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引擎的部分二战就是三巨头在排
》液冷:英>美>德
》风冷:美>英>德
》喷射:英国>德>美(美国后期接受很多英国
》指导,进步神速不见得输德国)
这个部分,不太认为是这样的区分。
在液冷上,英国第一,这没问题。第二应该是德国,毕竟欧洲国家都比较专注在液冷的研
发上。而且,增压器和汽油的部分要分开。
气冷上,英国比较没有那么重视这一块,所以,和德国之间的差距很小。
喷射,德国是直接走轴流,英国是离心,美国是英国给的蓝图和成品,以技术层面来说,
轴流比较困难,以成品来说,英国的比较稳定,假如是以技术为主要评量,德国比英国好
。
不过,德国是以国家力量在研发,英国是小工作室的规模在跑,也是两者不同的地方。
后掠翼的确是在1935年,由德国在意大利的航空年会上,首度发表数学模型论文,但是,
Me 262的后掠翼的确是以配平为出发点,因为最初是垂直机翼,后来改成发动机到机身之
间水平,发动机以外后掠,在重心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时,就将发动机到机身部分也后掠。
Me 262的机身设计上,并未针对高速作最佳化,也算是间接说明,后掠翼不是着眼于高速
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