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日本战国后期有多强[3]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6-12 21:57:53
恕删大部分。
※ 引述《jimmy5680 (会飞的企鹅)》之铭言:
: 山城的攻防能力
: 这方面我就不举单一案例了,直接讨论看看。
: 直到日本战国中期,大部分的城池仍建造于山地间,易守难攻,常常会演变成长时间的笼
: 城战,并且得逐一拔除各个据点。
: 这种战争环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鄂图曼和天主教徒就在山地间
: 的要塞群血战,而在北印度,蒙兀儿帝国也必须攻陷拉吉普特人的山地要塞。明朝的播州
: 之役同样是山地战,但是类型更特殊,不太相近。
播州杨应龙最后的根据地海龙屯其实很接近一般的山城了。和日本人比起来很吃
亏的是播州土司几乎没有火器,不像加藤清正在第二次蔚山之役时连相当于火砲、射
程近两公里的的大铁砲都有了。
第二次蔚山之役:http://ppt.cc/IK04
到奢安之乱时西南土司已经开始有了火器,明朝的仗就难打了;播州之役前后不
到半年时间打完收工,奢安之乱断断续续打了近十年才勉强算是平定。
海龙屯现址最近在做考古发掘,或许过一阵子可以再多了解一些有趣的细节。
目前海龙屯遗址遗存的几张照片:
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2320088.html
从这几张图(尤其好比说第八张图吧)可看得出山势险峻,确有龙蟠虎踞之势。
(但是简体字的伪碑文实在很鸡肋)
西南土司更有特色的攻防据点“峒”,好比说播州之役被刘綎攻克的楠木洞,是
长这样:
http://www.zywwj.com/show.asp?id=285
洞址相当有意思,从现存遗迹来看,洞门只是最后一道防线,前面还有两道墙共
三道;洞内近深250米,宽60-10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一直到民国时期都还不时为
人使用。
这类防御工事主要的好处大概是比较不怕曲射的攻城武器,好比说投石机或迫击
砲之类的吧。相较来说,晚明四川一带是比较流行两三人就能使用的抛石杆,或称四
川飞石。奢安之乱时朱燮元也是靠投石机击破奢安的攻城车(吕公共汽车)保住成都。
作者: easycompany (知之为知之)   2014-06-12 22:26:00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6-12 22:44:00
(举手)为何发展成不怕曲射武器,结果却流行抛石杆?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6-12 23:00:00
因为流行抛石杆 所以要弄个不怕飘石的防御工事不过这我猜的 看看便罢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6-12 23:01:00
这问题有点尴尬XD
作者: 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   2014-06-13 00:27:00
+1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06-13 08:23:00
:
作者: czchen (我心因何恼春风)   2014-06-14 12:56:00
流行抛石是因,发展成对抗飘石才是果吧...至于为何会流行..是否采石容易的地区,飞石比箭更方便? XDD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6-14 13:26:00
这问题可能要问秦良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