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其实军事思想真正厉害的不是中共
甚至也不是韩共 毕竟韩共也只是学生
真正的魔头是两者背后的苏联
苏联的军事思想就围绕在纵深作战
这在二战前开始发展而在二战中达到完成
在攻势方面 纵深攻击跟德军闪电战最大的不同就是投入兵力的数量以及次序
德军传统性战力不足 于是闪电战是以少数矛头的机械化精锐部队
担任攻势矛头 后续的一般部队再慢慢跟上
而且德国相对不太重视情报作战 在WW2中好几次被苏联唬得一楞一楞
根本搞不清楚其攻势重心所在
苏联的纵深攻击则是将部队分成好几个梯次
先用军事情报推测出大致的敌军弱点后
集中大量战力
第一波梯队压在敌军防线上来找出精确的弱点
等到发生小规模突破后就续投入第二波梯队撕开这些缺口
扩大攻势 展开追击 等到第二波梯队也消耗了
就投入第三波甚至第四波梯队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期苏联红军能够一次战役推进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原因
https://pbs.twimg.com/media/AvwFKa2CAAEujVI.jpg
最经典的表现在1945年8月入侵满州的八月风暴作战
尽管当时日军防御战力已经很弱 但这依然是史上最成功的攻势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8/410c15ff8c724325b14c3883a012783f.GIF
但苏联的纵深攻击有点难以模仿的部分在于
不仅需要绵密的作战计画
还需要压倒性的战力优势以及能维持好几波梯队的补给
后来受苏联军事影响的北韩跟北越
在1950年的韩战开战奇袭 以及1968年的越战新年攻势中
韩共跟越共都面临了尽管最初的大规模奇袭非常成功
却因为后续战力难以维持战果也没办法一举将敌人击败的问题
甚至由于对手的美军一旦站稳据点后火力优势太强 就啃不动那些据点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谈纵深作战的另一个面向
也是苏联发明的纵深防御
纵深防御的概念则是不同于WW1那种很本能的一线防御
而是计画性的将防线分成很多小据点以及很多层
来吸收跟迟滞敌军的攻势
https://qph.fs.quoracdn.net/main-qimg-49cc4ed6f4e3237a5748abf402e72be7
这部分除了表现在库斯克会战之外
在中越战争中学习苏联军事思想受苏联指导的越南边防部队也很好的利用
纵深防御迟滞了中共攻势
当时战力不足的越南边防部队舍弃了一线防御
而是改成在能控制各道路的诸高地上部属防御阵地
以火力各自对试图通过的中国军进行反击
然后一直受到损失的中国军就不得不试图强攻这些高地才能通过
这防御战术有个问题是前线单位各自化成很多小据点
得各自为自己的生存求战 而且一旦被包围就很难撤退
所以死伤也很惨重
但确实有效迟滞了中共的攻势
如果看中国网络上一些关于中越战争的回忆录
就有很多是关于攻击越南的高地防御阵地 然后因为支援火力不足
跟砲兵前观训练不足 所以陷入苦战
最后只能搞什么向我开砲之类仰赖士兵牺牲的战法来解决问题
而且很多都会提到部队前进时被越南军从侧面攻击
这些都是越南军占领了控制道路的诸高地造成的
相较之下传统的一线防御各单位左右都有友军掩护
不用担心被敌军包围 但相反地时常一旦左右被敌军突破就发生心理恐慌
各自鸟兽散后撤
在WW2初期这种状况就常发生
甚至1950年冬天美军败退的原因也是中共的攻势插入了美军跟韩国军的防线之间
加上奇袭效果 导致误判了中共的战力远比实际上的更强大
才恐慌性的后撤
到了1951年春天之后美军明白中共战力有限
被小规模突破也不紧张 派部队堵上就行
于是就发扬本来的战力优势一路压回38度线
(之后没有再度突破38度线就是政治判断了
因为欧洲参战各国跟美国内部都有人担心苏联也正式参战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