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船只设计的演进
16世纪末期出现了盖伦帆船;虽然早期的盖伦帆船如同老式卡拉克帆船那样,还是保留高
耸的前后艏艉楼,妨碍了航行的性能,但在设计上比起卡拉克帆船还是有所进步的。艏楼
从船艏稍向后移,其前方伸出船艏斜桅,这使得盖伦帆船能更贴近风向行驶,减少了风吹
向艏楼造成船只意外转向的机会。
船尾从圆型改为垂直且较窄的型状,这样更能支撑艉楼的重量;艏楼前方的船头以渐细的
形式向前延伸,并摆上有装饰的船首像。1575年建造的复仇号改良式盖伦帆船把船只设计
推向新的水平。这艘英国船有着较小的尺寸与吨位(好操作)、较高的长宽比(降低水阻)、
与较低的上层建筑(艏艉楼被被削平了),所以也被称作削平式盖伦帆船。
17世纪的帆具也比16世纪有所进步;风帆也被修剪成较平坦的形式,前桅和后桅也使用了
辅助帆,能更有效率的利用风力以加强航行能力。艏桅上帆被挂在船艏斜桅上,这种新的
方帆被使用到艏三角帆登场为止。能被降下的下桁快速的传播到其他国家,它能让下桁延
者桅杆落下,让船员在必要时可以迅速降下风帆。艏楼前方的前桅向后移动,穿过艏楼上
甲板而竖立著。
船壳形式也有所改变,在水线附近较宽、但越往上越往内缩;这让加装在两舷的火砲能尽
量靠近船中心线,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这种向上内缩的形状也增加了一项优点,让登舰
肉搏更加困难。
盖伦帆船在17世纪早期并未被普遍接受,老式的卡拉克帆船仍是大行其道;英国海军部的
官员拒绝移除前后艏艉楼,因为那会使得“王后与陛下的船”看起来只是只普通商船;这
种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可以解释为何1588年时代的许多主力舰仍然在20、30年后服役。但
时代还是往前推进,最后盖伦帆船还是取代了卡拉克船。往后的盖伦帆船虽然尺寸不一样
,设计哲学有所变化,但这些特点仍被继续延用,直到全装帆船消失。
风帆时代的铸炮材料主要是青铜和铁。青铜较铁轻五分之一左右,熔点低,易于铸造。材
质韧性较好,炸膛往往只是炮身开裂,而非碎片四溅。铸铁材质较重,熔点高,铸造难度
大。如有瑕疵,往往在炸膛时造成惊人的伤亡。因此,铸铁炮往往较同等威力的青铜炮管
壁更为厚重,以降低炸膛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了其重量。但铸铁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价格低
廉,16世纪中期价格约为青铜的五分之一,至17世纪中后期甚至只有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于此原因,16世纪财政拮据的英国首先开始对铸铁炮持续投入研究,至17世纪末,海军
规模的扩张已使任何一支海军都无力承担以青铜砲为主的火炮数量需求。当然铸铁的技术
也持续进步;16世纪中,铸铁只能用于轻型火炮,至17世纪中期已能铸成24磅加农炮,至
17世纪末已能铸造36磅大炮。
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无敌舰队之役中的英军已使用四轮炮车,可以实现战场上较为便
利的再装填。但小约翰.F.吉尔马丁教授指出,这种想像并没有任何文献证据;按照时
人对海军战术与舰炮发射的描述,其情形显然并非如此,再装填仍需从战斗中撤离,这也
是为何英国舰队于1588年无敌舰队之役用8字型驶进与驶离战场。战场再装填逐渐实现,
大致要到1620至1630年代,因为直至1617年的战斗训令仍要求发射一轮后撤离战场。从16
世纪末到17世纪,射速保持着稳定上升的趋势;1588年无敌舰队之役中的英国战舰每小时
可发射1~1.5发;到了第一次英荷海战时,每小时上升到4发炮弹。
1558~1636英国海军战术的发展
对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早期欧洲列强的风帆舰队战术,我们了解是不多的。简单来说,侧
舷射击战术的发展是落后于造船技术与武器进展。尽管侧舷摆上大量的火砲,使用侧舷射
击应该是最合理的安排,但如同16世纪的海战一样,当时舰队仍是排成一队横列为战斗队
形,其主要进攻方式还是发射舰首的火砲,希望进行一对一的单挑,然后用接舷登船做为
结束。然而,未了避免西班牙步兵登船。英国人发展出一套最大化使用炮火的战术。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似乎对英军战术已有相当认识,他在写给1588年无敌舰队司令梅迪纳
.希德尼娅的信中说:
“敌人在火力强度和弹药补给的数量上占有优势,所以他们将会与我们保持距离。我们必
须发起攻击,在近距离抓住敌船,然后尽你所能继续以这种方式作战。要小心他们会占据
上风处,然后击沉我们。”
根据当时沃尔特.雷利爵士与他的堂弟威廉.乔治爵士的命令,英国战舰排成数个纵队,
在各队旗舰的带领下,由上风处驶向无敌舰队,在火绳枪射程(150~200码)内开火,然后
转向驶离,如同画出一个阿拉伯数字8。 另外英军还使用了8艘纵火船。虽然没造成直接
西班牙舰队的损失,但他们对敌人造成了相当大的混乱,甚至引起恐慌,导致接西班牙舰
队从加莱锚地撤出,失去了凝聚力和控制力,再也没能恢复过来,然后在第二天的台风中
损失惨重。
英国胜利的教训在欧洲散播的很慢。例如在1592 年,意大利人由基尼由.坚提里尼
(Eugenio Gentilini)的教科书《完美炮手》(The perfect bombardier)仍然宣称“海军
的用处不是在远距离砲击敌人;应该是撞击并登上敌舰。”
虽然1618年某位英国海军部官员说道:“经验教导我们在今天的海上战斗中几乎不可能登
舰肉搏…而主要是依靠大型火砲击毁敌人的帆桅,撕裂、打歪、洞穿敌舰,因此陛下海军
的优势依靠的是,在船只负载的极限上,维持足够数量的重砲装备。”但没什么证据说明
这样的建议有被遵循过。英国海军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失去伊莉莎白时代的锐气,查理一
世以建造少量、巨大、华丽的重型战舰来夸耀武功,以宣示英国在北海的主权;但实际上
那些华丽的战舰灵活性很差,冬天和海况差的时候都无法出海。以海上君主号来说,它号
称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战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排水量达到1600吨的三层甲板战舰,设
计制造于1636年,然后在1637年10月下水,舰体长51米,宽14.7米 ,高23.17米,船上的
雕刻都由宫廷画师凡·戴克亲自设计,并全部包了金箔,这艘超级战舰花费了66000英镑
,这个数字足够造出11艘装载着40门火炮的战舰。在设计师菲尼亚斯·佩特父子的原本规
划中,海上君主号应当只安装90门火炮,但查理一世将火炮的数字增加到了104门,其中
有24门铸铁炮是当时口径最大的火炮,可以发射42磅实心弹,所有火炮的重量加起来一共
有153吨之多,由于火炮太重,影响了战舰的机动性,威廉.蒙森爵士对它的评价是几乎
无法操纵;1660年,海上君主号被迫减肥,一层炮甲板被拆除,改为两层甲板。
这些作为的影响就是查理一世时代的海军行动就是一场场的灾难,主因就是战船的设计不
良,在北海难以驾驭。1625年10月远征西班牙加迪斯的英国舰队总司令爱德华.塞西尔子
爵尖酸的评论道:“我发现那些大船(尤其是比较老式的)的火砲都超载了,不适合攻击性
的作战,比较适合窝在家里防御”。他的旗舰,皇家安娜号和皇家方舟在西班牙海域难以
航行,必须把一堆装备丢下海。所以他建议“船要小而坚,不要华而不实,比较适合“旅
行””。然后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王室收入与海军军费在税收上与国会发生冲突,引发了两
次内战,最后的下场就是被克伦威尔吊死。
注:斯图亚特王朝时代的战船分类并不是18世纪时一二三级战列舰、四五级护卫舰的分法
,它分为四级,基本上是以船员数量而不是吨位与炮数来分类。1660年后开始改用火炮数
量来分类。
等级 船只类别 武装
1 皇家船(Royal Ships) 安装42~55门火炮
2 大舰(Great Ships) 安装38~40门火炮
3 中型船(Middle Ships) 安装30~32门火炮
4 小型船(Small Ships) 少于30门火炮
战术的演进也一样缓慢;子爵于1625年颁发几条训令,其大意如下:
1.舰队由三支分舰队组成,每支分舰队12艘战舰,其下又分为三个分队,每队3艘战舰;
另外还有3艘的战舰作为总预备队。以三艘为单位进行攻击和撤离。
2.一道参与远征的盟军荷兰舰队被布置于英国上将的右舷(这是较尊贵的位置),执行他
们自己的阵型与命令。
3.舰队总司令被布置于前卫而非中央。
4.中将的分舰队位于英国上将的左舷,后卫的分舰队则作为总预备队。对战斗方法并无特
别强调,除了每支分舰队的9艘战舰“应该按照舰队表的分组,以三艘为单位进行攻击和
撤离
5. 如果敌舰逃跑,各分舰队指挥官应紧随其后,并派出分舰队内相当数量的、最为合适
的战舰进行追击,击沉或夺取逃跑的敌舰。但若没有分舰队指挥官的指挥,任何战舰不应
进行此类追击(预防舰长们为了战利品擅自展开追击的行为)。
6. 若敌军陷入混乱,我军后卫舰队应以全部兵力投入并继续交战直到取得战果。
7. 从上风发起攻击,上将对付敌军前锋,中将对付中军,少将对付后方追击的敌舰。
这些命令在作战会议上被批评太过理想化,有人说到:“分析这些训令,我们可以发觉其
实跟陆军的战法并无两样,它给每艘战舰规定了特定的分队、阶级与位置,然后命令它们
前进与作战。这点很难被执行,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航行中的船只在大海上维持这样队型的
困难度。”
1636年,阿尔杰农.珀西爵士成为英国舰队统帅,他发布了10条训令。
第1到第3条: 9艘战舰平均分配给自己、前卫指挥官与后卫指挥官。每位分舰队有旗舰外
加两艘战舰。
第4条:战舰彼此间要留有适当距离,为开火射击留出空间。
第5条:如果总司令被纵火船攻击,邻舰应提供掩护、挡住敌军,为他争取自救与灭火的
时间。
第6条:当任何战舰陷入被俘危险中时,邻舰应予以救援,即使这会让敌舰逃脱。
第7条:当战舰被击中水线下方、或失去一根桅杆或帆桁、或火炮过热无法射击时,邻舰
应予以救援,从前方或后侧攻击与友舰作战的敌舰。
第8条:舰队中的中将应首先接战,邻舰应予以支援。
第9条:任何一艘战舰都不应追击落跑的敌舰,应该“自主地攻向你看到的敌人抵抗最激
烈之处,削弱他们用来对抗我们的力量。”
第10条:海战的不确定性使得明确的训令无法给出;我们在加入战斗前,我们并不知道敌
人如何运作,也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每位舰长应该利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勇气处理之。
这套训令比起以往的版本,几乎解决了追击受创敌舰与支援受创友舰间的任务冲突。同时
,击溃敌军抵抗核心的优先于对逃跑的敌舰发起追击,舰队整体的重要性凌驾于个别战舰
的命运。这也许是第一套”真正”的英国海军战斗训令,十条中的每一条都跟战术安排与
战斗执行相关。
尽管如此,当时英国海军战术仍很不明确且糢糊不清。纳撒尼尔·巴特勒舰长于1685年出
版了《巴特勒的对话》[注]提到,“找不到一句话一个词描述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
人、荷兰人和英国人自勒班陀海战以来所有的战斗的方法或他们任何一方的战斗阵型。”
不过他还是写下自己对当时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海军的观察。他写道“一支舰队分为三支分
舰队,除非包括一百艘或以上的舰船,就该分为五支,多出两支作为前卫或中军的辅翼与
剩余舰队的后卫。”“每支分舰队分为三支分队,再加上相当于三分之一兵力的预备队。
为了避免混乱与碰撞,他们在战斗中或三艘一组、或五艘一组地冲锋、撤离,而预备队随
时准备救援受创的友舰。”“一支小舰队仅以一条阵线接战,指挥官位于舰队最中央之处
,而总指挥位于他们的最中央之处,两侧都有最强的战舰提供掩护。对于其他较弱的友舰
,这些战舰在战斗中有一项特别职责,即在各种情况下提供支援和救援。一支大型舰队或
许也能遵循相同的战术,当海面足够宽阔时,最强的战舰应该位于最靠上风之处,因而能
够解决下风处的其他较弱友舰。”“对于小舰队,倾向选择旧式的混战,而对大舰队,则
更适于三、五艘战舰一组的团体行动,想必会组成纵队。他对纵火船没有多少信心,尽管
他明知其在1588年战役中的重要性,原因仅仅是纵火船攻击需要一系列环境条件的配合才
能奏效。”
注:文体采用一位上校与将军之间的对话,对1634到1643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海军生活
有详尽的描述。如何管理,维护和并指挥一艘船及其团体,如何安排人员和其他成员的具
体职责,还有食物,支付薪水,掠夺与使用武器装备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