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己巳之变一问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13 17:41:56
※ 引述《mshuang (竹碳乌龙)》之铭言:
: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记王子)》之铭言:
嗯,我记得本来是讨论刘策待在蓟州或者甚至不分兵会怎样吧。现在换成反正袁
崇焕整个调度就不对就是了。
: 前面我吃一些了
: 《明实录·崇祯实录》(卷二):“袁崇焕入蓟州,以故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等守
: 山海关......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守密云。”
: 上面这段请比对地图,开始来看,以尊化为中心,从建昌到蓟州刚好形成一个半圆,
: 半包围哪边呢?尊化,略三河到顺义,一个问题顺义谁守?按记载,顺义原本是由尤
: 世盛带五千人把守,这五千人后来被袁崇换调走,换满贵五千骑兵来守还有侯世禄守
: 三河,不过他没去三河被逼去守顺义,这两个一战即溃
: 看起来好像没问题,但是尤世盛是先到的,满桂慢了点,侯世禄是抵达蓟州被赶走的
尤世威才对
: ,被赶走的时候袁都督还扣了侯世禄81门火砲,从蓟州来说袁崇换是以兵力够用赶人
: 我门算一下,两万多人扣掉玉田等地的布置顶多剩下万把人,蓟州有约五千,家起来
: 差不多是一万五到一万八左右,这边够守
: 为何三河指派五千人左右去守?还没有炮,另外还要把已经到位的部队调走,改由后
: 到的满桂驻守?如果部调走尤世盛,顺义最少有一万人,就算让刘策回家,兵力也逼
: 近蓟州,而且还是先到,在换个布置,侯世禄和刘策守蓟州,也有万把人,袁崇换自
: 己去守三河,也有九千骑兵的机动部队
: 换言之只要袁崇焕不恶搞,清军死定了,剩的就是北上去啃密云,问题义顺在明军手
: 上,三河过义顺加昌平的兵力清军很难啃,两万多人阿,如果从三河带骑兵北上,堵
: 死清军后路,明朝历史根本会改写
金,正确来说。这时候就叫清军是改写历史没错。
所以金兵在北京晃了一圈之后不就往西南的良乡、房山又晃了一圈吗。
还是先地图:http://ppt.cc/pVgp
其实关键只有一件,虽然袁崇焕调侯世禄去三河,但是他根本不在三河,却出现
在顺义。所以实际上清兵根本没进攻三河,而是到了三河之后才问出侯世禄跑去顺义
,然后皇太极分了兵把顺义的满桂和侯世禄打爆。而三河本身呢?虽然《明实录》说
三河陷落,但从《清实录》的记载来看,金兵只是抓了人教他们送劝降书到三河城中
,第二天就走人了。
这只应证了我之前的观点:一,野战明军不是对手,甚至侯世禄不守三河跑了,
金兵也不想打三河,反而是跟上侯世禄追打。二,相对来说明军纯粹守城,就算跑了
大批主力,金兵也宁愿去追打主力不想攻城,顶多经过顺便劝个降就算了。
至于侯世禄跑掉这件事,恐怕是他自做主张,不是袁崇焕的命令──袁崇焕的命
令是叫他守三河。三河在蓟州到通州再到北京的直线上,顺义却在通州正北,恐怕他
是避战了。这和什么袁崇焕恶搞无关,就简单的不守命令罢了。
而顺义呢?金兵也没有进攻顺义城池本身,只是在野战中击溃顺义的明军主力,
明军跑得快没追上歼灭,然后顺义知县主动投降,无血开城。
这又绕回原题:在明军的机动力和正面作战的能力都比不上金兵的情况下,守住
据点就是守住据点而已,并不影响没有后方交通线的敌军。在这种战略困境之下只讨
论在什么地方驻兵分兵就想限制住敌军行动,那是不可能的。明军能做的就是尽量守
住每个据点而已。这在辽西走廊可以勉强做到,但进入河北平原以后处处皆防处处都
是敌人目标,金兵大可挑简单轻松地来打。就算顺义、三河、密云、沿边所有据点、
北京周围所有据点都巩固了,能奈金兵何?
所以金兵在北京晃了一圈之后不就往西南的良乡、房山又晃了一圈吗。这还只是
小小尝试深入一下,后面几次入塞都跑到山东去了。明军的机动性不够,有机动性的
部队战力不强,要防御的弱点太多的情况下,守住就很好啦,堵死金兵,想太多。
: : 喔,问题是毛文龙连打都没打,这也叫能打?《朝鲜实录》(光海君13年12月乙酉)
: : 的记载:
: : “十五日,奴贼数千骑由义州暗渡,猝袭毛摠兵于龙川。义州之人未及报知,贼
: : 兵如𩙪至风过,奄入龙川至林畔,文龙脱冠服混兵士,仅免。…贼乱斫文龙手下,汉
: : 人皆延颈待戮。”
: : 同书光海君14年1月戊戌:
: : “毛将所为,不思甚矣。贼冲宣川(不过数百骑),曾不能发一只箭,骈首就戮,
: : 有同群羊之见猛虎,其无胆勇,据此可想。”
: 这边的内容是说,清军数百人突袭,毛文龙部被歼灭,剩余平民没有反抗反而排队被杀
辽民在户籍上是属卫所管辖,理论上这些人都是军户;平民当然不是没有,但主
要是寄籍其他地方的商人之类。再说从镇江发难到此时也过了四五个月,毛文龙没把
这些人组织起来是谁之咎?毛文龙前不久可是练兵游击呢?
: 清顺治五年的人口调查满清八旗男丁也才五万多人阿,入关前也不过才六万多丁,数百
: 人是什么概念?我前面讲的五千人又是什么概念?
你去看看《清史稿》〈忠义传〉里头有哪个是死在毛文龙手上。〈忠义传〉里那
些才是货真价实激战阵亡的;让金兵出动一定规模人数的同时造成相应的伤亡才有意
义,否则也不过是一场大型围猎罢了──被五千人当对手和被五千人当猎物,这两个
概念肯定很不一样。
: 为了对复毛文龙满清出动十分之一的男性,袭杀毛文龙时出动了足够守住尊化城的兵力
: ,而出动那么多人对复的只是一个夸大的对象?
打仗和打猎出动的人数再怎么一样,也不会有人搞错这两者的危险或风险。
: : 周文煌那篇疏本来就许多引喻失义,崇祯就明说写的颠三倒四就不较真了,不
: : 知道上面是在推敲什么。
: : 原文:http://baike.baidu.com/view/3438232.htm
: : 像“朱亥之椎一击,晋鄙之首遂悬”就很莫名,叫朱亥击杀晋鄙的是信陵君欸?!
: : 拿这个比喻袁崇焕杀毛文龙,用典用错立场站错了吧。
: : 再说崇祯自己批的谕旨就很明白:
: : “逆督擅杀岛帅,罪案已定,毛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饰称
: : 忠义!周文煌渎奏不伦,好生罔肆。本当究处,念系愚弁,姑饶他。”
: : 实际上,皇帝看的公文都先由内阁大学士看过,阁老会把重点和建议的处理方式
: : 简短写在黄纸上一并进呈,称作贴黄。这种不是什么大事急事的皇帝多半贴黄看完就
: : 照建议批了,要处理的奏疏那么多,谁去跟你仔细推敲?恐怕崇祯根本就没细看甚至
: : 没看。你根据原疏所做的各种引申发挥我怕崇祯是做梦也没想过。
: 批黄或是批红是指意见,大臣看过之后附上的意见,而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这个奏折
: 能够送上去本身就很有问题了,而他的奏折是请恩旨,是绝对会详细看过的特别是以崇
: 祯的状况,那个要朱批下旨,古代收尸特别是这种状况的收尸是很困难的,有的家伙还
: 背枭首九边尸首分离的
圣旨本来就是朱批,这和崇祯有没有看过两码事。再说有什么理由请恩旨一定要
看?这有比其他军国大事还重要?原疏上奏的前一天扰攘九年的水西刚平定献俘太庙
,隔天就有延绥陕西剿流寇的战报,这两天恐怕塘报崇祯就看不完了。
崇祯自己批的谕旨是“借端凟奏”“渎奏不伦”,就说这内容写在奏疏上都嫌亵
慢,就你把它当宝当真。
再来,单纯收尸距离翻案甚至翻逆案可远的很,魏忠贤最后可也是崇祯命令收尸
的呢(虽然尸体早就没了)?逆案可有翻?魏忠贤都可以收尸,那毛文龙收一收也不过
是随手做的功德,要说这样就叫给予正面评价,想多了。更何况崇祯的负面评价明明
就白纸黑字写着,为什么要无视呢哭哭。
: 而更重要的一点,吃空饷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白话讲叫做冒领和多报军饷,简
: 单的说崇祯只是拿一个根本不算罪的罪,来论证皇帝没错,另外还有一点毛文龙的儿子
: 补了生员入太学,他要有问题能补?
毛文龙的罪名还不至于断子绝孙,他有什么不能补?袁崇焕罪名编派的那么重,
也不过是流放其妻子兄弟,其余不问。与毛文龙有亲戚关系的,毛承禄是叛变被诛,
毛云龙是有罪革职,和毛文龙无关。《明实录》(崇祯二年九月戊申)也就记载“夺毛
文龙世廕,毛云龙除名”而已。
再照《大明会典》卷七十八〈风宪官提督〉的规定,廪膳科贡等生员“曾经犯罪
问革,…访出、严行拏问革黜”,必须本人犯刑才会被革退,本来就与其祖上无关。
《大明会典》卷一百十九关于武官的〈考选〉甚至还记载“带俸武职先虽犯罪,后能
改过自新,父祖虽为事或脱逃,子孙能自立行止、有守有为者,并许考选管事。”武
职自身犯罪,或者祖上犯罪的,也都有机会被选拔为武官,相对来说毛文龙子补生员
入太学没什么好讶异的。
杨鹤因为剿流贼不力被崇祯下狱、流放并死于流放地,崇祯照样是重用其子杨嗣
昌来剿寇,杨嗣昌请求特赦崇祯是理都不理,杨鹤死后杨嗣昌请恤典,崇祯也不准,
只准复官。这方面崇祯自有分寸的,没你想的那样株连无辜。
再来是毛文龙子毛承斗,后来改名为毛珏的这个人。照朱溶《表忠录》〈毛将军
文龙传〉的记载,“钰年十九,补学生杭州,后入太学。”,毛文龙死时毛承斗才九
岁,补诸生时十九岁,已经1638-9年,入太学怕是南明以后的事,这段时期兵荒马乱
,找麻烦清算的对象大概也轮不到他,明末开门延敌的生员太多。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10-13 17:48:00
:
作者: GilGalad (狂想は亡国の调べ)   2014-10-13 18:04:00
可以去跟hgt结拜为兄弟了 难怪总感觉一股既视感
作者: elenya   2014-10-13 18:05:00
喜峰口东边有汤兔、逃军兔、招毛兔,一堆兔子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4-10-13 20:21:00
好沈世魁.金日观在皮岛最后一战反而杀伤很多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4-10-13 23:59:00
提到别的尚未露面板众不是件好事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10-14 12:34:00
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