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76208467.A.733.html
大概就我的想法说一下
以下表格与资料都出自岩间 敏先生所撰写的戦争と石油
日本开战的目的有一点其实很明确,就是要确保资源、尤其是石油
由于被禁运,日本国内的石油来源差不多断了
昭和10年:石油进口345万KL(美国占231、67%)
昭和12年:石油进口477万KL(美国占353、74%)
昭和14年:石油进口494万KL(美国占445、90%)
而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是
https://i.imgur.com/6TzGGFB.png
大本营预估战争期间平均每个月要消耗45万KL的原油、一年是540万
而根据当时海军省军务局的战争前三年估计
https://i.imgur.com/JoxvD0H.png
你可以看到即便是预估中、石油储备的预备量仍然达不到安全线230万KL
而这个预估其实有三个重要因素
1.南方占领的时候油田已经被破坏
2.受到敌方攻击原油损失率不能超过10%
3.被破坏的油田由日本本国运送资材跟人运去修复后运行
回到你的问题,为什么要去打印度洋、澳洲?
请看东南亚的石油输入量
https://i.imgur.com/dLans0U.png
https://i.imgur.com/PpFlCo9.png
出产最高的地方叫苏门答腊,这是必须一定要打下的地方
所以为什么打下东南亚之后还要打印度洋
因为苏门答腊完全在英国远东舰队的攻击范围内
所以必须带主力舰队去重创他们才能确保石油来源
更进一步说至少要扫除东印度洋的威胁才行
这也是珍珠港作战的另一个目的
除了重创美国舰队之外
就是能趁美军舰队尚未回复之际将主力投入南方作战
而你说的到处打东南亚也是日军要歼灭剩下的ABCD舰队
以防自身的油槽船受到攻击,并不是做无用功
别忘了即便是预估内日本的石油储备也是在安全线上反复横跳
稍微重一点的打击都受不了的
另外关于为什么不集中舰队去打夏威夷
先不提夏威夷本身的防卫,单看日本这边
我想你可能对珍珠港作战有什么误解
首先珍珠港所参与的船舰不是随便选的
因为日本之前是以1907年的“国防方针”来设计船舰
也就是美国主动进攻、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迎击的战略
所以之前所设计的船舰并没有考虑到横越太平洋、航行距离都较短
而且随行的辅助船舰、特别是油槽船的整备也来不及
https://i.imgur.com/WGulTiY.png
所以这次的参与船舰是有别挑过的
除了空母之外。利根级是新型重巡、金刚级本来就是战巡
驱逐舰也是尽量选新型的(都是几年内完工的)
即便这样都有考虑到阿武隈跟驱逐中途让他们先撤回去(航行距离太短)
让潜舰来代替他们的工作(所以带了几艘潜舰)
另外带着七艘最新型的高速油槽船
但是这样油还是不够
所以所有的大型舰的空甲板都要堆满ドラム缶跟石油缶、装满重油
一个ドラム缶能装200L、石油缶能装180L
https://i.imgur.com/VbnIBfU.png
另外海上给油有限制的、风速太高无法进行
如12月10日到15日,连续六天风速都超过每秒24m,不能操作
珍珠港作战就是在这么极限的状况达成的
而本次作战30艘船舰所消耗的总油量是17万KL
、放昭和15年做个比较
https://i.imgur.com/pnaYA00.png
整个海军在昭和15年一整年总消耗量是108万KL
珍珠港作战一个舰队在一个作战中就用掉17万KL
你要放吃油怪物战舰跟一些老船进去,估计油槽船也要翻好几倍
这样搞我也不知道要用掉几倍的油
而且全舰队去打夏威夷,我想苏门答腊油田应该会被铲掉
一点想法、欢迎讨论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