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萨尔浒的行军(二)参考文献、地图

楼主: carsen (carsen)   2018-11-03 13:24:33
萨尔浒之战的史料、资料、论文等参考文献中,一部分涉及了兵力、时间、道路与
地形等等,这些内容与行军相关,以下略作简介:
▌明方史料
明方史料其一是《明实录》的《神宗实录》,为明朝官方记录。目前有两个机构提
供全文,分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login.html),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http://sillok.history.go.kr/mc/main.do)。
其二是程开祜于万历四十八年编纂的《筹辽硕画》,收录明朝邸报相关奏疏,内容
丰富,可以和实录互相对照。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提供书影,此版本来自《国立
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5236)。
▌清方史料
清方史料其一是《满文老档》,最原始的版本目前尚没有完整汉文译本,但早年由
广禄与李学智翻译的《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已包含萨尔浒之战的范围[1]。由于
《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较不通行,因而本文引述以吴元丰主编的《内阁藏本满文
老档》为主[2],并以前者补充。
其二是较为突显皇太极战功的《清实录》,包含《满洲实录》和《太祖实录》,
目前有多种版本,前面提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都
提供全文;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也提供康熙年间的《三朝实录》书影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toho/html/N013top.html)。
本文引述以祁美琴与强光美编译的《满文〈满州实录〉译编》[3]与《三朝实录》
为主。
▌朝鲜史料
朝鲜史料其一是《朝鲜王朝实录》的《光海君日记》,为朝鲜官方记录。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http://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do)均提供全文。
其二是李民奂的《栅中日录》,记载朝鲜部队与刘綎的行程和战况,可以和实录
对照,韩国古典翻译院提供全文。(http://db.itkc.or.kr/dir/item?itemId=
MO#/dir/node?dataId=ITKC_MO_0309A_0060_010_0010)
▌专书论文
对于时间、地形等行军相关内容着墨较深的专书,是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的《明と
清の决戦》[4],主笔者为阿南惟敬;他的《清初军事史论考》也收录相关论文[5],
包含〈サルフ戦前后の満洲八旗の兵力について〉等等。
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也注重兵力部署与后勤、地形的关系[6],他举出
数项值得探索的问题,例如陈王庭批评杜松报告是否可信等等。附有注释的论文
最初刊载于《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而之后刊载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与《历史
月刊》第131期的为一般文章,两种版本的内容略有不同。
▌地理里程
顾祖禹于清初的《读史方舆纪要》第38卷〈山东八〉记述辽东地理,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出版的稿本[7],内容引述了明代《舆程记》,记载明军各路线的行经地点
与道路里程。虽然古代路程未必精确,但仍极有参考价值;王崇武〈论万历征东岛
山之战及明清萨尔浒之战〉即引述《舆程记》对照各方史料以厘清矛盾。中国哲学
书电子化计划提供全文(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00361);
由于稿本书页破损,使得有些文字脱漏,例如全文版本抚顺路的“六十里至拖东寨”
按书影实际为“又十里至拖东寨”。
明末陆人龙的小说《辽海丹忠录》在第十七回也叙述了和《读史方舆纪要》相似
但稍有不同的地点与里程,可以互相对照。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提供书影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das/meta/M2016092012065459873.html)
,维基文库提供全文(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辽海丹忠录/17)。
清代乾隆《钦定盛京通志》第33卷〈各路程站〉收录奉天到兴京的驿站与里程,
哈佛图书馆提供书影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47717917$1307i)。
清末由孙长清、刘熙春于1906年编纂的《兴京乡土志》收录兴京地点、里程与地图。
而李廷玉、傅疆于1907年前往长白山调查,之后撰写《奉天边务辑要》,书末附有
〈行程纪略〉表列沿途地点与里程。均可以和地图互相对照。1925的《兴京县志》
亦收录兴京地点、里程。
日本关东军于1932年曾测试南杂木到新宾之间的卡车运输,途经上夹河、马尔墩、
木奇、永陵街(赫图阿拉)等地,记录了附有地图的报告《関东军野戦自动车队
行动详报 巻1 昭7.10.11~7.11.2》(JACAR Ref.C14030408300)
,包含里程、路况、涉渡的河流等等,可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取得。
▌地名研究
当时的许多地名,现今已不知位在何处。早年今西春秋的〈Jusen国域考〉逐一
探讨可能地点,绘有示意图。
而当地学者也进行许多实地探查,例如傅波主编的《抚顺地区清前遗迹考察纪实》
收录〈雅尔哈、代珉、扎喀三关〉、〈抚顺关与抚顺马市〉、傅波与王平鲁〈萨尔
浒战役北路战场考察纪实〉、傅波与张德玉〈萨尔浒战役东路战场考察纪实〉、
曹德全〈界藩山即铁背山考〉等等,附有地图。而考察刘綎与朝鲜的行经路线,
还有王丛安〈桓仁县境最大的古战场--细说萨尔浒大战的东线之战〉、曹文奇
〈萨尔浒之战东路军古战场考察〉、张其卓〈关于萨尔浒之战明东路军在宽甸境内
行军路线之考证〉等论文。有些地点目前尚无定论[8]。
▌地图
地图标示了聚落地点与地形起伏,以及山川、道路的走向,可以辅助理解战役过程。
《筹辽硕画》首卷附〈辽东图〉;明末陈组绶《皇明职方地图》收录〈全辽边图〉
,法国国家图书馆提供书影
(https://gallica.bnf.fr/ark:/12148/btv1b55009451t/f258.item)。
乾隆年间增补绘制了《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蹟舆图》,概略标注山川地点。
各地方志也附录地图,例如乾隆《钦定盛京通志》首卷的〈兴京图〉
(http://nrs.harvard.edu/urn-3:FHCL:11675342?n=21),以及《兴京乡土志》、
《兴京县志》、《桓仁县志》、《宽甸县志略》、《抚顺县志略》等等。另外,
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13年发行《奉天省全图》。
二十世纪上半叶测绘了具有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对于研究城池、道路颇具参考价值,
特别是萨尔浒周边现今已没入水中。抚顺、营盘(萨尔浒)、木奇、永陵街等地
有五万分之一和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地图,清河、宽甸等地有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
地图。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地图
(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loc/,查询方式为选择Title = 地图名称)。
五万分之一地图名称
 三岔子   │上丰马州、上年马州│    │     │
 ──────┼─────────┼────┼─────┼───
 抚顺、抚顺县│营盘       │南杂木 │苍石   │
 ──────┼─────────┼────┼─────┼───
       │东社       │汤图伙洛│木□(木奇)│永陵街
 ──────┼─────────┼────┼─────┼───
       │马郡?(马郡□)   │西厢小堡│     │
 ──────┼─────────┼────┼─────┼───
       │清河城      │富家楼子│     │
(木□无法用Title查询,可改为Digital_File_Name =
20061218___G7830_S50_J31___179)
十万分之一地图名称
 通江口   │开原 │    │
 ──────┼───┼────┼────
 铁岭、铁岭县│大甸子│    │
 ──────┼───┼────┼────
 抚顺    │营盘 │永陵街 │新兵堡
 ──────┼───┼────┼────
       │清河城│平顶山 │旺清边门
 ──────┼───┼────┼────
       │   │草帽顶山│桓仁
 ──────┼───┼────┼────
       │   │宽甸  │太平哨
 ──────┼───┼────┼────
       │   │    │昌城
目前也有多家机构提供数值高程模型(DEM)下载,可以汇入GIS工具产生等高线与
立体地形,USGS EarthExplorer提供ASTER GDEM v2、SRTM GL1等等
(https://earthexplorer.usgs.gov/)。Axis Maps采用SRTM提供线上等高线地图
(https://contours.axismaps.com/),本文的地形图均来自此机构。
▌参考资料
[1] 广禄、李学智译注,《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第一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研究所,1970),页109-118。《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第二册(台北:中央研
究院历史语研究所,1971),页88-137。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编译;吴元丰主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太祖朝汉文
译文》(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页25-34。
[3] 祁美琴、强光美编译,《满文〈满州实录〉译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页199-235。
[4] 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明と清の决戦》二版,东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1972。
[5] 阿南惟敬著,《清初军事史论考》,东京:甲阳书房,1980。
[6] 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明史研究论丛》,5(江苏,1991),
页174-196。
[7] 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亦收录在
《续修四库全书》第602册。
[8] 例如清河路的鸦鹘关,曹德全〈明代鸦鹘关及其附近边墙的变迁〉、梁志龙与
靳军〈明代鸦鹘关考〉与陈山与刘明〈明鸦鹘关考〉等论文,分别提出不同见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