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柴˙冯˙哈兹菲尔德 (1593~1658)
Melchior von Hatzfeldt
哈兹菲尔德是出生于德意志的贵族,家族掌握乌兹堡主教亲王的头衔与领地。他的早年生
涯不太明朗,大概在1620年加入皇家陆军的下萨克森步兵团,经历过德绍桥战役与布列腾
费尔德战役,1632年晋升上校,接下来仕途颇为平坦,隔年就当了副元帅,并于1635年得
到元帅头衔,也就是上将。
华伦斯坦在1634年被杀之后,高层有意让哈兹菲尔德担任军法审判官,负责兵变之后的肃
清与收尾,但是被他想办法推托掉。
他在1636年奉命从西发里亚战区率领约一万兵力东进,统领皇家陆军在波西米亚战区的所
有部队、同时兼掌萨克森陆军,力图整合帝国战力北进布兰登堡选侯国,一劳永逸将瑞典
陆军从北德剿灭,然而他在维茨托克战役中败给新教联军,被迫后撤。这是皇帝最接近大
获全胜的机会,然而他搞砸了。
虽然受到重大战略挫折,他仍持续驰骋沙场,于1638年的西发里亚战区接连大破普法尔茨
军与支援的瑞典军,粉碎普法尔茨政府以武力收复领土的希望;普法尔茨政府以及背后的
伦敦当局此后不再有能力干涉三十年战争的军事演变。
他接下来于1639年参与了图特林根战役,是役以巴伐利亚军为主的帝国军奇袭并大破法军
,以少量代价歼灭大半个兵团,成为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最惨烈的败绩。
此后数年间他主要在莱茵河流域作战,也曾驰援东线。虽然他面对法军的表现尚算良好,
窘迫的财政后勤与派系问题持续困扰着他,同僚的惨败更迫使他重建大半个兵团,最后科
隆政府批评他治军不严、部队习于劫掠而将他撤职,皇帝倒是决定找他回去东线主掌兵权
,临危受命应付恶化的战局。
不幸的是,哈兹菲尔德在1645年于波西米亚指挥帝国联军对抗瑞典的主力野战军,却在扬
科夫战役中承受战争中最严重的惨败之一,哈兹菲尔德本人也在溃退中被俘。虽然他很快
就被释放,此后数年间并没有再领军前线,主要执行外交与政治职务,直到三十年战争结
束的十年后,1657年皇家陆军支援波兰时他才被重新启用为主帅,以击败瑞典军结束军旅
生涯,隔年过世。
维茨托克战役的新教联军中有诸多将领是苏格兰人;普法尔茨军的将领也有不少苏格兰人
与英国人。他似乎与不列颠居民有点缘分。跟他交过手的英国与苏格兰将校,大部分都在
1640年代返回不列颠打内战,包含被他俘虏的莱茵河之鲁珀特亲王(被释放)。
[兵种] 步兵、骑兵
步兵团出身,但是在历次主要战役中经常是带着骑兵冲锋陷阵。
[战略] A~A+
战略能力表现优异,有能力判断对手的行动并相对应的进行部署,迫使对手在不利的战场
上行动。当对手犯下比较严重的失误时,胜负还没开打就已判定;即便面对第一流的对手
,他也有办法及时调整布阵抗衡。
[防守] B-~B
虽然能以有效的战略迫使对手进攻,但是未必有能力转化为胜利。在生涯最重要的两次会
战中,他都部署了防御性的布阵、试图挫败敌方的攻击,但也分别被瑞典军的声东击西策
略所误导,既设阵地不是被迂回就是遭重点突破,此外他经常眼光侷限于部分战斗而失去
对整个战场的控制、也没有给代理者缜密的作战计画,是个不太称职的防守作战指挥官。
话虽如此,考虑到他面对的是当代最顶尖的新教徒名将,且仍能造成敌军相当程度的伤亡
,或许不应太过苛责。
[攻击] B~B+
虽然会战前夕通常采防守部署,但是一旦开始接战,哈兹菲尔德往往会寻求战术上的猛烈
攻击。他不太会去分辨敌军的第一波部队是否为佯攻,总是试图抢先击败当面的敌军,希
望能够达到各个击破或夺取主动权,只可惜往往无法如愿。
在1638年的弗罗托战役中,哈兹菲尔德反而展现出较为冷静的调度,成功把新教军的前锋
击溃,迫使敌军主力断尾求生。
他似乎较擅长率领小规模兵团打运动战,大规模会战反而不是他的长处。
[攻城] B+~A-
他在1636年克复马德堡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并不算非常强,不过该城才刚击退过萨克森军
的一轮围攻,瑞典军主力经过时守军也有所整补与准备,哈兹菲尔德一个月就占领该城应
该算水准以上的表现。
[机动] A-~A
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方面都有能力应对敌军动向,重新部署兵力、梳理战局,抢先在敌军
占据有利位置。
哈兹菲尔德的问题是开始接战后,经常太早投入所有战力而没有预备队可用,这就使他的
机动力无用武之地。
[军政] B~B+
他经常指挥多国联军、也数次被赋予重建军队的任务,不过以结果论,他的统帅能力只能
算堪用。面对日益困窘的财政处境与己方部队屡次受挫,他努力筹措军饷、招募官兵,但
是其政治手腕与魄力不足以摆平派系与纪律问题。
他会是个优异的副将,但并不适合担任主帅,尤其当他的对手是举世无双的瑞典劲旅,更
暴露出他的缺失。
下回介绍哈兹菲尔德在西发里亚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