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从淮军志里整理的(第三章)。
可考的淮军将领祖籍比例(书中有表格列出所有人物):
安徽 279 64%
湖南 41 10%
其他 29 7%
不明 80 18%
总共 432 100%
("其他"指确认出生在其他省分或外国的人)
(表格里面有列两个法国人,加入时是教官,后来变总兵)
(只当教官的应未列入,书中另有表格)
由此可见淮军确实以皖籍人士为主,这和李鸿章选人的方法有关。
李鸿章在收编降将和友军的时候多少会优先选择安徽人。
做个对比,湘军可考的156人之中,湖南籍有130人、高达83%,可见淮军的乡土色彩实已
略为下降。
背景比例:
进士两位,举人两位,诸生十五位,加上捐职一人,共二十人有科名,占5%。
武科十六位,可不计入有科名之缙绅,因为会进入防营。
防军、行伍、世职、军功、武科共计五十人,占12%。
湘军、霆军、豫军、团勇、工、商、无赖共计一百二十余人,均应为平民。
发捻降将十九人,十八个是平民,一个是监生。
合计平民占三分之一,乡土农工份子占重大份量,绅士仅为少数,这点和儒生为骨干的湘
军也颇不同。
淮军十一大支的主将背景
李鸿章,进士
武毅军
李昭庆,捐职
李长乐,行伍
聂士成,武科
铭军
刘铭传、刘盛休、唐殿魁、唐定奎,乡民
刘盛藻,生员
开军
程学启,降将
王永胜,防军
奇军
刘士奇,防军
鼎军
潘鼎新,举人
盛军
周盛波、周盛传、卫汝贵,乡民
树军
张树声,廪生
张树珊、张树屏,乡民
庆军
刘秉璋,进士
吴长庆,世职
叶志超,乡民
曹德庆,武科
松军
郭松林,平民
勋军
杨鼎勋,防军
仁军
唐仁廉,降将
上述淮军核心人物二十六人,有科名者五人,捐职一人,其他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