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浅谈三十年战争的部队战力[9]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6-12 10:25:53
决战斯模棱斯克
即便在瑞典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停战后,东欧的战局依然涉及三十年战争。自认时机已到的
俄国在1632年向联邦宣战,希冀夺回混乱时期的失土,并且与前几年互通声息的瑞典积极
合作,意图东西夹攻联邦。
两度亲身体验联邦战力(利沃尼亚战争、混乱时期)的俄军理解到本国传统部队的平庸,因
而高薪雇用因欠饷而离开瑞典与北德新教部队的军官。这批人数将近两百人、无论在训练
或经验上都在水平以上的干部,遂协助俄国招募西欧佣兵,并积极训练俄国的新兵,成立
采西欧编制与战术的部队。
俄军宣战的时刻对联邦来说相当糟糕,由于正逢老国王过世,议会需要处理诸多事项。幸
运的是,新任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具备充分的政治与军事才干,说服联邦议会批准前所未
有的军事预算,建立强大的野战部队,救援遭俄军包围的斯模棱斯克。
斯模棱斯克战争的主轴在于双方新旧混编部队的激烈交战。俄军的新式部队包含西欧式步
兵、龙骑兵和手枪骑兵,在此之外也包含旧有的射手军和征召骑兵;联邦军在翼骑兵、轻
骑兵等传统部队之外,也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西欧式部队。这场交战最后以联邦军大获全胜
告终,俄军主力虽然装备超过一百五十门火炮,最终仍因骑兵劣势而无法突围,几乎全军
覆没。
俄军在1630年开始筹备新式步兵团和龙骑兵(当时欧洲把龙骑兵算入步兵类别)之后,尽可
能让每个连都装备一门团部炮,这些火炮大部分购买自西欧、少部分自行制造。换言之,
一个八个连、千余人的步兵团,可装备有六至八门火炮;十二个连的龙骑兵装备有十二门
火炮。联邦军则充分发挥骑兵和兵种协同优势,切割俄军防线、占领制高点,在最关键的
查沃隆科瓦山争夺战斗中,联邦军在四天内伤亡七百人,俄军则死伤两千余,显示出俄军
虽已取得野战防御的能力,仍无法在攻击中击败联邦军。
俄军惨败后,瑞典和鄂图曼都无意与联邦继续作战。瑞典被迫同意退出普鲁士,鄂图曼则
允诺停止边境上的冲突。瑞典撤离普鲁士地区,虽然进一步造成收入下滑,却让瑞典得以
将兵力集中于北德,挽救因第一次诺德林根会战而濒临绝境的战局。
沙皇俄军(1630~1648)
部队:骑兵B 步兵A 炮兵A 协同B
作战:进攻B 防御A 机动B 后勤B
波兰立陶宛联邦陆军(1630~1648)
部队:骑兵S 步兵A 炮兵B 协同S
作战:进攻A 防御B 机动S 后勤B
斯模棱斯克在开战时仅有守军千余人、32门火炮,开战后经过紧急动员,达到三千余人、
一百七十门火炮,成功抵御俄军十个月的围攻。俄军因为运输困难,直到联邦陆军反击前
仍只有十五门重炮抵达前线,导致未能抢先攻破该城池。
斯模棱斯克原属俄国,联邦在1611年历经二十个月的包围,终于攻陷该城。联邦政府将城
池修复并强化,使该城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虽然后金军在1633年已有约二十门红夷大炮
,倘若碰上此等坚城,恐仍束手无策,唯有长期包围一途。
第一次诺德林根战役(1634年)与其影响
1634年,瑞典─北德新教联军在第一次诺德林根战役中惨败,两名主帅之一的古斯塔夫˙
霍恩被俘,另一名主帅萨克斯威玛的伯纳德向西北方转进,接受法国雇用。瑞典和北德的
经济已逐渐疲乏,1633、1634年数次发生譁变,此次大败进一步导致许多新教邦国向皇帝
求和,瑞典战局陷入低潮。
第一次诺德林根战役证明了皇家陆军和西班牙陆军在防御反击战术上的成功,虽然瑞典军
仰仗迂回奇袭策略和集中攻击战术,一度攻占关键的山头棱堡,却在拉锯战中损失惨重,
并旋遭逆袭而败退。华伦斯坦利用防御工事抵销敌方远程火力、善用己方的重骑兵反击的
策略,持续为皇家陆军所采用。
瑞典陆军在兵败溃退、盟友背离之下,重新审视自身的部队素质和战略方针,决定重新塑
造出精良而规模有限的陆军主力,缓解金融瓶颈、巩固波罗的海南岸的桥头堡。西班牙军
队和皇家陆军虽然取得大胜,却也都推动大规模的改革,皇家陆军实施了行政重整和缩编
,利用布拉格和约整合帝国内的独立军事体,仅保留选侯国的独立性;西班牙则企图将下
辖各行政体规划为“武装联合”,透过划区分防、集中指挥权,减轻卡斯提尔本土的军事
与财政负担。
各国的改革未必都能取得正面成果,即便是较成功者也无法在短期内获胜,但是战争确实
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演进和发展。
就整体战局来说,第一次诺德林根战役的最关键结果,却是法国终于正式参战。一直苦心
拖延直接参战时刻的法国,虽然在三十年战争前期打过一些内战和区域战争,也持续给予
反哈布斯堡阵营金融援助,毕竟没有真正卷入高度的消耗之中,此时方才动员积蓄多年的
国力。
然而法军已经多年未体验大规模战争,军政体制骤然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仅差强人意,更
于遭到多次痛击,直到战争末期才真正成长为第一流的劲旅。
附注:明朝与俄国的西欧教官
崇祯二年,来自澳门的葡萄牙六名炮手抵达华北,成为孙元化训练登莱和东江诸岛共三、
四万官兵的顾问。登莱和东江的部队几经训练后,成为明朝可能仅次于关宁军的劲旅,可
惜因管理失策而爆发多次兵变,在严重削弱后被后金攻陷各据点,未能充分发挥成果。
同样在1630年前后,俄国聘用约一百九十名军官,为首者是曾在瑞典陆军担任上校的苏格
兰佣兵。徐光启、孙元化等人仅阅读过少量火炮与要塞学著作,聘雇的西欧军事顾问也仅
为寥寥数名炮手,晚明引进的西方兵学遂侷限于炮兵和要塞技术。
已知晚明炮学主要源自于1600年代以前的西班牙与意大利军事著作,这代表教会人士有机
会接触到1590年代出版的大量西班牙兵书,可惜不知道是澳门当局并未收藏,或者晚明官
员对于自身军制较有自信,似乎未见相关的翻译与应用。
作者: zwy (瑞士刀)   2018-06-12 11:27:00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8-06-12 11:51:00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8-06-12 12:49:00
有看有推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8-06-12 13:08:00
这种战时改革,西方都很少遇到被裁部队变成匪患,国内既得利益者的大反弹,军队叛变造反的反改革力量吗?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18-06-12 16:22:00
回复楼上,我猜当时欧洲民生不差,部队被裁还可以从事其他农工商产业活口(不打仗但国家也需要生产力)这只是我想到的可能原因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2 16:34:00
欧洲分裂各国到处有冲突需要雇用士兵有时雇主没任务还要帮外军找下份工作不然雇佣部队没事占地收过路费不罕见
作者: SidChen (喜德陈)   2018-06-12 16:42:00
回四楼,17世纪雇佣兵在军队中仍占有一定比例而且当时欧洲就如同楼上说的一样,三十年战到处都在打仗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2 16:45:00
至于经济力无论东西一直是打仗关键...西方也是有夸张的十字军欠粮饷船费就把自己人的君士坦丁堡打爆....
作者: Stabberlol (Stabberlol)   2018-06-12 21:54:00
欧洲士兵变bandit超多的好吗.....
作者: Enolagay (飞来飞去)   2018-06-13 00:17:00
赞赞赞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8-06-14 10:18:00
我觉得雇佣军与常不常备,其实没关系。荷兰与古2爷也是雇佣兵,但长时间雇佣,成了常备军
作者: ImprovingMe (改善自己)   2018-06-22 22:1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