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鄂图曼的衰落点?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1-02-16 03:16:23
※ 引述《time3Q (缘分落地)》之铭言:
主要参考资料同前篇,可以注意到两个作者中,一个是专门研究鄂图曼战史的前美军军官
,他能读土耳其文献,另一个就土耳其人。基本上近年来这种读本国文献的翻案论很盛行
,毕竟观点会和传统上有点一厢情愿、带着距离感的西方论述有别。
: 1683年维也纳之战被普遍当作鄂图曼“衰落”的拐点,其实是因为基督大国开始
: 普遍"超车"鄂图曼的重要分水岭,原因大致如下:
: 1.科学革命的成果在基督大国的军事、工艺技术上逐渐展现,所以当英、荷、普、奥
: 甚至1702年的俄国彼得大帝都在仿效法国"太阳王"的火枪加刺刀,以及星型堡垒(棱堡)
: 的强大防御力甩尾鄂图曼军时,只靠"铁血的"科普鲁律宰相们的土国中兴,无法在质量
: 和技术上看到西欧强国的车尾灯,只能靠十万以上的数量动员力,勉强在贝尔格勒防线
: 上拉锯、守住国界而不致割地赔款,拖到1770年代土军大败给俄国的叶卡婕琳娜大帝时
: ,才使土国菁英逐渐有人认知到"西化"的重要性。但鄂图曼在1683年后的改革,受限于
: 自尊心、耶尼萨留(禁卫新军)的腐化、伊斯兰教法等等束缚,光是引入印刷机普及文字
: 和数理知识,让"新弹道学"等笛卡儿改良后的军事知识普及,都受到伊斯兰教法的巨大
: 反弹,使18世纪的印刷机稍兴骤废,至19世纪初苏丹才压下伊斯兰教法的拼死阻挠,真
: 正把印刷机普及下去。
鄂图曼自17世纪中叶开始推动改革,决不是牛步到毫无进展。光是动员力的优势,就已经
是非常难得的效益了,这牵涉到财政、兵源、后勤等不同议题,西欧同时期虽然也在扩充
兵力却放不到同一个战场上,这就是差距──如果说兵力成长常被讨论是否应为军事革命
的重要一环,那鄂图曼在这一个方针上表现着实不差。
财政和兵力来源后面讲,后勤的部分鄂图曼本来就有比较先进的制度,继续发展后可以说
领先西欧不少,包含边境上设置的永久性前线基地,让部队出发的时候享有较佳的补给。
提到人力物力,还可以注意到火器数量的高速成长,土军在17世纪下半叶开始,正如西欧
的同行,也是投入大量资源,使战场上能部署的枪炮大为增加。
伊斯坦堡当局虽然不支持印刷,但也称不上禁绝,更类似管制──这不只是保守观念,更
牵涉到利益和统治稳定等考量。
所以说鄂图曼为何会在推行改革之余仍有严重挫折?其主因后述。
: 2.1683年之后大西洋三角贸易也持续升高,大幅图利英、荷、葡与法、西(后两国只在
: 18世纪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被切断外贸),特别是西属美洲殖民地重新挖出的大量
: 银矿,以及1690年代葡属巴西发现的金矿,让工业欠佳的鄂图曼重回16世纪下半通货
: 膨胀的厄运循环,(几乎)只有农、商业鄂图曼的外贸利益越来越低,甚至无法像东欧
: 的波兰豪绅及奥地利、普鲁士、俄国那样用压榨农奴换来大量谷物出口至西欧,替
: 奥、普、俄赚取大量外汇以购买西欧军火、聘用西欧工程师和军官来改良军事、工艺
: 技术,这是经济上鄂图曼发展速度被东欧强国超车的原因(之一)。
这里且不提究竟通膨的来源为何,鄂图曼的金融与军事改革与日后的大清帝国一样,若
非试图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就是让新系统试营运但不直接裁掉旧的,产生过度期
来保持稳健,但也从而造成不少困扰。
就财政来说,以农业为主的鄂图曼能做的传统财政开源手段,无非是降低钱币价值、加税
、短期借款、卖官位、以及包税制度等,再加上类似晚明一条鞭法把税收全部货币化,但
这造成诸多副作用,冲击社经稳定。从这部分来看,鄂图曼虽然被批评是保守主义作祟,
实际上已经是强硬推动不少动摇国本的作为。
此外,虽然鄂图曼的官僚系统培植较缓,但仍与欧洲列强一样逐步扩充规模,到了18世纪
就已经成为军政骨干,取代过往的封建势力。
节流则是把沦为浪费财力的传统骑士裁撤,财源改用于支持步兵;以及在平时削减海军的
规模,用于支持交战频繁的陆军,但这也造成鄂图曼海军的战备水平下滑。骑士阶级瓦解
,则使得新军失去制衡(佣兵与地方派系实力不足),是新军干预政局的原因。
然而即使如此,鄂图曼的财政平衡仍无力维持较大规模的常备军(指流为普通步兵的新军)
,应对手段因此是大量采用短期佣兵与放任地方派系建立武装力量,这是鄂图曼能在财政
侷限下暴增兵力的王牌,但其影响也存在负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武装不再有高度管制,
让作战结束后经常出现大量失业的前军人作乱,治安因而败坏,产生绥靖作战的需求。
当然这一系列的转型未必使鄂图曼国力崩颓,顶多是过渡与进一步发展需要时日,然而很
不巧鄂图曼这个时期惨遭痛扁,让改革的速度被拖延,又要耗费很多时间去修复损伤,而
且政治上的缺陷也大幅恶化了军事上的战备──比如说被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等人当猪羊宰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谋不臧,没有让真正有经验的老将上台(直到战争尾声已经太晚);
1683年打维也纳也不过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然而只要大败,后果就是军事、政治、社会
和外交全都受到重创,改革的进程也要倒退不少──常备军始终不大的一个缺点就是一旦
遭到重创就会损失高比例的菁英官兵,少不了又得经年累月来修复元气。
换言之鄂图曼的改革固然略嫌拖沓,但还是有尝试去解决,只是运气不好、内部政治太乱
,导致几次关键冲突受创颇深,暴露出了沉疴。后来1826年当真把旧军大部分砍掉,也没
有因而立刻突飞猛进,毕竟问题是结构性的。
: 3.人口优势也因为18世纪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普遍种植及温暖气候一扫17世纪
: "小冰河期"的阴霾,使得基督欧洲的人口大增、几乎翻倍,让原本三千多万的鄂图曼
: 人口优势(17世纪末,法国人口在基督世界最多,也只二千万;俄国1700万、英国900万
: 、奥国哈布斯堡在1715约1100万人),在18世纪被快速追赶或逆转,如1800年土国人口上
: 限三千万,但英国有1600万人、法、奥各有2800万人,第一的俄国则3700万,而且除了
: 俄国之外,英、法、奥、普的人民识字率和质量都远超土国。因此从长远的趋势来看,
: 人口优势(红利)的逐渐降低,也是1683年可被当作鄂图曼“开始衰退”(被超车)的起点。
人口不是太大的重点,鄂图曼周边根本就没啥大敌,就连俄军也是直到18世纪下半叶都没
能动员优势兵力南下,毕竟有距离的暴虐存在。
作者: donkilu (donkilu)   2021-02-17 00:49:00
这个解释有点微妙 西欧的政治体制比较能促进强将出头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