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发现东亚》:满洲是“多边边疆”,其历

楼主: Su22 (装配匠)   2019-12-14 22:47:14
https://reurl.cc/Zng7Q6
《发现东亚》:满洲是“多边边疆”,其历史很难被任一主权国家所垄断
文:宋念申
边缘异动——满洲作为多边边疆
明、朝、日三国在半岛的战争,最后谁也不算赢家。朝鲜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很长时间
不能恢复;战争迫使朝鲜宣祖分出一部分权力给储君光海君,使敏感的立储问题在战后更
加复杂,更导致日后光海君对明廷的不满。日本丰臣政权崩盘,又进入新一轮政治动荡。
但从另一方面说,社会结构的破坏也刺激了流动性。大批朝鲜中人、常民趁乱获得两班身
分;日本也涌现新一批权贵阶层。从地区格局看,由于各国更专注于内部事务,中日韩在
其后将近三百年中没有出现大规模国家间冲突。这可以说是明军援朝奠定的历史条件。
当然,如此大规模变乱,总是有获益者的。获益最大的有两位。其一是日本的德川家康:
这位大名没有参与侵朝战争,保存了实力,这使他在后丰臣时代的角逐中最终胜出,得到
“征夷大将军”之位,建立统治日本两百六十五年的江户幕府。第二位则是努尔哈赤及其
领导的女真/满洲政权。满洲的崛起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它本来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中不
很起眼的一位。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边缘”政权有朝一日竟然强大到入主中原,平定内亚
,经略海疆,成为东亚历史上一等一的强盛帝国;不但让“中国”的概念为之一变,更使
东亚地区格局焕然一新。
拜丰臣侵朝所赐,满洲的崛起有其偶然性。明朝用来箝制东北女真、蒙古诸部的,是辽东
的兵马。但在援朝战役中,辽东精锐作为主力赴朝,也就无暇顾及东北边疆的内部权力变
化。战前,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已经将四分五裂的建州女真统一。至战争起,努尔哈赤趁
机继续坐大,令毗邻的海西女真和科尔沁蒙古感到威胁。明军从朝鲜班师那年,努尔哈赤
吞并海西女真的战役也开始了。此外,包括朝鲜之役在内的万历三大征给北京造成很大的
财政负担,其后以节流为目的的改革又动摇了政权的稳定性,终致内乱不已(李自成即为
驿制改革中被裁撤之驿卒);而军队要应付内地蜂起的叛乱,就更缺乏足够的力量投入东
北边疆的防务。
但是从历史长时段看,满洲的崛起又属必然。这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缘战略位置有极大的
关系。要把这层关系讲清楚,我们需要转换一下视角,不是从中原来看满洲,而是以满洲
为中心来看整个东亚。
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北部,冬长夏短,气候苦寒,被周边各个农业文明视为边缘“蛮荒”地
带。这里是通古斯人群为主体的人类世居之地。其南部与华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毗邻
的区域(包括今天中国的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区的南部和西伯利亚区的东南
部、蒙古国东部、朝鲜北部,以及萨哈林〔库页〕岛—南千岛群岛—北海道一线),在历
史上产生过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体,它们和周边政权有着频繁的交往,是沟通东亚的文化
、经济、交通枢纽。因为历史上该地区最主要的人类活动围绕黑龙江及其支流展开的,我
暂且把它称为“大黑龙江区域”,但它不仅包括黑龙江诸水系,也包含临近的辽河、鸭绿
江、图们江水系流域。
汉文史料中,这个区域的世居族群包括扶余、沃沮、肃慎、挹娄、室韦、靺鞨、虾夷、契
丹、女真等等,但这些族群的界限其实很不清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但世居族群相互
有交叠、融合、分化,和周边的汉、韩、大和、蒙古等族群也有相互吸纳和融合。总的来
说,世居族群主要从事采集、狩猎和游牧,在南部靠近农业区域的地方,则有农业生产。
他们接受周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也保持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
构和文化特质(如萨满教)。
我们现在习惯认为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时间里,中原王朝并不直接统治
这一地区,汉时建立的四郡和唐时建立的安东都护府,仅及辽东到朝鲜半岛北部。多数情
况下,中原与东北或建立宗藩关系,或实施羁縻管理。反过来,历史上这个地区兴起过许
多强国,往往对中原王朝构成极大威胁。扶余后裔建立的高句丽(前三七—六六八),极
盛时势力横跨辽东半岛、朝鲜北部,直至日本海,先后击败过倭、百济、新罗、隋唐等劲
敌。其后靺鞨人的渤海国(六九八—九二六)被称为“海东盛国”,对唐王朝称藩属,同
时和日本有频密的使节往来,与朝鲜半岛上的统一新罗也强化了贸易关系,可以说是东北
亚的枢纽之国。再后来,契丹建立的辽(九一六—一一二五)和女真建立的金(一一一五
—一二三四)都曾进取中原,迫使宋王朝或纳贡,或南迁、称臣。
清代以前将全部东北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其实只有蒙元。元中央政府设立辽阳
行省,管理大黑龙江地区。但元是从北至南,灭了金和宋之后才入主中原的,而创建蒙古
帝国的成吉思汗,则生长、起家于黑龙江源头之一的鄂嫩河地区。因此元从根子上说,和
清一样,本就是从这个地域兴起的。明朝虽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鸭绿江到库页岛的广大
地域,但仍属羁縻统治,且设司时间只有短短二十五年。
今天无论是在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还是俄罗斯,东北欧亚/大黑龙江区域的历史都
是作为“边疆”来叙述的。而恰恰因为它是“多边的边疆”,其历史很难被任何一个当代
主权国家的国内史所垄断。如果我们把这个多边边疆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单位,有其
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脉络,反而更清楚一些。可以看到:从高句丽扩张,到忽必烈进犯日本
,大黑龙江区域兴起的政权,在满清崛起前就是冲击东亚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有历史学
家把中国历史演进线索,总结为中原农耕区域与草原游牧区域的相互争夺,但这个说法似
乎过多强调两个生产型态的对立。美国学者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指出,成熟的农
耕社会和游牧社会,其内部是相对稳定的,而动荡的根源,往往是游走于两种社会型态之
间的“中间”地带。
中国的内亚边疆,特别是东北,正是这样一个中间地带:它既不纯是农耕,也不纯是游牧
。而且东北的震荡,波及的不仅是中原地区,而是整个东北亚。努尔哈赤和满洲的崛起,
也适合放到与明、蒙古和朝鲜互动的框架下来认识。
明代女真大致分为南部的建州女真、东部的海西女真和北部的野人女真三大部。各部之间
和内部又多有争斗,各不相属。明将元北逐之后,为清除蒙古影响,拉拢东北女真及其他
部族,建立了对大黑龙江区域的羁縻管理。明在此地前前后后设立多达数百个卫所,尽管
卫所的长官是由各部首领世袭,但明在名义上对长官有任命权。明对此地的羁縻手段是多
方面的:在经济上将中央册封与当地人亟需的朝贡往来、互市贸易特权挂钩;在政治上联
弱抑强,防止一家独大;在军事上联合朝鲜,进剿侵扰边境的小部落。明在建州女真部设
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三个卫所。努尔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儿,就是建州左卫的首
任指挥使,其势力范围最早在长白山和图们江两岸。十五世纪后期,建州左卫西迁到辽东
的浑河一带。
蒙古方面,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分裂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其中最东部的兀良哈
一度归附明朝,活跃在与女真相邻的松花江流域。十五到十六世纪,鞑靼诸部逐渐控制兀
良哈地区,南拓至长城及辽西,同海西女真有过冲突。到明末,其中的察哈尔部一枝独秀
,其首领林丹汗承袭蒙古大汗之位,号令诸部。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则和建州及海西女
真交往频繁,互市通婚不断。在努尔哈赤下令创制“国书”(满文)前,女真文书政令多
依靠蒙古文。
朝鲜方面,十五世纪前中期世宗大王北拓版图,在图们江中下游设六镇,对当地女真实施
进剿和怀柔并用的政策。不少女真首领受朝鲜册封,所属族人融入朝鲜社会。所以尽管朝
鲜和女真皆为明藩属,朝鲜则更将女真视为朝鲜的藩属。不过因建州女真时常侵扰掳掠,
朝鲜亦视之为最大安全隐患。以至于丰臣侵朝时,努尔哈赤曾上书明廷,自告奋勇出兵援
朝,却遭到朝方的断然拒绝。
建构大清——皇太极的多元帝国
虽然丰臣侵朝战争极具历史意义,但在满洲崛起前,东北亚地缘政治斗争的主线,仍是明
和蒙古的争夺。在明、蒙古、朝鲜和女真的多边关系中,女真被挤在犄角,论人力、物力
、财力都是最弱的一方。正因为处在多边犄角,女真人一开始要处理的就不是和明的双边
关系,而是多边关系;也正因为女真实力最弱,所以满洲政权不能仅满足于当一个女真人
的政权。它必须是一个多元的政权,才能在多边竞争中存活、壮大。这一特点,勾画了以
后清王朝在区域格局中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十七世纪中期以后东亚地缘格局的基本面貌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他们所建立的国家,其历史意义不在于取代了明朝—这和我们习
惯的,从中原视角,把清朝的崛起仅看作“明清鼎革”很不一样。特别是皇太极,他创建
的大清,是一个容纳满、蒙、汉的“天下国家”。这与其说是他更有雄心/野心,不如说
是地缘形势使然。
一六三六年是满洲政权极具转折性的一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贝勒齐聚沈阳
,正式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奉尊号“博格达.彻臣汗”,意为“宽温仁圣汗”。五月,
皇太极把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daicing gurun),改年号“天聪”为“崇德”
。在汉臣献上的表文中,将皇太极称为“宽温仁圣皇帝”。参加登基仪式的朝鲜使臣,碍
于与明的宗藩关系,拒绝行三跪九叩之礼,即不承认他为天子。于是这一年年末,皇太极
以朝鲜破坏盟约为由攻朝,这是他第二次入侵半岛。上一次(一六二七年),皇太极逼朝
鲜签下兄弟之盟,并应允在满洲与明之间保持中立;这一次,他迫使朝鲜断绝与明的宗藩
关系,成为清的臣属,助清灭明。
这几件集中发生的事情,标志着满洲政权至少在名义上,已经不再是一个女真人的国家,
而是一个要成为“天下”的国家了。理解几件事情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此时距清
军攻占北京还有七、八年的时间,清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已初具雏形。
还是要先从努尔哈赤说起。上文曾提及,明代女真是个分裂的、互不相属的群体。努尔哈
赤凭借他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手段,一边不断向明输诚,一边趁辽东空虚统一了建州女真。
这使得邻近的海西女真如临大敌。其中实力最强的叶赫部,在一五九三年联合同为海西的
辉发、哈达、乌拉三部,并科尔沁蒙古、锡伯等共九个部族进犯建州。努尔哈赤在古勒山
之战中大败九部联军,并在随后的二十年中逐步吞并了哈达、辉发、乌拉。
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建立“后金”国(aisin gurun
),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定年号“天命”。两年后,他以“七大恨”为借口,宣告与
明为敌,随即攻下辽沈,掳掠大量人口。明朝这时才意识到努尔哈赤的威胁,在一六一九
年,联合了名义上统治蒙古诸部的察哈尔部林丹汗、朝鲜和叶赫部,试图剿灭后金,却被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战中各个击破。随后努尔哈赤消灭了叶赫,完成了对海西女真的吞并
;又花了数年时间,将北部的野人女真诸部也纳入统治之下。
虽然“后金”的国名明显有追溯完颜氏建立的金朝的意味,但努尔哈赤在一统女真诸部的
同时,十分注意笼络蒙古。邻近的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五部,都曾与建州对抗,努尔哈赤不
以为意,透过联姻、互市等方法逐一拉拢。身为蒙古大汗的察哈尔林丹汗,开始担忧努尔
哈赤对漠南蒙古的渗透,发兵征讨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但这反而促使它们成为最早与后金
/满洲联合的蒙古部族。科尔沁尤其成为满蒙联盟的典范,对清帝国的创建和维护出力极
大。著名的孝庄皇后,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在大沽口重创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都出自
科尔沁部。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政治目标。因为“天”在满、蒙
、汉文化中,都代表着政权合法性的最高来源,可谓三者的最大集合。
努尔哈赤去世时,其政权所辖,已是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辽东有大量汉人从事农业生产
,经过早期掳掠和招抚,这里的汉人日益增多,总数甚至超过了女真。随着蒙古部族加入
,蒙古人的比重也在增大。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朝鲜俘虏,在萨尔浒之战后被吸纳进来。
人口、土地增加,利益分化也越来越明显。皇太极面对的,就是一个内部矛盾错综复杂、
对立日益尖锐的国家。他一面继续发展努尔哈赤创制的八旗制度,在满洲八旗之外,分设
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让各族群都有人口纳入旗制。一方面因俗而治,以汉治汉、以蒙治
蒙。对女真族人,他强化汗权,并以“国语骑射”来塑造认同。一六三五年,他正式命令
,以“满洲”作为女真诸部的统称,把过去分裂的部落国家聚拢到一个新的名称之下。尤
其区别于努尔哈赤的是,他结束对汉人的苛政,保护汉民,重用汉官,以明朝为参照来建
立、完善政府架构和法律制度,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经过这一番“天聪新政”,满洲政
权的军事实力、生产能力、政治能力都大大增强,势力在长城以北不断巩固。在满汉大臣
的不断谏言下,入主中原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明初中原政权之所以能够取得对北元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建立了和朝鲜半岛、女
真,甚至是部分蒙古部族的联盟。到了满洲崛起之时,皇太极的战略选择也是如此。他曾
言“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地缘上看,中原的“两边”,正是察
哈尔蒙古和朝鲜。一六二七年和一六三六年,皇太极两攻朝鲜,最终斩断朝鲜与明朝的同
盟,并且强迫朝鲜派兵参与攻明。经过多年征战,皇太极终于在一六三四年彻底打败林丹
汗,征服了察哈尔在内的整个漠南蒙古。
不过皇太极最大的成就,还不仅是奠定了一个多元帝国的军事和政治基础,而是缔造了其
多元一统的意识形态。清代文献皆记录,在征服察哈尔后,林丹汗的妻子奉上标榜政治正
统性的“传国玉玺”。这个消息大大神化了皇太极的地位,也直接导引出各部族大臣的劝
进。一六三六年,他接受“博格达.彻臣汗”之号,名义上成了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
的继承者。这标志着数百年来只能由蒙古黄金家族(相当于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承续大汗
之制的终结,此后蒙古大汗皆为清帝。紧接着,他把国号改为“大清”,不再将这个国家
说成是女真金朝的延续。特别有意味的是,在百官劝进皇太极受尊号时,由多尔衮代表满
洲、科尔沁的土谢图济农巴达礼代表蒙古、都元帅孔有德代表汉人,分别跪献表文,显示
著这个新的最高统治者统合了满洲汗、蒙古大汗和中原皇帝这三个角色。
就满洲政权而言,迫使朝鲜臣服,原本是明清之战中的战略行为,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这种臣属关系的建立很快就有了军事征服之外的含义。历史学者王元崇认为,清透过与
朝鲜建立宗藩关系,在入关前几年就已经在逐步塑造自己的“中国”认同。而入关后,清
韩宗藩关系更成为此后清朝和其他属国建立名分的模板,也成为清代宗藩制度中最为典型
和牢固的双边关系。
皇太极虽然没有活到清军入关的那天,更未能预见此后一统漠西和漠北蒙古,但他的“天
下”布局,在生前已现雏形。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19-12-14 23:32:00
错版吧
作者: carsen (carsen)   2019-12-14 23:46:00
挺有趣的~
作者: kpier2 (条汉子)   2019-12-15 00:24:00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要凹大家来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9-12-15 01:06:00
满洲的"天下观"??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19-12-15 17:50:00
有学者根据考古,认为商是从黑龙江来的族群,由于东北地理条件不如西北游牧空间大,所以有强烈向南发展的尚武精神,迁徙到黄河,到了盘庚于是改游居为定居中共以后的的考古显示,传统所谓的四方边疆都有文明发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9-12-16 00:47:00
楼上提到的东西满有趣的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12-16 06:32:00
在中国这种国族考古源流问题很多,尤其有政治问题,很多内容不是根据出土现状,而是政策需求,内容要小心考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