说,不论是轴心或是同盟军都是多国部队。以北非为例,同盟军的英军是国协的
多国部队后来加上美军,对抗轴心军的德义联军。这里先举英军为例,讨论一下多国部队
必然会遇到的情况:
一、大英国协:交缠在一起的混乱指挥体系
英国在进入二战后成功的说服澳洲、新西兰以及南非派出师级部队参与北非的战事。但,
要几个实质上政经方面已经独立自主的国家无疑虑的派出子弟兵在异地作战牺牲是很困难
的。因此,英国和各国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协议:“(该国)部队的指挥官在对收到的命令
有疑虑时,他得以直接和上级的(英军)指挥官或是直接和自己的政府表达此疑虑,并且
告知所有细节以及得出相关决策的流程”。
不意外的,各国的政府必定立场方面会较偏向其指挥官;而远在伦敦的英国政府和第三地
开罗指挥的中东总司令也明白此一情况,因此即使只是让一个步兵旅单独驻守阵地,指挥
官对这方面的疑虑都足以成为牵动政府最高层协商的敏感政治事件。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效
的指挥体系。一些历史学家将这些师长比拟为“(殖民地)总督”,也许这个比喻和现实
相差不远。
在两年半北非战争的前半,英军指挥体系内出现过数次被官方战史纪录的事件:
防守多布鲁克的澳洲第九师(师长:莫希德 (Leslie Morshead, 1889-1959):
原本在英军发动的罗盘行动(Operation Compass)几乎全灭的利比亚义军,在得到了德
军第五轻装师(后来的第二十一装甲师)以及其他义军增援后,德义联军于1941年3月24
日发动对英军前线的一次试探攻击,并随之发展成一次全面性的攻势。结果是4月底时第
二装甲师的覆灭、昔兰尼加指挥部(Cyrenaica Command, 这是英军为了管理大片新夺得
的昔兰尼加土地上遍布的部队所设置的指挥单位)全体被俘、罗盘行动夺得的土地除了多
布鲁克要塞港口之外全部易手;在4月底和5月初发动对多布鲁克的攻击失败后,德义联军
改变方针为围城战。
防守得力的第九澳洲师得到了同盟方极高的评价与赞美,但是围城战的代价是很大的:澳
洲第一军的军长布莱梅(Thomas Blamey, 1884–1951)原本负责在希腊指挥作战,在撤
退回到开罗后便向英国政府和中东总司令魏菲尔(Archibald Wavell, 1883–1950)要求
“让澳洲部队回归到一个整体”,6月时从其担任军队护理方面参谋口中得知被围的澳洲
第九师士兵身体状况欠佳后,他随即在7月初和其师长莫希德做了一次讨论(此会议没有
留下记录,莫希德的回忆录也没有提到详细内容,但是澳洲官方战史推测他有在这个时间
点向上级请求撤出该师),随即透过澳洲政府再次向英国政府和新任中东总司令奥钦列克
(Claude Auchinleck, 1884–1981)施压要求将第九师撤离多布鲁克“让所有的澳洲部
队得以以一个完整的单位共同作战”。
考虑到在希腊和克里特到受到的损失,其实布莱梅的要求并非无理取闹,因此英国政府和
奥钦列克开始商讨撤出的时间表;也许是认为既然要撤不如早点到位以利于接下来预计发
动的攻势(十字军作战),又或者是受到了新就任中东副总司令的布莱梅(同时在他在伦
敦和政府协商时代理总司令)的进一步压力,奥钦列克回到开罗后命令在最早的时间点而
不是原订的9月初开始分批撤离澳洲第九师。在经过讨论确认海军可以支援的时间表之后
,时间定为8月下旬开始执行1个步兵旅的撤离,之后再分批撤离,预计在9月底之前完成
“整个澳洲军的整合”。这个命令在7月底时大致底定。
但此时,莫希德却在上级商讨该师的撤退时开始计划发动夺回多布鲁克要塞西南方的拉斯
艾马道尔山地(这是德义联军在5月初最后一次进攻时夺得的外围阵地和高地)。莫希德
的目的并不清楚,且就一个防守要塞的司令官角度来看,夺回被占领的重要阵地是合情合
理的(澳洲官方战史的说法是“一个伟大防守指挥官那永不放弃一吋土地及永不言败的坚
定决心”);但是当在报告部队战力下降要求撤出仅仅半个月后便发动一次规模不小的攻
击,显然会对自己部队或是指挥官们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困惑。
在开始行动前两天,莫希德的参谋长被召至开罗与会。会议记录并没有留存,但是莫希德
可能最晚在此时已经得知上级已经开始检讨该师的撤离。在给布莱梅的一封信中,他提到
其部队“士气高昂”,补给“有显著进步”而士兵们对他们的任务“主动且有充分理解”
。于是,澳洲第九师在经过了10天的威力侦查以探清敌方可能的布置和兵力强度后,其麾
下的第二十四步兵旅在8月1号发动了对山地的进攻。虽然攻击方“准备充足且计划详实”
(澳洲官方战史的说法),但是整个攻击失败,在3天的战斗中澳洲部队没能越过防守部
队的雷池半步。莫希德在8月9日向奥钦列克的参谋长提出再一次攻击的计划:这次他打算
动用第十八步兵旅发动攻击。但是该旅已经计划为8月下旬第一批撤离的澳洲部队(因为
该旅在编制上属于澳洲第七师,因此同盟军高层希望该旅能尽快回到原本编制)。
莫希德在8月11日写信给布莱梅讨论此事并希望第十八步兵旅能够改为最后撤离,但是回
到开罗的奥钦列克命令依照原订计画在最早的时间点撤离第十八步兵旅,因此该旅准备的
攻击计划被迫取消,整个师的部队开始做防务上的调动。这对被留下的部队来说当然是不
好受,而虽然师部极力想要保密撤离一事,但是部队面对被调到可能发生激烈战斗的要塞
西部显然表现出牴触:第二十步兵旅在发动第一次攻击前才从要塞西部调动到防守较平静
的南部,其中一个连在接到要再次调动回西部地区的命令后也在战斗日志中纪录其困惑和
不满:“接到再次调回到西部的命令而(第十八步兵旅的)2/4步兵连将再次回归预备队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个突然的消息,因为该连至今并未参与任何战斗,而几乎所有的战斗
都发生在西部地区…此一命令立即生效且无任何解释…显然师部对此事并无决定权…虽然
弟兄们已经累了而且不喜欢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大伙并没有抱怨。”;而在撤离消息宣
布的8月20日该连战斗日志记录著:“第十八步兵旅将和其他一些部队撤离…而被一个波
兰步兵旅代替。这是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而证实了传了许久的谣言”。该连显然不可能是唯
一一个这么想的。
奥钦列克虽然同意澳洲第九师的撤离行动以及决定立即撤离第十八步兵旅(理论上不是第
九师的部队),但是对于取代的部队(布莱梅在代理总司令时表定由英军第六步兵师取代
)方面却迟迟没有做出决断。布莱梅在开始撤出第十八步兵旅的前2天便和澳洲政府报告
预计的撤出进度,并且计划“进一步的施压关于第九师的撤离”。波兰旅的旅长在8月
25-26日之间率领参谋到达多布鲁克要塞,并开始接手南部地区的防务。第二十步兵旅在9
月3日开始撤离,计划在8月底或9月初发动对高地阵地的第二次攻击也随之延后。
维持多布鲁克要塞的正常运作和部队的撤离及替补给英国海军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这个问
题早在第十八步兵旅刚撤离的8月底便已浮上台面:8月30日英军高层参谋的一次会议上英
国海军提到,许多的补给舰被击伤或击沉,而接下来的满月期也代表夜晚用驱逐舰补给的
应急措施需要暂时停止;海军并提议多布鲁克要塞的补给可能要暂时缩减到最少,下一个
新月期也缩减到2次每次3艘船的补给任务,这样的规模显然无法撤离一整个步兵旅。空军
方面附议此提议,因为空军“不论补给船队大小都需要提供相同数量的空军护航”。会议
最后决议向总司令提议此提案,而负责军医队护理的部门也在会后另外向总司令方面提出
反对用英军第六师接替澳洲第九师的防务。
然而布莱梅拒绝接受:他在9月4日拍电报给澳洲政府,说明他已拒绝用英军砲兵部队接替
澳洲砲兵部队的折衷方案,因为这代表“(澳洲)第九师将继续滞留(多布鲁克)很长一
段时间”。根据澳洲官方战史描述,布莱梅的看法随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虽然英国内阁的
自治领大臣已经向澳洲政府保证计划没有更动,整个战时内阁的态度却是明白的;英国首
相邱吉尔在9月18日回应埃及当局时提到“我已经和奥钦列克强调过不要因为非必要的撤
离行动而危及多布鲁克的防御”;邱吉尔并没有将英国战时内阁的看法和澳洲政府开诚布
公的说明。诚然,九月初时英军已经开始计划冬季的大攻势(即十字军行动),奥钦列克
可能是为了避免其他政治相关的行动影响到该作战的执行(澳洲官方战史声称,奥钦列克
在1956年明白告诉他们他反对撤离的理由是担心过多参谋行政作业导致十字军作战受影响
);即使不是如此,他麾下海空军方面的两位指挥官也反对澳洲第九师的撤离,理由自然
是要为了两个月后的攻势积蓄足够的海空军力量。
在收到布莱梅的电报后,刚改组的澳洲政府隔天立即拍电报给邱吉尔要求英国政府表明其
立场。虽然邱吉尔在其回忆录当中声称这是“在作战准备进行中插入的新提议”,并且强
调“奥钦列克强烈反对此更动”,澳洲方显然不这样认为。布莱梅持续的写信向英国当局
抗议,并在奥钦列克召唤莫希德回开罗讨论时先行通知他自己及英方的盘算。在与司令部
高层的3次会议中,莫希德强调部队“健康状态良好且士气高昂”,但“已显疲态”,并
附议布莱梅的撤离提议。会后奥钦列克于9月10日拍电报给英国战时内阁,强调澳洲第九
师“确显疲态”,但仍然强调海空军的难处,并希望随着英国第六师及其他部队包含装一
个战车营的增援“可以保证多布鲁克的防务不至于出现纰漏”。邱吉尔将此电报转给澳洲
政府,强调如果他们坚持撤离,“(撤离)行动将会不顾一切后果如期执行”,并希望希
望他们可以“衡量轻重”,“不要让澳洲守住多布鲁克的光荣被剥夺”。
不等邱吉尔转交奥钦列克的电报,会后布莱梅随即拍电报给澳洲政府提前说明可能的对应
:地中海并无敌方舰队、愿意进一步延长整个师的撤离到十月以确保英国空军的支援、并
且强调再拖延2到3个月澳洲第九师恐怕无法再有效的执行自己的任务。可以想见的是,澳
洲政府对于自己指挥官的信心是高于另外一个政府的:在回电中,澳洲政府强调澳洲部队
的无法会合已经造成他们极度的担心;正如其指挥官所说,(驻守多布鲁克要塞的)部队
状况每况愈下,澳洲政府急需他们能尽快撤离并会合为一个整体作战。死心的邱吉尔只有
在9月15日回电保证“撤离行动将会如期执行”,并在17日拍电报给中东总司令通知此一
决定。
面对政治高层不断的不顾自己和其麾下大部份指挥官的意见介入战争的调度,奥钦列克一
度打算请辞;正如澳洲官方战史都不得不承认的,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作战指挥系统。
但最后奥钦列克得以留任,继续中东总司令这个异常艰难复杂的任务。澳洲第九师的撤离
行动于9月24日再度开始,中间参杂了空军的反对以及邱吉尔多次徒然的对澳洲政府请求
暂缓撤离的电报,澳洲第二十步兵旅在10月22日交接防务后成为澳洲第九师最后一个离开
多布鲁克的单位,之后遗留在要塞中的仅剩下978名澳洲士官兵。计划撤离他们的船队在
路途上遭受空袭,一艘布雷舰沉没而另外一艘驱逐舰被击伤,最后的撤离行动因此暂时停
止。邱吉尔将撤离船队遭遇空袭和撤离行动暂时停止的消息告知澳洲政府,澳洲政府则回
应军队护理总监近来对第九师士兵的评估是“力气已经显著下降”,并希望“行动能在下
个月黑之夜如期执行”。随着轴心军空军的活动逐渐活跃,撤离行动被迫以更破碎的小部
队方式进行;正当事情不能更复杂的时候,波兰流亡政府决定保留一个营的兵力在中东以
备不时之需,因此一个澳洲步兵营在十字军作战开始时被迫留守要塞,其他的澳洲散兵在
11月18-19日的黑夜离开多布鲁克,此时十字军作战已经展开。新任要塞指挥官的英国第
七十师(第六师改变番号;可能是为了欺敌)师长斯科比(Ronald Scobie, 1893–1969
)乐观的告诉该营他们在19-20日即可“经由陆路撤离”,实际上该营在12月16日轴心军
撤退之后才由陆路撤离要塞,并因守住第七十师攻得的阵地以及参与最后阶段的反攻而多
了39死36伤的战损。
参与希腊、克里特战役以及十字军行动的新西兰师(师长:弗雷堡(Bernard Freyberg,
1889–1963)):
义希战役的开端以意大利单方面的对希腊提出最后通牒开始,以希腊阻止住义军来自阿尔
巴尼亚的进攻为盟军的高点,英德分别援助其盟友为转折,并以轴心军完全占领希腊结尾
。战役中期协助希腊军防守希腊东北保加利亚边界的英军发现德军出其不意的奇袭南斯拉
夫,并由西北方试图切断集结在东北方的盟军军队,很快的战争型态由原本预想的防守战
转为一连串的撤退战。英国从决定干预希腊战事时便是一连串的行事过于仓促。澳纽远征
军(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Expedition Corps, ANZEC)的指挥官布莱梅一开始只
收到魏菲尔的命令,提到包括澳洲代表在内等内阁会议已经决议该军将会派往希腊,同样
的命令也传达给了新西兰师师长弗雷堡;根据两国的战史,两个人在当下并没有对这个仓
促的命令表达抗议,布莱梅只是对此表示“遗憾”,弗雷堡在当下并没有表示太多意见(
虽然事后他向新西兰政府代表表达自己从一开始便对此计划表示反对)。
英军将希腊的所有军队整合并命名为W军团,指挥官是威尔逊(Henry Maitland Wilson,
1881–1964)将军。威尔逊不只负责军事行动方面的统筹,通常还必须负责和希腊或其他
巴尔干半岛上的政府的各种政治交涉,因此大多是坐镇雅典,前线的指挥细节主要由布莱
梅等指挥官负责;但,政治上有时又需要他去推翻前线指挥官的判断下部队调动的决定,
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部队的混乱和抱怨:原本W军团麾下还包括了两个希腊步兵师,加上
已经登陆的英军部队担任防守重要隘口的任务。但是在希腊的要求之下,威尔逊不顾前线
指挥官的反对,将两个希腊师调往东北防守受到德军严重威胁的北方防线侧翼。这个行动
最终失败,德军突破防线并在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切断整个东北方的希腊军团。
德军在逼降东北方的希腊军后,开始朝希腊中部进军,同时间新西兰师发现自己被迫分散
防守一条过长的防线,于是转而撤退到奥林帕斯山一带的山岳隘道和小径以缩短防线并摆
出坚守的姿态。
虽然希腊军总参谋长帕帕戈斯(Alexandros Papagos, 1883-1955)在战后的回忆录称英
军“不放一枪便仓惶撤退”,但是这并不公平;据纽澳两国官方战史记载,两国部队且战
且走并在关键的奥林帕斯隘道迟滞德军装甲师和山地师的进攻达5日之久,直到退路有被
切断的危险逼迫部队不得不弃守后撤为止(作者注:帕帕戈斯在回忆录当中亦声称他不调
动阿尔巴尼亚的希腊军队回防南斯拉夫一线是因为“希腊士兵不愿放弃牺牲惨重得到的每
一吋土地”,希腊军队是否普遍如此认为难以考证,不过无疑的是这让德军得以从南斯拉
夫一带长驱直入,加快了希腊防线的崩溃)。
不过这段期间英军高层指挥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4月13日时,中东总司令部已经认识到
希腊战线即将崩溃,并已经通知威尔逊“应开始做一切必要的(撤退)准备”;4月15日
时,英国海空军高级指挥官也同意“应撤离希腊”。但,撤离行动却还不能立即展开:一
些纽澳军的部队仍然据守着重要的隘道,加上海空军的撤离计划仍未完成,再加上弃希腊
盟友不顾的政治后果也让撤退行动仅处于变量仍然很多的计划阶段。所幸的是,帕帕戈斯
在隔日向威尔逊建议也许W军团“应撤离”,威尔逊立即请海军方面开始计画相关事宜及
细节,并向高层通报此事。英军中东总司令部和战时内阁随即同意,但加上了但书:“立
即着手准备(撤退)…但不能因此危害到温泉关(Thermopylae)的防守和与希腊军的合
作…需要尽量的保全物资…”。在魏菲尔亲自飞到雅典和希腊国王讨论并确认希腊当局的
动向后,他决定英军最晚应该在4月28-29日的夜间开始撤退。
在魏菲尔口头交代W军团“尽量撤离并尽可能带离所有愿意一起离开的盟军(希腊)”、
“被切断的部队应该后撤到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希腊最南边的半岛地区)等待救
援”的指示后,威尔逊随即和海军方面讨论撤退的时间表,并将开始撤退的时间提前到4
月24-25日,各个部队撤退的细节则由W军团的司令部规划。由于德军的进展威胁到已经无
兵可守的希腊防线侧翼,希腊国王随后宣布王室将撤退到克里特岛并在那里继续指挥作战
,英国方面则在4月19日开始紧急撤离军医和红十字会等后勤人员到埃及,并通知各个麾
下部队其撤退的计划以及时间表。23日时布莱梅在雅典和威尔逊碰面,被命令他和纽澳师
的师长以及参谋们应该“在隔日的0500分离开(希腊)前往亚历山大(埃及)”。
W军团指挥部作此判断的依据似乎是因为德国空军在希腊日渐活跃,接下来的撤退行动可
能要在无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进行,而英军高层方面似乎特别担心其他国家部队指挥官的安
危(纽澳双方的官方战史都持此见解)。在布莱梅于24日中午降落在亚历山大会见中东总
司令部的高阶指挥官时,纽澳军指挥部也随之解散,此时整个新西兰师和澳洲师都还不知
道上级指挥部已经解散,仍然依照命令坚守着温泉关一带防线!更糟的是,澳洲第六师师
长麦基(Iven Mackay, 1882–1966)和其师参谋群也遵守着命令在隔日离开希腊前往埃
及,让留在希腊上的纽澳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危机。所幸的是,弗雷堡在考虑到担任牵制德
军任务的新西兰师仍然过于分散且无法立即抽身撤退,他决定无视此一命令并整合麾下的
参谋和上级的W军团指挥部策划整个迟滞和撤退的艰难行动。
从温泉关一带分批撤退到希腊最南部包含伯罗奔尼撒半岛一带的8个滩头撤退绝非易事,
但是仍然活跃的英国海军让此一行动能够有惊无险的完成;主要的部队在4月27-28日之间
于卡拉马塔港口撤退完成,5月1日时英国海军仍然在希腊沿岸试图搜救逃出生天的英军散
兵,直到德国空军日渐活跃迫使他们放弃为止。包含威尔逊在内,大部分在希腊的前线指
挥官都认同克里特岛无法长久坚守下去:港口和机场设施过分集中在易受威胁的北部地区
,而大量丢弃在希腊的装备辎重更使得包含新西兰师在内从希腊撤退到克里特岛的守军无
法组织一个能够有效击败德军入侵的防守计划。由于英国海军在爱琴海一带仍然占有优势
,德军空军在掌握了希腊的机场和其他设施后,于5月20日发动了代号为水星作战(
Unternehmen Merkur)的空降克里特岛入侵作战。虽然担任克里特岛防务的新西兰师在当
地民众和希腊军队的协助下让德军最精英的伞兵部队损失惨重并迟滞了其进展,但是掌握
空优并让英国海军损失惨重的德国空军决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面对日渐增加的轴心军援
军以及日渐短缺的补给和缩小的防线,弗雷堡被迫在5月26日下令撤退到埃及,虽然部队
在28日成功撤离,但8天的激战新西兰师仍蒙受了671死1455伤1692人被俘的战损。
带领部队两次逃出生天回到埃及的弗雷堡向新西兰当局抱怨这次希腊战役整体的准备不足
和决议过于仓促,却得到新西兰政府惊讶的回应:新西兰政府并未得知弗雷堡对于此战役
的意见!新西兰政府立即和自己部队的指挥官强调:未来当指挥官对于一个作战计划或是
提议有任何疑虑时,他务必将此疑虑向(新西兰)当局反应,并确保政府有足够的机会在
将他的意见充分列入考量后再表达对于该作战的意见。布莱梅和澳洲政府也有过类似的会
议纪录留存。此一初期沟通的障碍证明一开始盟军并未从过往的习惯当中解脱出来:自治
领政府已经是盟友而不再是其领土的地方部队,任何涉及到打散自治领政府部队的行为都
有可能受到政治层面的牵制而需要更加小心。此后英国军政高层对此更加注意,虽然成功
整合了让盟军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作战,但是副作用之一便是英军在调度部队方面动作更慢
了。
中场评论:可以理解的,在这场大战中没有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纽澳两国更是如此:
在日军进军南洋的企图显而易见的1941年下半年,任何一个让自己子弟兵远赴中东而不是
留守本土一带防务的提议都必定会受到国内不小的反对意见。同时,英国也理解同盟国在
战略上的价值,因此必须在多个可能相互冲突的战略考量之间寻找平衡。因此,英国不可
避免的需要守护北非、中东、东南亚甚至于试图去守护巴尔干半岛:英国必须对盟国展现
足够牺牲奉献的精神以换取支持,同时整合同盟国们的力量试图保全英国整体的战略优势
和国家利益。
英国本土在大战初期受到的威胁让英国从一开始便需要自治领以及殖民地(最主要是印度
)的大量人力支援其他战场,这点在中东一带地区更是明显:虽然机械化最高的装甲部队
是来自英国本土,但是大部分的步兵部队都是由自治领以及殖民地支援;这在英国原本?
范底下便已经难以协调的步装统合作战更添加了一层困难,也因为这样在北非与轴心军超
过两年的苦斗中的前半段,步兵常常感觉到己方的装甲部队没有能够及时的出现,而自己
却需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方装甲部队统合了步兵、砲兵甚至于空军的联合攻击。这种
担忧无疑的影响了士气以及在沙漠战场中的作战弹性及效率,要等到同盟军已经建立了不
对称的物质优势此一担忧才有改进。
作者: hanfstangel (小野妹子)   2021-04-30 22:48:00
推 难怪HBO影集太平洋战争美军陆战队撤回澳洲整补时澳洲民众会在港口热烈欢迎,毕竟日军都打到门口了不过同盟国在北非战场协调算做得不错了,反观对手...
作者: uruzu007 (放荡的约翰)   2021-05-01 02:34:00
大推
作者: gametv (期待着今天)   2021-05-01 11:14:00
阵前撤军这...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1-05-02 10:50:00
作者: iamoldtwo (目标:单手脚离地拉单杆)   2021-05-02 11:38:00
看影集时,瓜岛消耗战真的痛苦。从地中海沿岸开始反击的解放者500日也很惨,每次几乎全灭才会升官一次,打到怀疑人生
作者: t2e0r4y6 (阿哀喔哀)   2021-06-03 01:50:00
推系列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