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onkilu (donkilu)》之铭言:
: 这篇分析太偏颇了。
: 首先,芬兰红白内战的红派主张开设国会,多党民主制,外交上采取亲苏,
: 白派倾向保守君主制,外交上较为亲德。
: 而在整个内战中,俄国局势动荡,无暇西顾,瑞典大致中立,仅派了一千多人去助拳,
: 影响力都不及派了一整个师登陆芬兰,直捣赫尔辛基的德意志帝国。
: 但助拳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白军打赢内战后加入德国势力圈,
: 1918年10月在压力下,国会不得不拥戴威廉二世的妹夫卡尔成为芬兰国王。
: 不过一个月后革命爆发,芬兰居然就这么躲过了君主化,
: 但此时国家已是残破不堪,该继续清洗红军余孽吗? 又该如白军所愿恢复君主制吗?
: 芬兰的政治家选择了另一条路: 大妥协。
: 他们组成多党制的民主议会,削弱白军干政的可能性,逐步平复内战造成的社会撕裂,
: 为将来的民主芬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分析还是尽量基于历史事实比较好 否则就会变成空想文
首先~
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主张就是通过暴力来发动革命
哪来的什么议会民主路线 那是不可能的
10月革命就是这样发生的
列宁共产党通过武装政变 推翻了克伦斯基的民主选举议会
然后取得政权
而当时芬兰的状况是 右派在国会本来就是占多数的
(没错~ 芬兰在独立之前就已经有国会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 "红派主张开设国会,多党民主制" 这种东西
因为芬兰国会早就已经存在了
而芬兰左派本身 受到苏联的影响 也不可能会走议会选举路线
芬兰国会在1917年12月通过了独立宣言的法案
1918年1月4日 芬兰正式独立了
这时候的芬兰基本上是和平的状态
是共产国际的代理人芬兰红军(赤卫队)发动了武装政变
1918年1月28日 红军(赤卫队)军事占领赫尔辛基
(1月4日芬兰才独立 1月28日就武装政变)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用暴力夺取政权
这看起来像是要走议会民主多党制的样子吗?
(武器从苏联运送不用时间吗? 这根本就是有预谋的)
而在那个当下芬兰根本就不存在着所谓的白军
因为议会里面右派就占多数了 他们自己就是执政党了
是当时因为要对抗红军才建立的白军
后面芬兰政府为要打赢 才接受德国亲王为国王
目的是换取德国的支持 不要颠倒了前因后果
而红军(赤卫队)成员的下场
不是被直接处决 就是送到集中营
后续还有挨家挨户搜人出来清除的状况
所以红军(赤卫队)成员与他们的家属
多数都跑到苏联 今天卡累利阿共和国这个区域
只剩下少数还留在芬兰
: 20年后,芬兰面临苏联威胁,再次寻求德国帮助,结果虽然失败,却也保住了主权。
: 但这个故事并不是"芬兰以一挡百,苏联不敢再犯"那么简单。
: 苏芬战争让苏联了解芬兰的顽强,继续战争的失败却也给芬兰地缘政治的当头棒喝。
: 战后四十年间,芬兰一直施行亲苏政策,被西方国家称之为"芬兰化"(Finlandization)
: 不加入NATO,持续赔款,维持芬苏间的良好关系,同时压制国内媒体的反苏声音,
: 查禁一系列书籍,电影。一直到戈巴契夫上台后风向才转趋开明。
: 芬兰面对巨无霸强邻,不仅是付出血与泪,更是团结一心,忍辱负重了数十年,
: 这是一个民族的伟大智慧,不是只有清洗异己那么简单。
芬兰内战期间
红军在宣传上 就一直表现出对芬兰民族主义的挞伐
高举通敌的旗帜 诸如共产主义无国界阿之类的
因为民族主义者是要建立共同体
而列宁共产主义者则是要消灭共同体
所以列宁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 两者之间是天敌
这点表现在列宁反对大俄罗斯主义上面
当时内战完之后 本来都预期政治制度是大俄罗斯及其旗下的各自治区
但列宁硬是要把自治区升格为国家的地位
然后透过党组织来实质上的掌握
所以若要说芬兰是成功的利用民族主义的方式来抵抗苏联
那代表对内一定是经过相当程度的清洗 才能够建立共同体
因为就像上面说的 列宁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 两者之间是互不相容的
至于版友要歪楼
跑去争论过去老蒋与台湾如何如何的
我认为既然要讨论芬兰 就要尊重历史事实
芬兰过去的确是做过这样的清洗 否则根本无法抵抗苏联的入侵
原因就如同我上一篇说的
一个国家如果有30-40%的人口 长期支持一个高举通敌旗帜的政党
那政府运作一定出问题 国家也一定分裂
不清洗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