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三十年战争后期的帝国陆军将帅 [11]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9-12-14 18:10:03
: 推 montmartre: 我不懂你说的机动指的是?双方在国土内逛花园,你追我 12/14 10:54
: → montmartre: 赶?如果攻敌必救的地方,对方只能被迫决战以击败你野 12/14 10:54
: → montmartre: 战军或打防御战,做不到你追我赶吧 12/14 10:54
先前carsen大分享过萨尔浒之战的分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机动作战案例。努尔哈赤用
每天快速行军达成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明军根本没有同等的作战能力。
到后来皇太极时代,后金几次入塞,明军依旧是非常被动,根本抓不住后金的动向。理论
上后金被明军用重兵尾随和包围,应该行动能力很有限,但是孙传庭怎么说的?明明知道
崇祯十二年春,关内的后金部队准备要出塞回家了,结果突然间又不急着去硬闯想拦截的
明军了,就在关内绕来绕去。啊?明朝有办法追上去吗?没有。
当然明军也不是慢到像乌龟,机动性对明军而言就是能不能在后金军抵达前,把兵力塞到
最关键的据点里面,或是野战军能不能在据点被攻破之前就靠向后金给予牵制甚至解围;
袁崇焕在己巳之变中,也是沿途去追着后金军,意图抄到后金军之前,并且背靠城墙列阵
;崇祯十二年春,孙传庭也是奉命要抄在后金军之前,堵住出长城的路。
回到欧洲,这里用古斯塔夫的最后一轮作战来解释。1632年秋季,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在
纽伦堡附近集结重兵对抗,后来古斯塔夫首先后勤撑不下去,强攻受挫之后就把大军拆开
来后撤,分散就食;华伦斯坦也随后照做,并率主力入侵东北方的萨克森。
古斯塔夫认为时机可趁,于是十七天内率本部兵往东北方向急驰超过六百公里,沿途收拢
附近的其他小股部队(较慢的步兵和重炮晚两天到四天才到),企图突袭华伦斯坦,但后者
也已经收拢霍克(Holk)和帕本海姆的兵力,古斯塔夫因而退却。华伦斯坦认为古斯塔夫走
了,于是又分散兵力,结果古斯塔夫回头来攻,帕本海姆因此是在吕岑战役打到一半才带
骑兵加入战斗,帕本海姆的步兵晚上抵达的时候华伦斯坦已经没斗志打下去了。
看到关键了吗?兵力分分合合,如何取得足够的情报,如何用比对方早一步集中兵力,在
关键的地方发挥作用,这就是机动性的意义。兵力的分合,与后勤有关,也与战略上需要
转用兵力应付不同战线有关。
帕本海姆在1632年的作战更完全显示出机动的价值。他以哈默尔恩为轴心,不断攻城掠地
,进行类似游击战的活动。吕岑战役之前,他是从西属尼德兰的马斯垂克(八月下旬)返回
帝国境内,九月底途经帕特伯恩南折,该年第二次于赫克斯特尔痛扁敌军,接着北上在希
德斯海姆(十月上旬)退敌,最后才于十月底奉命东进增援华伦斯坦。
再回头来看默西。
1643年图特林根和1645年梅尔根特海姆战役,都是趁法军兵力分散,长途进行突袭,这两
场就不用多说了,前面古斯塔夫就是想要干类似的事情。
默西在死前的最后一轮作战,是由攻转守的典型:
1.内线调兵
因为法军与瑞典在战区内增兵,默西也相应的从东线的皇家陆军取得增援
帝国军享有内线作战的优势,这是他们能同时对抗法国和瑞典的一个原因
2.河防与隘口
由于法军不断以兵力优势进犯,默西必须仰仗地理屏障来迟滞敌方
双方会不断在不同的渡口和道路之间游移,分合不定,最后法军还是用兵力优势强行通关
3.互为犄角
默西加强各城镇的守军后,率主力部队尾随法军,使法军若要攻城,将面临腹背受敌
最后法军只好决定先打掉默西的野战军,但是默西选好战场已经设防了,因此是苦战
明清鼎革之际,板上讨论过的己巳之变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都可以看出机动力与情报的
掌握有多重要;欧洲三十年战争以降也有很丰富的运动战案例与相关理论。
其实要讲机动作战,蒂雷纳和蒙特库科利的1675年作战是最知名的范例,不过我对此不是
非常熟,建议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上网查相关资料。
作者: jason222333 (发呆)   2019-12-14 18:45:00
明军后勤很弱 会不会机动一半就缺粮譁变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12-14 19:40:00
明军不是机动力不足而无法阻截后金,问题是打不赢,后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明军就算追上后金也只是被打爆而已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12-15 10: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