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徐蚌/淮海战役的国军战力到底如何?

楼主: canner (喜欢七濑美雪和毛利兰)   2016-06-29 00:52:00
※ 引述《Sana (静止)》之铭言:
补充几点
: 徐蚌会战第一阶段
: (第1点)
: 黄百韬兵团原定11月5日开拔,向大运河以西撤退。
: 但因接应掩护由海州撤退之第9绥靖区及第44军,行动迟滞,以致耽误两天。
: 于11月7日才按照顺序,沿陇海铁路向西移动。
前面有推文 有人质疑海州为何不用船运?
A:因为船不够 只有三艘运盐船
海州撤退计画 从10月开始 在国府内就陷入很大争议
薛岳认为放弃海州 将海州部队调去青岛
何应钦则认为放弃青岛 调青岛部队去海州
蒋介石则以为 两地同时固守(谜之声:哪来那么多兵啊)
拖到11月5日 实在没办法了大战一触即发 刘峙下令海州撤退
因为只有三艘船
所以除财政 盐务 司法机关的人员 由税警团陪伴坐船南下
其他人一律步行到徐州
: (第3点)
: 黄百韬于兵团主力渡过运河后,召集各军长在碾庄开会。
: 多数人主张依照兵团既定部署,兼程前进,
: 趁解放军主力尚未完全通过运河铁桥之前,撤向大许家。
: 但有人(64军军长刘镇湘)坚持不走,要在碾庄凭借第十三兵团(即李弥兵团)
: 已设阵地,跟解放军打上一仗再说。
: 恰巧国防部来一道电令:大意是黄百韬兵团未过运河,已受挫失,
: 如继续行进,万一被解放军尾追,恐有被击破之虑。当前行止,由黄百韬
: 视状况自行决定。如有必要,在碾庄集结整顿,打退敌人之后再走亦可。
: 黄百韬兵团便决定留在碾庄及其附近地区,固守待援。
: 陈毅也亲率其第1、2、4、6、9、11、12、13、新8
: (即鲁中南纵队,1948年7月编成,因华野8纵为原鲁中军区部队,
: 因此鲁中南纵队又称“新8纵”)等9个纵队,向黄百韬兵团围攻。
: 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1日之内,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
: 就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
先讲一则八卦 刘镇湘为何坚持不走?
因为如果撤向大许家 黄百韬指派他防守一座土山
相传这是三国时代曹操打刘备徐州之战 关羽被围降曹之地
刘镇湘认为是个不吉之兆 很不想去那里
所以坚持在碾庄防守
姑且先不论这则八卦是真是假
以当时情况 个人觉得留在碾庄是对的
当时共军已经占领了大许家 八义集 曹八集一线
这些地方也都有李弥设的强固工事阵地
我们都知道 国军攻坚和野战的能力实在是不行
但防守还勉强可以
所以7兵团靠着碾庄的工事撑了15天
如果向西强攻 在前有重兵 后无依托的情况下
我觉得大概撑不过5天
: =====
: 11月15日,蒋介石专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与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飞赴徐州督战,
: 严促刘峙、杜聿明东进,以解黄兵团之围。
: 同日,刘伯承将徐州、蚌埠之间,位于津浦铁路线上的宿县攻陷,
: 切断了徐、蚌之间连络,也阻绝由蚌埠、固镇、蒙城几路援军北进之通路。
: 顾祝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三路并进,“打通津浦线”
: =====
宿县并不是完全无兵状态
孙元良16兵团撤回徐州之后
宿线守备交由25军148师处理
但这个师由交警总队改编而来 战力不强就是了
跟攻城的中野3纵比起来 无异是鸡蛋碰石头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6-06-29 01:00:00
好奇请问一下蒋的军事素养到哪个程度?撇除开图因素,他下的战略指导是对的多还是错的多?像本文提到蒋要守两地,似乎没考虑到敌我实际兵力对比?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6-29 01:10:00
老蒋的指挥能力受统帅部影响,而国军统帅部...嗯
作者: schooldance (D.A.K.)   2016-06-29 01:46:00
要了解老蒋的指挥能力,不能用国共内战战例最好是参考中日战争的史料国共内战国军高层一堆内鬼
作者: aeolusbox (aeolusbox)   2016-06-29 13:22:00
简单来讲,老蒋如果真的是像他日记手札一样的战略,战略还可以,实际成效不知道,老蒋一直没有真正实质有全部军队的号令权,比较像共主,底下军阀还是打自己的,所以针对老蒋的军事能力是假议题,因为老蒋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6-06-29 16:37:00
蒋校长没真正亲自带兵上阵过吗?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6-29 16:53:00
年轻时带过的 战绩普通
作者: Sana (静止)   2016-06-29 18:01:00
年轻时的五次剿匪,感觉普通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6-29 18:06:00
还有北伐,在徐州吃败仗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6-06-29 19:16:00
蒋亲自带着打仗的兵数量最高有超过十万吗?会这么问是想知道他对大兵团的指挥能力与了解程度,或者说有没有能力毕竟做最高统帅要部队去死(像史达林)跟实际明白如何协调百万军队的行动(像朱可夫)是两码子事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6-29 19:44:00
啥是“亲自带着”十万兵? 十万兵估10个师 10个师长卡中间还算不算“亲自带着”? 如果算那中间卡几个军长还算不算?不要以为光荣三国志给将领直接带几万兵就当高中低阶军官不存在任何时代的指挥体系都不可能给你“亲自带着”几万人终究是总司令部指挥各军团司令部再一级级指挥下去而蒋光头只是搞过一些越级指挥还被骂无能、乱来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6-06-29 20:01:00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6-06-30 16:35:00
其实蒋想要两地固守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有个背景﹐二战后最初美国是想以中国为防备苏联的第一线﹐所以为了对抗被苏联租借的旅顺大连﹐把青岛给了美军作为基地。后来山东就剩济南、青岛两个点了。美军在1948年9月之前的判断就是﹐半年之内共军不会攻击青岛﹐哪怕当地已经没有多少国军。蒋也从政治上认可这点所以将海州部队撤到青岛防守是没有太大军事意义的。后来也是如此﹐直到1949年5月上海失守前夕﹐青岛美军才撤出青岛﹐然后共军才进入青岛。但另一方面﹐在1948年底美国已经对国府失望﹐准备放弃中国扶植日本为对抗苏联前线。但考虑到政治问题﹐美军不愿独自早早撤退﹐因此多次怂恿劝说老蒋主动宣布放弃青岛﹐把青岛的海军院校基地等撤往福州厦门及台湾﹐然后美军将跟最后一批国军一起撤退(但美军不准备撤往福建台湾﹐而是准备撤往日本)﹐所以老蒋为了政治上绑住美军﹐是不愿也不能完全放弃青岛的﹐当时青岛已经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个驻有美军的基地了。所以将青岛部队撤往海州也是不行的。因此背景下﹐同时守海州青岛所需的兵力﹐其实不算比单独守海州需要增加很多﹐以国军的兵力还是承担得起。并且如果海州要撤退﹐祗能是海运撤上海再转徐蚌南线或者陆路撤徐州加入徐蚌北线﹐撤青岛是兵力空置且耗时更多。相比之下﹐撤徐州立即投入徐蚌北战场意义更大(如果能撤成功的话)﹐所以老蒋的决策是没有多少问题﹐问题依然是在通过陆路撤退时路上耗时太多﹐被共军追击围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