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taiwanvictor: 我在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看到当时雅典也有四桨 04/22 17:01
: → taiwanvictor: 座战船了。阿里安《远征计》也提到泰尔攻城战时双方 04/22 17:01
: → taiwanvictor: 都有用到五桨座战船。认为这些船是为了攻击港口而打 04/22 17:02
: → taiwanvictor: 造真是很棒的见解! 04/22 17:02
呃...我觉得是我没写清楚。
四桨座和五桨座确实是基于在峡湾内交战的经验发展出来的,
但是书中说的港口攻击用舰是指六桨座以上的,五桨以下都算适合外海决战。
: → taiwanvictor: 突然想到问题,桨座多寡会不会影响船速? 04/24 15:16
船只越大,速度自然越慢,不过桨座指的是位于切面上的桨数,
所以和船只的大小、长短速度有正向关系,但没有线性关联。
举例来说,
古典时期的希腊海军以三桨座为主力战舰,其中雅典的制式是两侧各有约85支桨,
但四桨座战舰的设计则有些不明确,William Murray在这本书中推论说
是两边各有大概50支桨,每支桨有两个桨手操作,
因此"四"的船身比"三"还要短,但人数则多于"三",速度则是相当。
因为"三"和"四"的速度差不多,所以"四"才能取代"三"的主力舰地位,
而后来"五"又取代"四",想来速度也是很不错,
至于超过"六"的大型船舰就太过迟缓,很难在外海进行舰队决战。
另外,书中由考古和文献去推测,认为"三"和"四"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分界线,
"三"和以下用的是小撞角,"四"、"五"和以上则都是用大撞角,
这显示出"四"和"五"才是主力舰,"三"则已退居辅助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