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己巳之变一问

楼主: newSung (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   2014-10-10 22:13:41
※ 引述《mshuang (竹碳乌龙)》之铭言:
: ※ 引述《newSung (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之铭言:
: : 不但让钱谦益罢官,崇祯还以结党罪名处分“钱党”多人,钱党不是被降职就是免职
: : 说实在的,钱谦益在浙江主事时受贿一案有瑕疵,他错了,轻则退出枚卜名单上
: : 重则罢其官也就可以了,崇祯选择了重罚罢官,就不该再继续牵连其他人
: : 以结党罪名处分出来帮钱谦益说话的同年、同乡与好友,这就太过了
: : 在明清两朝,同年与同乡出来帮被弹劾的好友说说话实属平常事
: : 难道这些都是朋党吗? 如果要较真,那曾国藩的湖南党就是天下第一大朋党
: : 牵连至此,根本是崇祯疑心病太重!
: 并不是太重,其实这个处置刚好而已,有前例明初四大案,至于湖南党和东林党比
: 真的没啥,当时推选11名,只有三人不是东林党,其中一人是阉党,以明朝的状况
: 全部都砍了还真不是什么大事,以这个处置来说是很洽当的
第一
拿明初四大案为崇祯辩解,我不晓得你是在坑崇祯还是在帮崇祯?
朱元璋滥杀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性格多疑,拿这条做辩解,你是反讽崇祯性格多疑吗?
朱元璋在明初四大案滥杀与牵连太多无辜之人,在明史学界,是多数学者共识
这种“全部都砍了还真不是什么大事”想法无疑是翻版的朱元璋
第二
清末的总督与巡抚湖南人占了大批,官场上有“三分天下占其二”之说
还拥有许多军队主控权
可见你“至于湖南党和东林党比真的没啥”的说法并不正确
东林党之势有湖南党这么庞大吗?
先在此处澄清,我可不是要拿这件事来砲轰曾国藩等湖南人
第三 “当时推选11名,只有三人不是东林党,其中一人是阉党”
这一段话跟下面语句类似,放到下面一起回
: : 再来,就算钱谦益的朋党一事为真好了,处罚了钱谦益与钱党
: : 枚卜名单上就钱谦益1人有问题,可崇祯的想法是1人问题,所以全部有问题
: : 官员结党,名单一定被操纵过,所以会推名单问题,枚卜也不需要了
: 当一个名单11人里面有八人都是东林党的,然后这份名单没有问题?而从这点来看
: ,崇真的处理也非常正确,他只处理了钱谦益,其他的只有退出庭推而已,因此以
: 这件案子来讲,崇真对于官员的信任度还是非常的高
第三 “当一个名单11人里面有八人都是东林党的,然后这份名单没有问题?”
什么问题?你的意思难道是东林党操控了名单
名单11人中,8人都是东林党人,所以一定被操控,这是你的意思吗?
如果是这个意思,请先看看这个史例“南北榜案”
洪武33年,朱元璋命刘三吾等人为考官,廷试结果51人都是南方人,无一是北人
北方士子依此抨击刘三吾等人徇私,只挑选同乡的南方人
朱元璋遂再任命张信等多人再次阅卷增额录取,在落第试卷中挑选些次好的士子
结果北方人又再一次覆没,北方士子又再次抨击
朱元璋因此大怒处分了一批人,然后亲自策问挑了61人全是北人
此事开南北取士之先例,到了洪熙年间遂成了定制
南北榜案又是一则洪武冤案,两次挑选全都是南方人
第一次挑选皆为南人,还可以指责考官集体偏袒南人
第二次阅卷官是朱元璋临时指派的,结果北方人又再一次覆没
然则廷试结果只有这一次南人占绝大多数吗?
不然,从洪武到洪熙年间,每次廷试榜单多为南人胜出,而且比例超出许多
北方士子因此常常抗议廷试不公,后来为了解决纷争,调解南北
才有后来成为常规的南北分榜
南人为何多胜北人,究其原因是南方经济与文化远远超出北方
经济好自然有本钱多多投资教育经费
所以南方教育事业(私塾、宗学、书院等等)在质与量上都远超北方
南方士人当然因此受惠
提“南北榜案”这个例子的用意是什么?看待事物切勿“看到黑影就开枪”
看事情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去看背后的本质
廷试榜单多为南人,所以南人真的长年操控了廷试结果吗?
所以考官真的长期偏袒南人吗?
这些北方士子一看到榜单多为南人,所以榜单一定有问题!
北方士人的作法就是只看表面,就是“看到黑影就开枪”
同理,名单11人中,8人都是东林党人,所以一定被操控?
要晓得会推名单必须“论资历”、“论名望”、“论才能”等等因素
会推名单上出现8人是东林党,或许论资历较老的那几人刚好都是东林党人
这种情形只是今年或这几年的特例
如果多次会推都是这种结果,你还有借口质疑,一次的会推结果不代表什么
再来,不要忘记了,崇祯上台,魏忠贤死与阉党四辅下台
代表了阉党势力必然衰退,东林党势必上升
在这种风气之下,吏部不可能在会推名单上推选大批阉党人选
因为阉党与魏忠贤毕竟有过一段亲密关系,而崇祯深恨魏忠贤
吏部会白目地在会推名单放大量阉党人选吗?这不是让崇祯不痛快吗?
而且从后来崇祯处理大量阉党的定逆案来看,在会推名单放入大量阉党才真是吏部找死
三者,刚刚说了,东林党势必上升,所以文官风向必定往那边倒
因此在崇祯元年,在文官风向中,此时阉党的名望铁定不如东林党
所以论名望东林党人在这种特殊时刻,当然直线攀升
纵上所述,这是在新旧皇帝刚交替时的特殊现象
这种特殊背景下,当然会发生特殊结果,会推的特殊结果就是如此
这才是会推名单的“本质”,光是注意8人皆是东林党,而怀疑名单,甚是废弃全部名单
就是因为只看“表面现象”,因而看到黑影就开枪!这就是疑心病太重!
: : 史例二: 崇祯二年正月至三月的定逆案(又称诏定逆案、钦定逆案)
: : 追究魏忠贤逆党一事不能说错,但打击面应该缩小
: : 韩爌等人一开始就是抱持这种心态,才提供40或50多人的名单
: : 可崇祯狐疑大臣,硬是将魏忠贤逆党一案人数扩大成260人
: : 我前文推论崇祯在早年就疑心病重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
: 此案亦不能做为崇真疑心病重的证据,原因在于魏忠贤所为,在当时眼光其实已经
: 超过所谓的朋党而达僭越的程度,白话讲和造反已经没什么差别,这种程度的追就
: 是适当的,而当时也并未全面性的追咎,单纯以疑心病来做为论断,那么为何这边
为什么我前文说追究魏忠贤逆党一事,应该把打击面缩小
因为崇祯若不把打击面缩小,阉党便会因此深恨之,认为东林党是在报复阉党
而且会认为报复的举动太过了
阉党无法怪罪崇祯皇帝,到最后只会把责任归咎在东林党上
但明明韩爌与钱龙锡这两个东林党大佬只愿提供核心党徒名单,不愿追究太多非核心人士
却因为崇祯的一意孤行,演变成260人的惩处名单,然后这个大错却由东林党人来背负
东林党人在晚明历史上有许多意气相争与错误
但在处理“定逆案”一事上,对于打击面缩小的举措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你认为崇祯处理魏忠贤逆党一事,不算过份
可知阉党不是这样想,阉党心想日后必定要报复回来,遂加剧两党之争
“定逆案”一事不是在崇祯二年随着崇祯处理完就完结了,后来温体仁又想翻案
再往后,这一桩大案在弘光一朝又被翻了出来,成为阉党对付东林党人的最佳借口
让阉党与东林党在弘光一朝闹到不可开交,直至国亡
请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
案既定,其党日谋更翻,王永光、温体仁阴主之,帝持之坚,不能动。
其后,张捷荐吕纯如,被劾去。唐世济荐霍维华,福建巡按应喜臣荐部内闲住通政使
周维京,罪至谪戍。其党乃不敢言。福王时,阮大铖冒定策功,起用,其案始翻。
于是太仆少卿杨维垣、徐景濂,给事中虞廷陛、郭如暗,御史周昌晋、陈以瑞、
徐复阳,编修吴孔嘉,参政虞大复辈相继而起,国亡乃止。
魏忠贤以死,魏忠贤末期阉党四辅也罢职了
这些首恶都没了,处理掉40、50人的核心共犯名单就足以去掉崇祯心疾
也足以掌控朝政,但崇祯偏偏要扩大方案
若只是为了镇摄百官而惩处那些边缘份子,这根本没必要
疑心病太重,才非得惩处这么多人来达成效果
再者,上述提过,这样做的结果造成党争加剧,祸及弘光一朝
这种扩大处理的做法只会凸显崇祯政治智慧不够
: 讨论的主角
: 袁崇焕
: 他就没有备因此事被追咎呢?我给一句"厂臣心勤国恤,念切民隐",当时写这句话
: 的人充军,"厂臣精忠体国,矢志筹边"而当时写这句话的人关三年,可以缴钱
: 而"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这句话的人没事,崇真
: 初期真的疑心病很重?连那些不得不从的大臣都一并入罪吗?
所以只是单纯颂赞魏忠贤与拍马屁的人本来就不该列为处理名单
这是我文章一贯以来的想法阿!前篇文章是这样,本篇依然如此
袁崇焕不应该以此事被处罚(崇祯与中央文官也没把他列入名单)
其他人也一样不该因为拍马屁或颂赞而处罚
但崇祯的做法不是这样阿,有些人只是颂赞魏忠贤就要被处罚
例子请看下面引述的《先拨志始 第六章 ○钦定逆案 》
李时馨,颂美。改折本内有‘火灾修省,天心仁爱,内有竭忠之臣,外有调元之相
,何难消弭?此真尧有九年之水,益成其为圣帝’等语。
刘渼,颂美。两疏媚逆,科参可凭。
至于袁崇焕颂赞魏忠贤一事在金庸的《袁崇焕评传》里,早已替袁崇焕辩解过了
我就不再多说了
: : 证据二:
: : 后任刘策因为让清兵入关,后来被杀掉了
: : 谕刘策专责道臣许如兰严督将领分守各口,据险堵拒,以匹马不入为功
: : 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崇祯长编》卷28
: : 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内地,策不能御,被劾。祖大寿东溃,策偕孙承宗招
: : 使还。明年正月与总兵张士显并逮,论死,弃市。《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 : 袁崇焕份内之事做好了,不是他份内该管的事,他也想办法提醒与帮忙了
: : 试问蓟州防区被突袭,发生己巳之变,是他的责任吗?
: 是他的责任,《明实录·崇祯实录》(卷二):“袁崇焕入蓟州,以故总兵朱梅副
: 总兵徐敷奏等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
: 参将周宗武守豊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仍还镇,护诸陵宣府总兵侯
: 世禄守三河,保定总兵曹鸣雷、辽东总兵祖大寿驻蓟州,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
: 守密云。”
: 前面的谕旨是在崇真二年十一月三日下的,刘策是在九日抵达蓟州,十二日离开,
: 袁督师是在十日抵达,根据崇祯长篇28卷的记载,12日王洽入宫被询"袁崇焕塘报
: 凡要害地方俱已拨兵防守"
: 18日已亥同卷则有这段记载"督师袁崇焕疏陈分守方 得旨览奏卿统大兵驻蓟相机
: 图更置兵将分布......刘策著还镇"
: 问题17日时袁督师已经带人冲到北京了,因此我们可以得知18日的记载内容,事在
: 记载12日前督师在蓟州的布阵,因此才有12日王洽的内容,并追认刘策闪人的命令
: ,而刘策本人已经在12日离开,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录于12日拜别刘军门
: 综合前面所言,白话翻译,刘策在3号就知道要是给清军杀进来就死定了,所以他九
: 号就带兵前往蓟州准备拼命了!而袁督师则在六日得到命令可以管制相关的军队,随
: 即在十号也进入了蓟州,经过双方讨论袁督师命令刘策滚回老家守着,这到命令在最
: 晚12日前送到北京,并且经过崇祯追认
: 但是没想到13日清军就跑了,刘策就这样被袁督师给活活害死了....
下面的文章部分内容,KoujikiOuji大的好文已经回答了
在下就不现丑了,不再重复了!
: : 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
: : 论战略,他清楚地认识到皇太极有绕道蒙古偷袭的可能
: : 可见他的战略眼光至少与皇太极同一等级
: : 如果推崇皇太极的军事能力,同样逻辑与背景下,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吹捧袁崇焕?
: : 皇太极跟袁崇焕不同,他的八旗军队战斗力超强,拿的是一手好牌
: : 袁崇焕牌运差,烂牌一副,仍然用心去打,打成相持局面,不称赞一下,说得过去吗?
: 说得过去,因为和袁崇焕相比毛文龙的牌简直是烂牌加上超级小相公,就这样还能来
: 个八仙过海胡牌,这才是厉害
: 至于吹袁督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呈献两点,第一皇太极也很强,明军很烂只敢守城
: ,那毛文龙呢?所以不吹毛文龙嘛,第二袁督师是被自己人逮捕下狱的,吹他可以体
: 现出崇祯无能的假象,大清就是伟光正了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10 22:20:00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10-10 22:55:00
大推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4-10-11 02:41:00
不只延烧到弘光,是一路到顺治朝冯铨、龚鼎孳、陈名夏
楼主: newSung (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   2014-10-11 09:22:00
原来这件事燃烧到顺治喔,我都没注意到,感谢楼上a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