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杀戮 on killing 09 群体效应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17 16:45:11
杀人的不是个体, 而是群体.
"作战部队通常在伤亡率达到50%时会瓦解, 此时的特征是拒绝杀人的士兵逐渐增加...随
著同袍与同龄人一个个消亡, 他们杀敌的动力与意志也逐渐蒸发."
- Peter Watson, <War on the mind, 1978>
许多研究都显示, 促使士兵执行那些凡是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干的事- 赴死和杀敌- 主要是
靠着对同袍负责的情感. 另一名学者Richard Gabriel指出- 在作战时, 生死与共的士兵
间的连结比夫妻还要强. 一支部队伤亡惨重时, 通常也是战败的时候, 精锐部队也不例外
. 这是这些部队会变成一支集体忧郁与冷漠的团体. 由于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紧密, 当群体
瓦解时, 有可能导致个人忧郁或自杀. 而这也能解释历史上那些集体投降的群体之后决定
集体自杀- 像是二战期间的日军.
在人际关系非常紧密的群体中, 同侪压力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 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愿让同
袍失望. 一位越战老兵就直接了当地说: "不管受过多少训练, 第一个念头就是活下去...
但你就是没法掉头就跑, 同侪压力, 懂吗?" 而这心理早在拿破仑时期就有大量的描述,古
早时罗马人也是用同样的心理机制, 让士兵能在黄金鹰旗下承受一波又一波的蛮族的冲锋
.
马歇尔自己就发现, 将一支残部强制整编到其他部队实在没什么价值, 但将原本同一单位
的士兵一起放在另一个单位下就比较有用. 如果士兵能身处在自己的群体内, 那他作战时
愿意杀人的机率就大幅提高, 反之就是补充兵一个又一个零散地编入部队后, 效益都相当
低劣- 最好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的德军和美军, 平均来说前者的战斗意志远胜后者, 许多
德军部队即使伤亡率达到70%依然能血战到底, 但美军超过10%就很可能后撤.
法国人Ardant du Picq总结他的观察: "四位勇敢的人, 如果都不认识, 就不敢攻击狮子;
而四个不那么勇敢的人但彼此熟识, 知道彼此会互相帮助, 就会毅然发动攻击. 这就是军
事组织学的精要."
群体间除了责任感外, 还能制造出一种匿名感, 让士兵更愿意杀人.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
还会引发无意义的大杀戮, 像是卢旺达大屠杀和最近的罗兴亚大屠杀. 动物界都有过类似
的事情- 狼群杀戮的瞪羚数量远超过牠们需要的数量; 狐狸在暴风雨时大量滥杀海鸥. Be
n Shalit指出- 动物世界和人类中这种大量杀戮, 大部分是以群体而非个体的方式进行.
心理学家很早就知道群体的匿名效果, 会制造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像是帮派和部队的环境能让成员干出单独时绝不会干的事- 像是拉丁帮派遇到黑人走错
社区, 就一拥而上把他宰了.
现代警察非常了解这种群体责任和匿名机制, 受训时就要学习切断两者的关系. 例如他们
会在审讯时孤立个体, 让他们产生自己该负责的想法, 也能减少他们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
.
当然光靠群体效应也无法保证士兵一定能有攻击行动- 极端点的例子就是把一群和平主义
者或嬉皮凑在一块, 那他们集体呼麻唱歌的机率远大于拿起枪杆子去杀敌. 群体要能杀人
, 要有正当性外还要做足教育, 让个体融入并认同群体才能发挥功效.
马战车, 方阵, 火砲和机枪- 军事史上群体的角色
自古以来的军事史都能发现这种个体与群体交互影响的过程. 传统的军事史家经常不能理
解为何马战车(chariot)能称霸战场数百年-即使在骑兵兴起后依然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这种工具在效益上实在不能称得上多优秀, 但检视战车能创造的心理优势, 就能理解其中
的奥妙- 它是军事史上第一种多人操作装备(之一).
马战车的优势有几种- 箭手的弓箭能创造出物理距离, 箭手的贵族或上层社会身分创造出
社会距离, 而追击时攻击背后能有心理距离, 而最关键的是- 战车至少要两人才能操作,
一人驾车, 一人射箭或掷矛. 这种分工合作创造出的责任分散和二战的机枪手开火率100%
是一样的- 两者一般情况下都需多人操作.
方阵崛起后, 成为新一种的大型集体操作武器系统. 希腊方阵虽不像后来的罗马军团有更
严密的领导统御系统, 但一样能产生集体匿名效果, 而每个士兵彼此的距离如此近, 也能
产生高度的同侪压力和彼此监视效果.
等到火药跃上舞台后, 最有效的武器系统其实是多人操作的火砲(成熟化后). 在三十年战
争中, 新教军和皇家军都先后把轻型野战砲部署在团级甚至以下的单位, 成了战场上的大
杀器. 在随后的拿破仑时期, 在步兵效益低劣的情况下, 砲兵却往往能制造出战场上超过
50%的伤亡人数. 在一次大战中的机枪, 其实也只是延续早期火砲的直射/中距离杀伤功能
.
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遭遇战中, 还是有士兵并不受群体的影响而放过对手一马. 但大部分
士兵决定开杀戒或行动时, 群体确实能发挥影响力. 鼎鼎大名的 Andy Murphy 在一战中
以一人之力对抗德军一个连, 获颁荣誉勋章. 当记者问他动机为何, 这位勇士简洁俐落地
回答:" 因为他们杀的是我朋友."
作者: elmotze (On my way)   2017-09-17 16:56:00
守护与复仇的心态可以压过对杀人的抗拒感, 大概是这样.
作者: leoamyp4 (leo)   2017-09-17 16:58:00
这一个系列的文章真不错 很恐怖 但是很实在很多话都讲到心理 推荐得很好 晚上打算去买这本书感谢R兄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17 17:09:00
抄书和随手翻电子论文而已 感谢这些作者吧 他们才是贡献卓著 哈哈
作者: sf073271659 (呆头尧)   2017-09-17 17:38:00
先推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17 17:44:00
说实在 这本书的论点我只能同意50% 我觉得NKN说的比较接近真实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17 19:04:00
这牵扯到现代社会对暴力的潜移默化但起码本书提供大量数据和引用文献还是有参考价值之后也会讨论到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
作者: Victory2 (Victory2)   2017-09-17 23:20:00
推!
作者: a435007 (阵雨)   2017-09-18 01:51:00
这一系列我当兵的时候莒光课都没教过 唉..
作者: Minegun (Minegun 麦肛)   2017-09-18 08:55:00
长知识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