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内容在讲国共内战,就拿起来稍微看了一下。
博客来: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524
作者是中国人,我没把整本书看完,只大略翻了一下我比较有兴趣的部分,
觉得其中几场战役的简介写得还不错,浅显易懂,只是有些论点让我很惊讶,
因为似乎和板上过去的讨论有些歧异。
举几个例子:
1.书中好像认为顾祝同和刘峙是同一级别的废物。
=>but 我记得板上主流意见应该是顾祝同强一些?
2.书中的意思好像是薛岳在山东干得不错,都是同僚和部下在雷。
=>tomasvon大有什么看法吗?
上述两个如果还能归结为个人意见,那接下来的论点则比较重要:
1.书中认为国军在46年应该全力猛攻东北,而不是在山东、西北集结重兵。
=>我记得以前板上讨论的结果不是认为国军应该提早组织大兵团在山东决战吗?
好像还有板友认为东北就算一时占上风,关内仍会是重点,
可是书中的意思是中共关内都靠东北救济,所以决战东北究竟是不是好主意?
2.书中认为杜聿明在东北做得很烂(WTF?),还说关麟征>>>>>杜聿明。
=>我以为tomasvon大认为杜已经是黄埔系最好的战区指挥官了?
是说关麟征在板上好像很少讨论到,不知道他作为兵团级或战区级指挥官才能如何?
3.书中写说中共得到的外援比国府得到的多很多(好像是提到朝鲜)。
=>可是我记得之前板上还是中近史板有考据说苏援不多?
我没仔细看,书中主要提到的好像是苏联和朝鲜给中共大量物资,
朝鲜借中共躲避和交通路线,以及朝鲜提供中共二十几万人。
还有就是书里面写说美国只给国军很少东西,以及二战期间国府帮太平洋盟军买单云云,
还有说宋子文在二战后从美国买回一堆破烂的二手武器,
有些我没怎么听说过的论点。
4.徐蚌会战的共军兵力部分,书中推论出一百多万兵加五百多万民夫,合计六百多万人。
=>这实在有点夸张,有人知道这个的正确性如何吗?
如果这是事实,徐蚌会战的国军不是等于一打十三?
抱歉只是稍微翻了一下书,没仔细记下书里面的内容,
提供给大家讨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