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明朝万历为何没有援救琉球?

楼主: Fed (让青天白日普照大地)   2018-07-17 21:46:12
钱纹戍山~
在讨论万历援朝/壬辰倭乱/文禄庆长之役时,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万历年间 一石米大约银6钱,十两金=100两银=166.67石大米
明石约59.2公斤
丰臣年间 一个十两金大判=40~50石大米
日石约30公斤
也就是大明的金银价值居然是日本的7倍左右!
其背景是从1560年到1600年日本的白银年产量平均为200吨
金产量也高达0.8吨~1.2吨。
在当时日本是金银大国,其影响就是追求金银的军火商或工匠,
更有意愿与日本做生意。
影响所及,日本战力的确不可轻忽。
甚至日后 国姓爷能凭几个孤岛对抗清军,也赖其透过与东南亚和日本的贸易
获取大量金银,并因此得以自欧洲各国商人处大力购买火炮枪械不无关系
====
明清相同犯的错误就是以海禁来维持稳定。如果全面开放
反而是倭寇、明郑的货物不再奇货可居,无法换到大量金银
同时金银的流入,会让明清政府的采购案更吸引各方奸商与能人。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8-07-17 22:01:00
明石约59.2公斤,宅在家修船缺乏运动所以有点月巴(错棚)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8-07-17 23:50:00
茶叶跟丝绸就够好赚了吧
作者: kpier2 (条汉子)   2018-07-18 01:33:00
现实告诉我们,真金白银太过倾斜集中早晚出事...而明清的商贸在明星商品加持下几乎造成金银的流入>>>>>>出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08:34:00
问题在于天朝没有想要采购什么洋物天朝上邦无所不有,外夷来华抢购但天朝只需其金银,无需其器械巧技。
作者: Oswyn (Oswyn)   2018-07-18 09:09:00
朝廷不想要不代表老百姓不想要,但过于限制通商或锁国最后都导致贸易不平衡与科技落后,中国与日本最后都尝到苦果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09:44:00
即使被强制开国后,百姓也不爱洋产品百姓只要外来的金银。贸易失衡与科技落后不易改变其实是需要政权去推动洋务改革即使是从皇帝皇族开始带风向爱洋玩意也是有也有效果。当初明末没海禁,就已经失衡严重船开进港几乎都是空的,只载白银来因为市场不想要其他东西明朝中期以后白银疯狂流入因为银是中原民间长期唯一想要的商品
作者: Oswyn (Oswyn)   2018-07-18 10:14:00
明末还是有海禁,隆庆开关只是开放单一港口通商并没有全面通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8 10:17:00
结果是一样市场供需决定贸易品项外来的明星商品是白银。同时具有商品与货币特性
作者: wuchianlin (chianlin)   2018-07-18 23:00:00
中国如果开放贸易的话可以倾销物品给日本,平衡金银汇率的问题。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8-07-19 02:07:00
这恐怕有另一个困难点... 当年日本最想要的商品是铜钱白银换铜钱这样噜过来噜过去其实也就是绕了一圈而已大明和日本之间再怎么贸易通畅也很难有什么积极的效果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8-07-19 02:29:00
日本也有铜矿,其实可以刻意用铜换铜币的政策,不过这是后见之明,要明朝也知道日本有此丰富资源,日本也想到这样有如委托明朝铸币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8-07-19 02:38:00
印象中日本自己的铸币技术是真的没怎么发展过...当年所谓银两也只是盖上官印模具 重量都不固定的兑换铜钱的时候还要先秤过 所谓"银座"就这么来的要他们直接自铸铜钱本来就有困难 或说成本不合啦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7-19 07:30:00
有铜矿和有铜钱是两码子事;古中国铜钱外流主因之一在于铸币技术高于周边国家,使其铜币"信用可靠"。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9 08:23:00
那是古时,明朝自己都放弃货币自主,改用外来白银只靠铜币在后来也无法支撑庞大经济体。所以局部搞铁币,铁笨重导致纸币,纸又乱印明钞很快信用破产,民间宁可要白银银原本是保值商品,最后官方放弃对抗市场力量打不赢禁不了就加入它,让白银货币化银两虽盖官印,但长期商品与货币定位模糊。导致银铜双轨失败。银的商品特性导致市场缺银时,更要囤银等涨价市场不缺银时,也可囤银商品以保值。即使加收日银,其货币体制太原始太鸟,没解决问题银贵不是缺银,而是被权贵大量窖藏保值了明朝官方已放弃对抗市场力量,放弃铸币权。代价很大,等真正缺钱时也失去动员资源的能力缺饷的维稳力量,反而变成起义力量之一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8-07-22 01:23:00
我是完全不能理解,明朝到那时候既然已经是以征收白银为纳税货币.为何不拿征收来的税银铸造银元?这样就能够在银元成色上动手脚增加政府的货币收入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7-22 09:11:00
我只能说楼上对于贵金属货币有很大的误解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22 12:55:00
不同质量,自然有不同价值。银是商品也是货币民初两元并行,自然产生大宗交易时各劣质银币折让为两铸币也有额外损耗。价值却无增加,只是标准化尤其银的来源极端依赖外来输入,即使有官币那也只占民间财富流通储存方式的零头无法禁止洋银使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