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久违的前言:
(一样与主题无关,可略过。)
本以为结束近两年的全职“烤”生日子后,就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写自己的东西,没
想到真正上了工才发现,我实在太天真了。虽说倒也没到朝七晚九的程度,但一方面,
不可能如过去那样拿读书当借口就能整星期都浸淫在图书馆;二方面也是工作性质本身
就是成天看资料揣摩文章,回家后就很懒得再动脑筋写东西,才会连发废文都懒了(死)。
不过书倒是越买越多,毕竟有钱没闲的情况下就会很想买东西纾压,偏我又没有什
么特别的嗜好,也无什奢侈品需求(我甚至还在用神机3310 XD) ,除了吃美食外,大概
也就剩下逛逛书店,及继续为嘴砲久矣的创作取材了吧(目前进度...大约1%多吧...)。
这次能够写出本篇文章,也是因为终于有幸觅得了寻找已久的一本关键书籍:《诸
神流窜─论日本古事记》,并参酌其他参考资料,才得以建构出比较完整的内容。不过
还是老话一句,因为敝人非日本史专业人士,日文又其烂无比,若内文有任何疏漏错误
不当,还请不吝指正。
一、引言,最长寿的与最短命的:
藤原妹红与稗田阿求,是幻想乡人类中的两个异数。
一位是不老不死的千余岁大姐姐(?);另一位是年幼体弱的纯正萝莉。不仅年纪上
有着天壤之别,在个人的自我认同方面,她们更有如火与冰般的差异。妹红强悍而独立
,多年的血腥历练曾让她极度拒斥他者,一度自弃于俗世,即便到现在,她仍然离群索
居地住在竹林之中;阿求困囿于宿命,不但身躯弱小无力,揹负的使命还让她注定被束
缚于幻想乡──乃至人里这块土地上,直到永恒。毕竟历史是为观者而写,身为撰史者
的她,若失去与斯土斯民的连结,就什么也不是。
简言之,妹红在各种方面,都是绝对而完全自由的个体;阿求却因为一场不知该否
由她负责,千年前(或至少是100年前的上一代)的交易,只能百年轮回在地狱人世之间。
我甚至觉得稗田一族的设定隐约有些浮士德的味道在,只是不知谁是梅菲斯特,又要到
何时,御阿礼之子们才能抵达那最终的救赎呢?
==>不过看求闻史纪,这契约似乎是只要不去续约就会解除的就是了。然至少这一代的
稗田阿求,已确因第八代稗田阿弥的仪式关系,注定活不过三十来岁。
==>另由此可见,阎魔大王应该觉得御阿礼之子很好用(?) 或许就像某位市长的小秘书
嗡嗡嗡那样XD,也确实中日史上都有过不少找文人去当阎魔厅官员的逸事啦。
总之,妹红与阿求,看似两个极端,注定不会有任何交集。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二人的相似度却又远远超过想像。一千三百年的岁月对正
常人类而言,不过是个数字或书本上的几段文字,但对她们来说,却皆是──以异曲同
工方式──实质烙印在生命中的一段经验。或许有些褪色或不愿想起,却从不曾失落遗
弃。
妹红自身就是个来自过去的活历史,自不复提;阿求则比较特别,按设定来说,代
代相传的御阿礼之子们其实都是同一个魂魄,即遥远千年前的先祖阿礼。先不论幽幽子
大人这种以纯粹灵体存在千年的情况;更贴近的例子乃是神灵庙的那票人──她们其中
几位也是死后许久才又被复活的,但多半仍被视为已有千余岁了。阿求其实也有自觉到
这件事情,其在《史纪》一书的独白篇章中就曾言道:
“我依稀明白自己是阿一的转生,进一步说,我隐约知道自己是阿礼的转生。”
“这些叫作御阿礼之子的人们──简单来说都是我──寿命并不长......同时转世
用的肉体备妥前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都必须在地狱的阎罗王手下工作。”
“转生为阿求之后,我爱上了红茶。”
故虽然听来有些诡异,但短命的小阿求同时也是一千多岁的老阿礼,其实并不矛盾。
==>只差在老阿礼每在人间活动30年,就要到地狱打工100年 XD
==>惟若按描述,御阿礼转生其实是连肉体都系重新再造,甚至还有阿礼乙女、阿礼男
的区分,与亡灵或尸解仙似乎还是不能等而视之,故千岁阿礼与各代御子间的关系
可能也没办法这么简单说尽。但这就会牵扯到人格同一性问题较深层的复杂面向了
......,因非本文重点,略表不提。
不过多数的创作还是会倾向把御阿礼之子们视为天生薄命的悲剧一族,例如颇具知
名的《竹之花》──只是这部为剧情需要,其实已把一设修改了不少。个中原因自也不
难理解,就如阿求在《史纪》书中感叹的:
“每一次进行转世,最痛苦的莫过于人际关系会化为乌有。”
每次转生都只能与新认识的朋友相处短短十余载,就得再次忍受死别之痛苦,尽管
身为“幻想郷の记忆”,她们却永远无法再次忆起上辈子认识的人们,与死亡无异。这
种遗忘既是诅咒,却也像个祝福,让她们得以免去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累积。然如果将记
忆连续视作人格同一性的根本,那么代代相传的御阿礼之子们,确实很难让人想起她们
以东方的世界观来说,其实都算是同一个个体。
“生生生生暗死生,死死死死冥死终”
无穷无尽的轮回转生,伴随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但人们仍永远无法理解生与死
的源起终结,由藤原妹红引述自弘法大师的这句名言来描述御阿礼之子们的命运,竟意
外地契合。
==>敝人其实是曾尝试过,从幽幽子角度出发,借由与阿求和妹红间的对话互动,来撰
写探究生死观念的故事,但后来发现因作者功力太弱导致实在......不好看Orz 故
又被放置play了ˊˋ......
问题意识:老阿礼患有老人痴呆症吗?:
事实上,神主对御阿礼记忆传承部分,亦仍然维持非常“东方式”的设定,充满暧
昧不明甚至有些矛盾隐晦,如稗田家究竟如何确定出生者为御阿礼之子?一定只能转生
在稗田家吗?亦或过继也可以?(一百年可不是小数字,在古代很容易就断掉了吧。)而
御子们又是几岁确定进而接受自己的身分及宿命?以及最关键的,前代记忆维持程度究
竟如何?原先在求闻史记中,虽已有:
“......每次转生都会忘却大部分的记忆......”
“我却记不清幻想乡过去的模样了,因为我和一般人一样,只能透过阅读流传下来
的资料来了解历史。”
“源自先代流传下来的记忆,只有关于《幻想乡缘起》的一部分而已。”
几种应可算是没有矛盾的独白,但最近新出的铃奈庵中,却又出现这段对话:
阿求:“到此为止都是教科书等级的历史,但提到以前的猿乐,绝大多数文献都没
有留下记录,所以如果不是见过的人,无法辨别正确与否。”
小铃:“见过的人......要能够活到这么久,莫非妖怪之类?”
阿求:“妳再说什么啊!不是还有我吗?我见过所有时代,并且记忆在脑海里。”
猿乐的相关知识应该属于外界而非在幻想乡缘起的范畴内,故这边显然就和原始设
定出现了矛盾。
当然,要解释也不是没有方法的,例如以下个人的五种假说:
(一)、推翻《史纪》说
即认为御阿礼之子实际上可以传承所有记忆,或至少是与日本历史及文化等知性相
关的,以避去日月积累的死别之痛。这显然已逾越《史纪》设定,但也比较能解释为何
代代御阿礼之子们愿意维持这悲剧连锁,继续转生下去,总不能说因她们甫出生就被洗
脑吧......
(二)、漫画二设说:
简单说就是宣称漫画非本家设定,优先度较史纪为低。但会面临得接受漫画所追加
的设定到多少程度的问题,而仅在漫画出现的人物,又到底算一设还是二设人物呢?
类似问题好像也曾出现在黄昏社的.X系列作中,但应该没啥人会把萃香、天子等当
二设人物吧XD
当然,像儚月抄四格那种摆明来乱的就甭提了......
(三)、扩大解释说:
有点类似第(一)说,即认为幻想乡缘起资料包括猿乐在内范围,毕竟幻想乡结界是
在近100年/500年才建立的,而能剧发展期(室町时代)尚早于此,故当时仍可能流传进来。
又或者更简单说,因为有以猿乐为主体的妖怪存在(秦心),故纵仅将幻想乡缘起资
料限缩在妖怪范畴,仍可纳入猿乐相关而无致生矛盾。
(四)、阿求说谎说:
和(二)有点像,但并非基于漫画证据能力较弱的前提,而是因为小铃有说了一句:
“对、对喔,妳拥有前世的记忆嘛,虽然很可疑......”
加上前揭对话系出自阿求与挚友小铃的闲谈,而非如《史纪》该段是阿求的个人内
心独白,故并无法排除阿求实际上在对小铃吹牛的可能性,可信度自然较低。
我猜神主或原漫画家大概也不希望把设定弄太死,才在《史纪》后又描写了这段剧
情,让控阿求的创作者们又能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吧。
(五)、捏他说:
请耐著性质读下去,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解说,或是直接跳到二、(二)、2.(2)的阿
礼女性说(柳田国男的说法)该段落。虽然老实讲......我觉得此说可能性最低XD
总而言之,因为本文并非旨在两位人物的深层分析,故此部分就点到为止。我们只
要清楚一个前提:在稗田阿求那年幼的外观底下,潜藏的其实是一位与妹红几乎一样古
老的存在(且至少也算有不老的能力──因为尚未老去就会先至地狱报到了(默))。或许
一设尚不明显,但二人在人物原型的捏他方面,实际上亦确有极高的关连,甚至重合之
处,这也是这篇文章所欲闲谈的主题。
二、稗田先祖与藤原之父:
稗田阿求与藤原妹红,其原捏他形式相较于幻想乡的其他少女们,算是较为特别的
。不像天狗、河童、鵺等系取自某种妖怪概念;亦非如白莲、神子本身即历史或典籍出
现过的人物。此二人实际上都是纯粹架空角色,但同时却也是一位真实历史人物的后裔
,借此来与该原型的某些特征作连结延伸,却又不必全盘接收该人物的形象。
(一)、阿求与阿礼:
稗田阿求从未在本家游戏登场过,最早系出现在音楽CD‘么乐団の歴史1 ~ Akyu's
Untouched Score vol.1’的专辑名称及封面。我查到的资料还有说‘么乐団の歴史’系
列所收录的,就是被阿求记载在幻想乡缘起上的音乐,但这和第一集标题好像有点矛盾(?)
到了《东方求闻史纪》中,我们才正式认识了这位人里的撰史者。而其在书末的独
白中就已提及先祖之名及所继承的能力:
先祖に当たる阿礼が持っていた求闻持の能力、つまり见た物を忘れないと言う能力
を受け継ぐことが出来る
(不过却能继承祖先阿礼拥有的求闻持能力,亦即过目不忘的能力。)
文文的报导中更明白写了其祖先就是稗田阿礼:
御阿礼の子とは名前の通り、一度见た聴いた事を全て忆える事が出来たという稗田
阿礼の生まれ変わりであり、
(御阿礼之子正如其名,为稗田阿礼之转世,据说能记住所有曾听过见过的事。)
故于此我们已可确定,阿求与阿礼间的关系,已不仅是单纯的捏他而系官设传承。
(二)、稗田阿礼其人其事:
1、稗田阿礼何许人也?
相信稍有涉猎过日本神话的人们,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他就是《纪记》中的《古
事记》一书的协力作者。
但实际上,答案没有这么简单。
在史学方法论中有句很有名的俗谚:“孤证不立”。简单说,就是在只有一个或单
一来源之证据情况下,不能贸然判定其所支持的命题成立。尽管这并非牢不可破之铁律
,至少也是被广为接受的应注意事项。毕竟,若该证据是客观自然事物──其实这亦可
能有解释方向错误的危险──也就罢了,但若其系出自古人手书的文献、记录等资料,
考虑到人类不可能完全客观,而可能会混杂情绪、谎言、或试图隐瞒某些实情等等,该
笔证据之可信度自然得再谨慎斟酌。
==>当然过去的诸多考据文中也有些仅具单笔资料,但作为“有此一说”之野史,与“
应有此事”之正史相较,二者所需的证据强度,自不应等闲观之。
很不幸地,稗田阿礼的存在证据,就是一个典型的孤证。
目前唯一记载其存在的直接证据,系出自由《古事记》之第一作者太安万侣所撰写
的序文。该文章中,对于何以要编篡此书,有如下的叙述(原文即为汉文):
于是天皇诏之。朕闻诸家之所〓。帝纪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当今之时。不
改其失。未经几年。其旨欲灭。斯乃邦家经纬。王化之鸿基焉。故惟撰录帝纪。讨覈旧辞
。削伪定实。欲流后叶。时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是廿八。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
耳勒心。勅语阿礼。令诵习帝皇日继。及先代旧辞。然运移世异。未行其事矣。
简单说,就是天武天皇在荡平壬申之乱,一统天下后,下诏要重新编篡政治正确的
国朝正史,并命令时年28岁的舍人稗田阿礼,进行诵习帝皇日继及先代旧辞的准备工作
。帝纪/帝皇日继指的是与历代大王(天皇)有关的各式记录,如即位经过、皇宫名称、治
国大事等,构成了《古事记》中、下两卷人代以后的骨干;先代旧辞则系泛称各种祖先
神话、部族传说、国土起源等故事或歌谣,为《古事记》上卷讲述神代之世,以及下两
卷中散落补充的资料来源。然而该工程尚未完成,天皇就驾崩了。
伏惟皇帝陛下。得一光宅。通三亭育。御紫宸而徳被马蹄之所极。坐玄扈而化照船头
之所逮。日浮重晖。云散非烟。连柯并穗之瑞。史不绝书。列烽重译之贡。府无空月。可
谓名高文命。徳冠天乙矣。于焉惜旧辞之误忤。正先纪之谬错。以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
诏臣安万侣。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之勅语旧辞。以献上者。
日月飞梭,时间来到二十多年后的元明(女)天皇之治世,她打算将天武天皇未尽之业
给接续下去,乃于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诏令太安万侣将稗田阿礼所口诵之辞编著成书,
即为今日我们所见到的《古事记》。
后人就是根据前揭序文,将稗田阿礼认定为《古事记》的协力作者。又因为该文章
中描述他“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耳勒心”,甚至到二十多年后,太安万侣都还奉命
要撰录其口中所诵出之勅语旧辞,因此认定稗田阿礼乃是一个记忆力超乎寻常的异人。
神主之所以将御阿礼之子设定成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即典出于此。附带一提,我
觉得阿求在《史纪》独白开头说早期资料很难判读的这段:
初期の幻想郷縁起はすぐに読んで贳うと言うよりは后世に伝える为に记述した物
だった。今の自分が読んでも当时の文字は読み辛く、これでは资料としての意味が殆
ど无かった。
(初期的《幻想乡缘起》并非为了让当时的人阅读,而是记载用以流传后世。即使
是现在的我也很难阅读当时的文字,因此这些记载几乎不具备资料的价值。)
似乎也有向古事记序文中,抱怨古代文献多以音代字(因为根本没有文字),以致后
世难以判读的这个段落致敬的意味在?
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
者。事趣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匚ロ]
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亦於姓日下谓玖沙诃。于名带字谓多罗斯。如此之类。
随本不改。
2、真有稗田阿礼这个人吗?
然而,有提及稗田阿礼的史料,也就只有这样了!
文文在其记载第九代御阿礼之子诞生的报导中,曾写道:“御阿礼之子是纯粹为编
篡书籍而诞生。”但其实,就连稗田阿礼这个人,亦都仿佛是为了使《古事记》能完成
,才突然于历史上昙花一现似的神秘人物。
==>简单说代代都是工具人,或者好听一点,是很好用的工具人。
阿礼是男是女?出身哪里?为何相隔二十余年的两代天皇(天武及元明),都会特别
看上一个舍人,还诏命当时官位已不低的太安万侣担任他的抄写员?从序文中完全看不
出来。
毕竟从“斯乃邦家经纬。王化之鸿基焉”一句,可看出天武天皇对修史一事之重视
,很难想像他会找一个地位仅为舍人的低阶官员来负责此事;尤其与日本书纪中,对于
下列天武10年的这段记载一做对比,更显古事记之突兀:
丙戌。天皇御于大极殿。以诏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广瀬王。竹田王。桑田王。三
野王。大锦下上毛野君三千。小锦中忌部连子首。小锦下阿昙连稻敷。难波连大形。大
山上中臣连大嶋。大山下平群臣子首令记定帝妃及上古诸事。大嶋。子首亲执笔以录焉。
帝妃应为帝纪之误。同样是下令研读订定帝纪及古代文献,这边就找了2位皇子、4
个王、6名大臣,整整12位高级官员来进行,按当时正值战后恢复以及文献保存难度,没
动用到这种国家层级力量,应该是很难进行完整的编史工程的。
退步言之,就算稗田阿礼真的天生神力,可以一个打十二个好了,以他所挑担的重
责大任,应该会有不少文献记载此人事蹟。例如古事记的正式作者太安万侣,就有被平
安时代初期完成的《続日本纪》收录了多笔记录(虽写为太安麻吕,但被认定应为同一
人)。甚至在1979年,于奈良県奈良市此瀬町还发现了太安万侣的古坟以及墓志铭,更
确定了其应为真实历史人物。
一些相关图(我电脑无法显示字..):http://inoues.net/ruins/ohno_yasumaro.html
左京四条四坊従四位下勲五等太朝臣安万侣以癸亥
年七月六日卒之 养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乙巳
然而,关于阿礼的延伸资料却仍然是付之阙如,不仅在只晚于古事记八年完成,且
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资料的《日本书纪》中找不到,平安初年历经多位天皇敕命始完成
的官方史书《続日本纪》──这是后世欲理解奈良时代会先参考的基本史料──也未曾
提及此名,甚至于平安初年编篡的古代氏族名鉴《新撰姓氏录》,亦没有登录叫作“稗
田氏”的氏族。一个曾被天武天皇及元明天皇钦点并完成国朝史的异人,难道还不足以
让他或他的氏族名被官方正史给记载流传下来吗?
==>当然从东方观点来看,我们当然知道阿礼到底怎么了──签下契约,成为魔法少女
(X) 进入幻想乡(O),同时被慧音将所有相关历史都给吃掉了XD
也因此,相较于体例及内容皆完整许多的日本书纪,妾身未明又充满过多神话色彩
的古事记自古即不太受知识份子们重视,虽仍有零星注释、抄写使其得以保存流传至今
,但基本上已差不多算是烟没了八百年之久。要到江户时代《宽永版古事记》(1644年)
的问世,才又重新被人们所注意到。
而随着江户国学四大家之首荷田春満开创复古神道思想,对《记纪》的研究也逐渐
深入,如其弟子贺茂真渊、另一位国学者沼田顺义等人,就对古事记作过复杂的考据诠
释。但他们两位却仍针对前诸疑点提出质疑,并结合其他疑点,如该序文用字遣词之体
例、太安万侣之文末署名,似皆与当时年代不合等理由,进而质疑该序文乃至古事记本
身的可信度,怀疑该书其实是平安时代之后人伪称所作。此即后世“古事记伪书说”、
“序文伪书说”等否定该书或序文正当性的假说之滥觞。
==>太安万侣于序文末署名“正五位上勲五等太朝臣安万侣谨上”,有官位勋等却无官
职名,似不合正式奏表格式。不过后来有考证发现,他确实于古事记成书稍早前有
参与过讨伐隼人部而获五等军功,之后并任职中务省专司纳表修史,故有可能他当
时实际上就是有位无职的散官,是让他得专心编修古事记的特殊待遇。
==>另外补充一下,不知是梅原猛先生有意忽略抑或无心疏漏,他在书中并未提及此点
:稗田阿礼其实也是有来自第二史料的古文献记录的。其系出现在平安初年的《日
本书纪私记【甲本】(又称弘仁私记)》的序文当中,作者为多人长:
参考原文: http://www.geocities.jp/yasuko8787/o-524.htm
先是,净御原(天武)天皇御宇之日(气长带日舒明天皇之皇子,近江天智天皇同母
弟也)。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廿八(天钿女命之后也)。为人谨恪,闻见听慧,
(听一本作聪)。天皇,敕阿礼,使习帝王本记及先代旧事......未令撰?,世运迁代。
丰国成?元明天皇临轩之季(季,或作年。天命开别天智天皇第四皇女也。轩者,榅上
板也,谓-御宇,马临轩。)诏正五位上安麻吕俾撰阿礼所诵之言。和铜五年正月廿八日
(丰国城?元明天皇年号也)初上彼书,所谓-古事记三卷者也。
但一方面,该书内容明明都是针对日本书记,却在这边突然莫名其妙提到古事记及
其作者,略显突兀;二方面该书其实系为“日本纪讲筵”此宫中行事而私人撰写的
注释性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补习班讲义......(不过来听课的都是高官贵族),
而非属正式官方记录;第三点──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该作者多人长,实则
根本就是太安万侣的后代(一说后者系前者的曾祖父)。故不能排除多人长存有在众
多大人物面前吹捧自己家族的意思(你看咱多氏可是曾受天皇敕命撰史的光荣氏族之
类的),是能否据此核认其足以证明古事记的真实性,过去颇有争义,甚至有学者反
过头来,怀疑多人长根本才是古事记的实际作者,只是借用了他爷爷的名声,即前
述平安朝伪书论的假说之一。
多人长作者论之辩证:http://www.geocities.jp/yasuko8787/o-057.htm
尽管在贺茂氏之弟子本居宣长(即阿求好友,本居小铃之原捏他)大肆鼓吹古事记为
大和心之体现,乃至近年对太安万侣出土之墓及相关文物的研究后,对于古事记及其序
文本身的质疑已减少许多,但对于稗田阿礼这个人,我们仍然是几乎一无所知。
3、本居宣长与古事记:
先略离题一下,来谈谈本居宣长与古事记的深远关系。
本居宣长承袭了自他师父、师父的师父一脉相传下来的古道思想,认为应当舍弃以
时为江户幕府官学的儒家朱子学来解释日本古典文学的主流方法论,而改以日本人所固
有、纯粹的自然情感去直接体验古人的心境。简单说,就是拒绝将道德──这道德还是
来自于外国的──的教化寓于文章中,而应回归文学的本质。
“物哀论”之于源氏物语,就是此文学观下的淬炼结晶,迄今仍影响着日本文学及
思想史学界。不过本居宣长所关注者并不仅止于文学,他更希望建构出一个足以支撑起
整个大和民族的思想核心,这就让他将眼光放到了“纪记”上面。毕竟,“欲灭其国,
先灭其史。”若欲使一个民族产生自觉心,除了他者的存在之外,一种足以将共同体成
员凝聚起来的民族史观亦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他首先批判了长久以来谓为主流的《日本书纪》一书,认为其中充斥着太多
汉意──即中国儒家思想(毕竟儒史不分家),而这种以人之教条规范人之举止的思想,
已严重腐蚀了日本原有的大和之心。那大和心又是什么呢?在他看来,那指的正是传统
神道教中,对于神明─即其所代表的自然万物─所具有的真诚之心。神道以诚为本,我
在之前祈风2之心得文中已略述过,故不多言。总而言之,相较于中国式体裁的《日本书
纪》,《古事记》中多达近1/3篇幅的神话故事在宣长看来反而是最大的优点,完全体现
了日本人最源初原生的民族观,故被他加以推崇,还为此写了《古事记伝》以宣扬思想。
至于古事记中,曾被诸多学者──包括他老师在内──大肆批评质疑过的那些BUG
呢?大国学者本居宣长,在此施展了大绝招:不爽不要看......,呃,不是,他中心的
说法简要如下:
“古事记乃是一部记载了由天武天皇亲自口述,自悠久以前的日本古昔流传下来的
‘古之真实’的伟大之书,其中关于神代之世,虽然记载了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那正是因为神的智慧比人类深,所以我们仍要彻底地加以相信。”
==>嗯......有没有和一神教对其经典解释的既视感?也确实有学说怀疑宣长和其徒弟
平田笃胤有受到基督教影响,但这方面我尚未深入理解,暂表不提。
所以啦,人家都放出大绝招了,古事记当然就是汝等不可质疑,确确切切为真的历
史记录啦,又既然如此,那么上面写说其作者系稗田阿礼,自也毫无疑问,十足真金ㄟ
啦,还有什么问题呢?
所以本居宣长似乎也真的就没有对阿礼究竟为何人乙事,再加以着墨了。
4.阿礼女性说:
(1)平田笃胤的说法:
不过,不知是因为宣长的说法终究底气有些不足──毕竟天武天皇时期已非神代治
世,与该立论不合──亦或单纯是要替老师补洞,学生辈的平田笃胤后来还是自行对稗
田阿礼做了一番调查,并在研究神道祝词仪式,以及前述的《弘仁私记》后,推论出以
下的结论,写在《古史徴开题记》一书中:
综合考之,余认为稗田阿礼实为天宇受売命后裔之女舍人。祝词中有男女刀祢(舍人)
,不仅男人,女人亦称之。盖因舍人分上中下三等,为公奉仕者之总称也。...(中略)...
天宇受売命后裔有女子奉侍之前例,其名闻之亦不为男子......
这就是“稗田阿礼女性说”之肇始。即以舍人不分男女,而天宇受売命后裔也恰好
有过女舍人之前例,阿礼这名字听起来又怎样都不像男性等作为立论基础。
又对于前面曾提到的,为何《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有关天武天皇下令研究
帝纪及先代旧辞之事会有前揭矛盾部份,平田笃胤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简单说,他认
为两段记载之所以不同,系因为其根本就是独立的两事件,自无矛盾与否问题。
他认为:在《古事记》中,天武天皇之所以命令稗田阿礼开始诵习帝纪及旧辞,是
为了要整理并统合出朝廷中各氏族的关系及排序,这就是为何《古事记》不像《日本书
纪》列有诸异说,而其神话比重又会如此之高──因为得在书中塞进很多氏族神,但又
得让他们全收编于大和祖神天照暨天孙血脉之下。甚至后世有学者统计过,《古事记》
的氏族神多达220位以上,比《日本书纪》多了将近一百位。又平田氏之理由,或许系从
天武10年开始的一连串氏族制度改革,乃至天武13年制定“八色の姓”制度,进而确立
了皇族地位所推得的吧。简言之,这是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的事情,故没有,也不能有太
多的外人介入,才会找一个地位不高,但又贴近皇族的女性舍人负责。
相反的,《日本书纪》该段则系因朝廷将准备仿傚中国着手编篹官方正史,其除有
文化进步的意味外,更重要的是为向人民乃至外国宣扬本国的渊源流长,而具有外部化
性质,故必须搜集并保存各类资料,自然就得仰赖各个有头有脸的氏族长及大官们──
他们家中几乎都养了几个代表当时最高知识水准的归化人──进行协助。
==>后半段的说法是我从《岛国春秋─日本书纪》上看到的,但作者其实只有写到平田
笃胤提出内外说、阿礼协助整理氏族乃至八色姓之类的零碎描述,而无完整的原说
法及出处。故这部份是添入了一些个人的见解补充,惟老实说,似乎已和复古神道
宗旨有些悖离感觉,我也不确定平田到底有没有说到这么细......,故仅供参考。
==>不过这似乎确能解释,天皇为何会找一个舍人来挑担重任,又为何稗田氏之后并未
出现在正史以及姓氏录中──因为他(她)最人畜无害。而实际上天武天皇虽挟开国
之君的威势,但豪族影响力亦然仍在,要到律令制确立后才算巩固了皇家威信。
姑且不论内外说到底是否为平田笃胤所提出,此说很清楚地点出了《纪记》的差异
及原因。我目前看到的资料也多是针对此立论去进一步探究,如小岛宪之也赞同独立事
件说,但认为应该是先后──先有阿礼奉旨,后有集团修史──而非内外关系,我看郑
梁生教授的古代日本史教科书,也写到稗田阿礼即太安万侣系为将国初迄此的古传承作
统一叙述。而本文后段的重点“稗田阿礼=藤原不比等”说,也同样是建构于内外说之
基础上,再做变化。
(2)柳田国男的说法:
到了明治时代,热爱上山下海及收集日本传说轶闻的民俗学者柳田国男,自也不会
放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议题,他考察了诸多相关资料,例如井上赖圀的《古事记考》、《
大和史料》所引用的《大倭社报告书》、平安时代的仪式书《西宫记》等,并走访了大
和地区的稗田村之后,基本上同意平田氏的阿礼女性说。其在《妹之力》论文集的“稗
田阿礼”一文,进一步提出如下论点:
阿礼为宇治土宫之庶流,天钿女命(即天宇受売命)之末叶......古文《弘仁私记》
序文已注有此事。在今日大和地区添上郡平和村有稗田一族,为式内比卖神的所在地...
...
从古事记的体裁及资料的选择来推测,有认为传诵者是位聪明的女性,例如书中优
美的诗歌及物语很多,且以这些歌、谚带出的公私琐事也容易让人记住不忘;但一些促
进政治推移的大事件却反而弃之不顾,让事蹟显有几分凌乱,甚至参杂一些错误之处。
这说明它不是用以保存证据之书,或者说它不是作为史书,而是一部使人感动的物语之
书......。
记载中称阿礼为舍人,亦有一个反对的理由,即系汉字借用不当之故。在那个时代
,有将宫中身分低的官员,不分男女,一律称之为とねり(即舎人)的习惯,故写作舍人
亦无妨于此论。问题只在于这个女舍人怎恰好在御所附近并受到召使,同时牵扯到猿女
君一族在公家中职司为何的问题。......猿女及其他御巫女负有参列大尝季等宫中重要
庆典的任务.....这应是援用天岩户神话的关系......我因此想像,猿女君的奉仕者在每
年的御魂镇季中除跳舞外,也需要说明该仪式由来......并因此传承了丰富的旧辞知识。
猿女君一族(严格来说,猿女为氏,君为赐姓)的宗族谱确实可上溯至神代的天宇受
卖命,也因此自古即为于宫中职司“神楽歌舞”的氏族,例如《先代旧事本纪》的神武
天皇条目即写道:
镇魂祭の日には、猿女君らが多くの歌女(うたいめ)を率いて、その”言本(こと
のものと)”を挙げる。神楽歌舞(かぐらかぶ)はその縁による
歌女为大宝律令雅乐部编制下的一员,且不论《先代》一书之后又被质疑似实为平
安时代所著,至少可见当时猿女君在神舞仪式上的重要性。
另外,若再参考柳田国男于《神社のこと》一书中,对于其所观察到的神舞仪式之
描述,或许更能理解他为何会提出稗田阿礼属猿女君一族的说法:
神舞不是普通的舞蹈,其主要行为是唱和说,是随着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舞起来,手
脚动作只是一种副产品。舞和蹈不同,舞是与信仰密切相关的,而蹈是单纯的动作...
(中略)...氏神就会降临到巫女身上,并说出神的旨意......
==>用在地话来说,就是“扶乩”啦......XD
回到“稗田阿礼”一文,柳田氏接着又进一步提出证据强化其论点:
稗田氏为猿女君最明白的证据,在于《西宫记》有“缝殿寮奉内侍奏之补进猿女”
条目,查里书内容,其系补进稗田海子以替换死去的稗田福贞子(原文实为艸字头+稗字
,但PCMAN无法显示。),且她们都是大和北部稗田村人士......
原文当然不仅如此。柳田国男还有继续论述大和猿女一族为何会沦落到去缝殿寮、
“猿女小野氏”由来等,但受限于本篇作者看不懂长篇日文,只能参考有限资料后节录
出这些。反正大抵上理由已足完备,即其以:
(1).古事记的内容。
(2).对舍人的解释。
(3).猿女君与稗田氏的关系。
三点面向切入,论证出稗田阿礼为猿女君一族之女性此结论,他还进一步推测,阿
礼其实就是“语り部”──在文字尚未体系化出现之前的古代部落中,以口述、歌唱方
式将氏族历史、神话及风土佚事等集体记忆代代相传下去的特殊族群,之后被以归化人
为主的史部取代──的子孙,并以“漂泊の妇女”称呼她,感叹其替这片土地保存了诸
多远古先民之事,终使日本后世绽放出繁茂的文化之花,但自身却被历史埋没了等语作
结。
==>语部说好像早在本居宣长就提出来了,另外我看wiki说,在部民制时代,专门在朝
廷仪典中唱奏词章或叙事诗歌,被归属在品部级别的群体的也被称作语部,不确定
二者是否指同一族群。
补充:御阿礼祭事之典故:
柳田国男提到的大和地区稗田村,就是今日奈良県大和郡山市的稗田町,当地传说
此处为稗田阿礼所属一族(猿女君稗田氏)后裔居住的村落,甚至一说即阿礼本人的故乡
。而当地的卖太神社之祭神亦以稗田阿礼为主神;稗田氏之祖神天钿女命、猿田彦命为
副神。
神社内的语り部の碑:
http://livedoor.blogimg.jp/kimura728/imgs/9/a/9add148e.jpg
又此地在每年8月16日,还会举办稗田阿礼たたえ奉祝祭,尤其在2012年,恰逢古事
记1300年编成纪念时,此祭典更因此被媒体大肆报导而广为知名。
从名字就知道其是以阿礼为主祭神的祭典,但特别的是,参加这场仪式的主角全部
都是国中小以下的稚龄孩童,他们──似乎女孩又比男孩更多──身着古装或巫女服,
跳着稗田之舞,向御阿礼请求智慧及学问。
有图有真相: http://ameblo.jp/zero-one-neo/entry-11237958750.html
http://milky.geocities.jp/kyotonosato/nara/08/arei11.html
诚然幻想乡的御阿礼祭性质与此不同,但某程度上亦又都可说是以孩童为主角,向
远古的御阿礼祈求获得求闻持能力的仪式。或许御阿礼之子都很年幼,即源出于此吧。
不过我看维基和网页内文,这仪式其实只是起源于儿童文学作家久留岛武彦,为与
当时红遍世界的安徒生童话较劲,写了一篇以阿礼为主角的“话の神様”故事获得回响
,并得到全国的童话作家协助,最终于1930年(昭和5年)开始举办此祭典。并不是什么
自古相传的仪式,参加者也才因此多半是学龄孩童。
柳田国男不知道有没有参与这个仪式的规划? 另外《妹之力》一文系描述某家有
五个有些疯癫的兄弟全听命于年仅13岁的幼小妹妹的奇闻轶事,柳田氏系借此探讨日本
固有认为女性具有灵力的民俗观,虽与稗田阿礼无直接相关,但从前之论述,可知其亦
认为猿女君系掌管神事舞蹈之巫族,而阿礼又为女性,故才将其放在同一册论文集中。
而东方许多二次创作也都把稗田家及阿求视为人里的领导者(或许因为她有与妖怪贤者对
等沟通的地位及管道?),某程度上似与此有异曲同工之意。
补充之二:稗田与猿乐:
能乐起源于猿乐,这部分应较无争议。但猿乐的起源又系为何?却还是一个众说纷
纭的情况。
目前见解似乎倾向认为,猿乐/田乐是古代日本部落民祈求丰收的仪式,后逐渐演化
成“散乐”,虽不同于宫廷的“雅乐”,却同属雅乐寮管辖,在奈良时代还设有散乐户
专门培养散乐艺人。该机构虽于西元782年即被废除,但该种艺能仍有部分于宫中继续流
传,多数则又回流民间,并于院政乃至镰仓时代时,吸纳了模仿滑稽要素成为猿乐肇始。
那么,猿乐的“猿”字,会不会即源自猿女君的“猿”呢?
柳田国男似乎就是这么怀疑,他由世阿弥撰之《申楽谈义》中所载的申乐(即能乐)
发祥地,京都附近日向饭隈山的新熊野神社考察,发现当地以前竟有把能乐称作“猿神
乐”的旧惯。故推测可能是传承自流落民间的猿女君神舞。我另外也有找到一个词汇“
稚儿猿乐”,即基于日本古代认为幼童与巫女一样,较易为神灵附体,故由其担任主角
演出的能剧或狂言。这显然也有受到神乐歌舞的影响。
==>故铃奈庵中,阿求之所以有能剧知识,可能即源自柳田国男的假说──稗田氏即为
猿女君,而后者为职司跳宫中祭典神舞之一族,之后又流落民间成为猿乐及能乐起
源。换言之,本来就是她们家的祖传学问嘛......当然会知道囉~当然这只是个人脑
补,仅供参考。事实上另一派有力说就认为,“猿”乐是源自于艺人带着猿猴互相
模仿的滑稽表演而来,主要证据为平安末年的绘卷《信西古乐图》中有幅“猿乐通
金轮”图,就明白画著艺人牵着一只猴子表演;另《太平记》中也有演员打扮成猴
子演出的记载。不过目前这问题仍尚未有完全定论就是了。
补充之三:稗田与多氏:
除了《古事记》外,若顺着柳田国男的思维,那稗田阿礼的稗田氏与太安万侣又有
一种可能的接点:神乐歌舞。
在日本艺能史上,尤其雅乐部分,有位不得不提到的重要人物:多臣自然麻吕。从
氏姓来看,其属于多氏自无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其在雅乐及神乐上的贡献。
生卒年不明,只知大约是西元860年左右时期人物,但在古籍《乐家录》、宫内厅
的“雅楽家系図”中,都记载其为“神楽・舞楽の祖”,南北朝时代的《郢曲相承次第》
更写道:
“神楽は诸神が制作して世に伝わったとされるが、多自然麿を根元とする。その
后、次第に上下の人々がこれを楽しむようにになった。”
即推崇他将诸神制作的神乐传世,让后人得以体会喜乐的功绩。
若同意柳田国男的稗田=猿女君说,那么,太安万侣以文字将稗田阿礼所口传之先代
旧事给记录成书,与多自然麿将猿女君神舞中的口授神言改编传世,是否有种意外的既
视之感呢?当然目前没有多自然麿与猿女君族接触的直接证据,或许稗田氏(猿女君)真
的与多氏在平安朝曾有着革命情感,又或许只是历史上的巧合也说不定,可叹敝人才学
疏浅,不能再进一步为推论了。
(三)、藤原妹红与她的无良老爸:
谈稗田阿礼也谈得够多了,先喘口气,换聊聊藤原妹红吧。
藤原妹红同稗田阿求,基本上是神主的原创人物,而非捏或改编自古代人物,不过
众所皆知,其生平背景系源于日本家喻户晓的《竹取物语》一书。尽管书中实际上并没
有可供参照的原型存在,但从永夜抄、儚月抄的描述,都可清楚认识到她就是那位曾被
辉夜姬用五道难题给羞辱过的某求婚者之一的(不为人所知的,应意指私生)女儿。
==>另外我看网络资料,说角色文档有提到“妹红”系指“把自己染红”,那是否代表
这其实也非原名,而是她后来自己取的;亦或单纯只是神主揭露其命名动机?感觉
从再没有其他补充资料情况来看,似比较像后者说?
嗯嘛,先不提有私生女就代表至少已有两个老婆还想来吃14岁辉夜这件事,实际上
竹取物语原典内的五个追求者中,并没有一个藤原氏(板上已有讨论过,妹红名字原文为
ふじわら の もこう,藤原(氏的)妹红,代表其贵族身分,故不赘论)的家伙,他们的大
名分别为:“石作皇子、车持皇子、阿倍御主人、大伴御行、石上麿足”,那妹红的无
良老爸究竟是谁呢?
还好只要用删除法,就能直接将“阿倍御主人、大伴御行、石上麿足”剃除──因
为这三位根本就是直接拿真实历史人物名字来用(只有石上麿足多了一“足”字),自不
必列入考虑。而剩下的石作皇子与车持皇子呢?
只好用逆推法了,已知的三位人物都实际存在于天武天皇至持统天皇之间(673-697)
,假设竹取物语的作者确实有意影射或取材自那个年代,那么我们只要从该时代中,再
找出一个与“车持”或“石作”有关的藤原氏人物,想必即为凶手啦。
中间过程省略,直接跳结论:藤原 不比等(ふじわら の ふひと)(659-720),母亲
为“车持国子君の女、与志古娘也、车持夫人”。车持夫人之子,又确实与前几位同时
代,这答案够明显了吧。
于是,在带出了藤原不比等后,我们终于能拉回主轴,进而可以进入本篇文章中,最
关键核心的段落了。
(四)、藤原不比等与古事记:
1.伪书说再起:
身为重量级的民俗考古学者,柳田国男的“阿礼女性说”曾经渭为一时,垄断了众
家学说好一段时间。但随着战后皇国史观的崩解,以及疑古辩证的盛行,让人们又重新
开始质疑起《纪记》的可信度及其地位。一位与柳田国男差不多同个年代,命运却大不
相同的思想家津田左右吉的见解,便是在此际取而代之,成为了主流通说。
津田左右吉在大正民主化浪潮年间,曾以文献分析方式梳理了《记纪》,发现其中
有许多不可信或矛盾的虚假之处,进而呼吁应当区辨纪记中的神话与史实。就结论来说
,他认为只有应神天皇之后才勉强算有所本的历史,而其他部分都只是天皇家的统治神
话,不具真实性。
这当然严重威胁了当时日本皇室的基础,尤其到昭和乃至开战之后,这种足以动摇
国本的思想必然是不被容许的。终于在1939年爆发了“津田事件”──顺带一提,导火
线为他的一篇考察日本书纪中的圣德太子真实性的文章,某程度上和圣德太子虚构说有
所关联,也间接和丰聪耳神子的诞生有关(?)──津田和支持他的出版商岩波茂雄受到
全面性的打压批判,最后甚至被以不敬罪起诉。
然而到了战后,风水轮流转,“津田史观”从曾经的政治不正确一跃成为了受难的
先知,被学界奉为圭臬,他本人也获颁帝国学士院颁给的文化勋章。纪记──尤其是神
话篇幅达1/3的古事记──亦因此从一度的国家正史,又再度沦落为内容大多洵不可采
的文学作品。而久未被提的“古事记伪书说”也因此又再次被部分学者所重视,如古史
研究者大和岩雄便出过好几本讨论此问题的专书。但柳田国男的影响亦未消失,尤其在
太安万侣之墓发现后,仍然有不少学者认为纵使《古事记》在内容上非史实,至少其作
者以及作成时代部分,都乃是无庸置疑的。
一言以蔽之,战后对《古事记》的见解,又恢复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只是否定说
声音大了一些。而最近几年,由哲学暨古思想大家梅原猛先生所提出的“稗田阿礼=藤原
不比等”假说,更是在学界投下了一颗强烈的震撼弹。
2.稗田阿礼=藤原不比等说:
(1).梅原猛的蓝字真实:
严格来说,“稗田阿礼=藤原不比等”其实是一种简化过头的说法,梅原猛的完整见
解及脉络,就敝人理解整理后大抵如下:
A.稗田阿礼实际上并不存在
B.但《古事记》并非伪书,确为奈良时代元明天皇之世所作成
C.故必然有人隐身幕后主导了《古事记》的编篡,并委由太安万侣为名义上的作者。
D.这个人就是藤原不比等。
由此可见,梅原猛的假说其实就是阿礼不存在说的一种变形,即将作品与作者各自
的真实性分离,或者如他个人于书中所说,是要在本居宣长的神书论与津田史观的不可
信论之间,从中找出第三种答案,而避免落入非此即彼的困境。
以下内容系敝人对其说法再作一些补充诠释后的版本,并非直接引述原书内容,合
先叙明。
(2).对阿礼之存在&女性说的批判:
关于立论A.部分,首先得面对的就是该如何解释古事记序文本身的记载,以及柳田
国男所提出之理论这两个问题。
对梅原猛而言,序文部分倒非什么问题,他再次重申前揭所谓“孤证不立”的理论
,认为一个受到至少两位天皇信任而委以国家大事的重要人物,却没有在其他当代史书
留下一点纪录,实在太令人不可置信;故只能合理怀疑他很有可能仅为古事记作者所创
造出来的虚构人物。
而针对柳田国男的女性说,梅原猛也提出了强而有力的批判,逐一分析如下:
A:就古事记内容重故事而轻政治部分,柳田国男系据此认为作者系女性的证据之一
,但梅原猛则认为,考虑到古代著书不易,无论素材或资源取得均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故多半是出于某种目的才进行。是亦有可能系因“读者”自始即被设定为女性才这样
写的(别忘了序文就写着“本书系出自元明女天皇之敕命所作”XD),因此批评柳田国男
犯了主客颠倒的错误。
B.就舍人部分,其实这一点正是柳田国男学说的最大罩门所在,不只梅原猛有注意
到。
梅原猛认为,自平田笃胤至柳田国男,都犯了混淆时代的错误。“舍人”一职的卑
微化系平安朝之后的事情,但在律令制度确立之前的部民制时代,舍人代表的是东国豪
族以及皇领氏族进献给中央的子弟兵即舍人部,《日本书记》、《続日本纪》、《万叶
集》中都有提及此事。而后的律令制度也沿袭此惯例再为改良,如西元757年(天平宝字
元年)养老律令中的军防令第46条即规定道:
军防令卌六 五位子孙条:凡五位以上子孙。年廿一以上。见无役任者。每年京国
官司。勘检知实。限十二月一日并身送式部申太政官检简性识聪敏。仪容可霖取。充内
舍人<三位以上子。不在简限>以外式部随状充大舍人及东宫舍人。
尽管本条律令晚于天武-元明时代,但梅原猛引《続日本纪》中对于制定大宝律令─
─即养老律令之前身──之条目写道:
以净御原朝廷为准正。
飞鸟净御原宫即为天武─持统的皇居,他因此认为,天武朝时期的制度其实已和上
述差异不大。换言之,尽管舍人在律令制度之后已转变成侍奉性质,且官位不高,但因
为原本意指军人,故必定为男性,而且在天武朝至奈良之间,还是只有高位氏族的后裔
方可充任之职位,因此否定了平田─柳田的女性说基础。
==>附带一提,氏族进贡给皇家的女性则称为“采女”,虽然后世也卑微化了,但原本
同样要出身高位氏族且容貌出众者方可获选任之,代表服隶于大王家的人质性质。
C.就猿女君部分,这一块是柳田国男学说的核心思想,故梅原猛也花了较多篇幅来
指驳此处之问题点。
首先,柳田国男之所以认为稗田阿礼属猿女君一族的理由之一,是要用以解释为何
他(她)能有异于常人的记忆力,但梅原猛认为,这其实是过去的人们都将古事记叙文中
,对阿礼的描述给误读了。
他首先对传统“熟记说”提出三点批评如下:
a.参考日本书记中,天武天皇命川嶋皇子等人研究文献的时间点为天武10年(西元681
年),距离古事记序文中所提的和铜四年(西元711年)已过了将近31年,若认为其敕命阿
礼时间点系在此之前,那更会超过此数字,即便改为天武驾崩的天武15年,也至少有26
年以上。一个人真有可能将那些故事完整无暇地记在脑中如此之久吗?何况阿礼在那时
已经是个60岁以上的老人家了。
b.从《万叶集》可知,当时的日本已经有利用汉字来表述和音的能力,甚至从古事
记序文末的那段抱怨文(?),也可确认其有参考了不少汉表和音的叙事记载。或许在汉
字传入之前,真的需要靠语部之人来将古史传承,但至少在天武年间已无此必要了。何
况序文谓天武帝系出于安邦定国之目的而下令修史,如此重大的事情却不将其记载于文
字,反诉诸于不可靠的个体记忆,显有悖常理甚至自我矛盾。
c.如果认为熟记说为真,那代表太安万侣所写下的乃是天武时代之前的旧事,然而
这本书实际成书于元明天皇时代,书中内容及隐藏精神亦较合于元明之世的政治氛围,
或者如书中所言,“系与它所写成的和铜四年共呼吸”,后再详述。
故综合三点,可以发现序文之真意并非指称稗田阿礼为一个记忆力高人一等的妖怪
,“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耳勒心”的真正解释应系在形容阿礼是一个善于读书,能
够马上将看到的文字用嘴巴念出来,同时将他人的指导铭记于心,换言之,是个博览群
书的高知识分子之意思。
他进而再对“稗田氏=猿女君”之说提出质疑,即若认为古事记之目的在于使大王家
定于正统,同时收编对各个氏族传说的话语权,那么实际参与策画的稗田阿礼,应该会
让自家的祖先神在神话中享有不错的地位。然而,看看天宇受売命女神,在神话中都干
了什么事吧......
a.在高天原众神面前跳脱衣舞,惹起哄堂大笑,吸引天照从天岩户隐中再现。
b.追随天孙下凡,并在挡路的猿田彦神面前跳脱衣舞,让他归顺于天孙阵营。
嗯......是有多爱跳脱衣舞啊(死),一个被天皇授与修史权柄的近臣,会没事把自
己的祖神写成这幅德性吗?
==>不过补充一下,其实《古事记》中她只有第一次有脱衣露胸,第二次的描述倒颇为
正面,即天照对她说:“汝虽为弱女子,但绝不示弱于与汝为敌之人,故命汝前去
查问......”,猿田神也马上就开口臣服,脱衣乙事为《日本书纪》之说法,梅原
猛其实也只强调第一次而含糊带过第二次。
==>另外对于为啥要露胸,我有查到说法为,这是源自古日本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有神力
的咒术概念,而且其实这两次都与天皇家兴起有重大关系(复活天照+扫除路障),
故尽管地位低微,倒也没有梅原猛以“喜剧角色(我猜他想说丑角......)”来形容
的这么不堪。
除此之外,梅原猛也实际走访了前面提到的大和稗田町,但据他考察后认为,当地
将卖太神社与稗田阿礼作连结,其实是江户时代国学兴起之后的事,中世纪以前的主祭
神为何已不可考。何况《古事记》一书为室町时代才从宫中秘书流入民间,并到江户才
相对广为人知,绝大多数时候人们根本不曾阅读过此书,遑论其作者。故能否将此村与
比平安时代更早的稗田阿礼所属之稗田氏作连结,颇值怀疑。
最后,梅原猛认为“阿礼女性说”还有个现在看来有点政治不正确的问题:天武天
皇有可能将他认为的邦国大事托付给一位低位女性吗?尽管日本古代史上不乏女天皇之
例子,但那也是女以夫或子贵。公开任命一位女性担当重大工作,古籍上几未曾闻之。
梅原猛甚至有些讽刺地说,柳田国男可能是在乡间考察时听太多老婆婆讲古了,才会把
稗田阿礼也代入想像成那种会在炉边闲谈妖怪轶事的一位老妪吧。
(3).《古事记》的成书时代:
前面我们已理解了女性说的问题点,然而,梅原猛又为何认定《古事记》并非平安
伪书,而确实如序文所载,系成书于元明天皇时代呢?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句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名言,虽然其原意系在批评历史事实常因引用者当下的
时代认知或刻意曲解所误读,即从“读者”的立场出发;但我在此倒要借用它常被误用
的另一种解释:“历史的极限源自于作者所属的年代”。纵然梅原猛其实并未引述此句
,但确有此意思。
简言之,若如前揭“纪记内外说”所言,《古事记》不同于《日本书纪》,其目的
在于确立天皇家的统治地位的话,那为何其氏族祖神为天照“女”神,而非须佐之男命
或月读命,这两位同为伊耶那歧命嫡系之男神呢?甚至他们还一个被放逐到根之国,一
个影薄到跟空气没两样,显然下场都不怎么好。
==>其实一直都有天照男神说,不过不确定是原本为男,被《纪记》改为女;抑或反过
来,自始即为女,受中世武家政权(尤其江户时代)影响方有男神说。
再来,为何承高天原之命,降临苇原中国统治日本的第一代神人是天照之“孙”而
非天照之子呢?这其实也颇为怪异,事实上综观皇谱,嫡长子继承制仍然才是皇室主要
的继承方式。女帝本身即少,女帝之孙继位更少之又少,显然和神话所要诉求的制度并
不相同。
然而,少归少,却竟然在某一个时候,接连发生了两次女帝传位于孙的事情:
第一次为第41代的持统天皇传位于第42代的文武天皇。
持统天皇原为天武天皇之妻(鸬野赞良皇女),于天武帝驾崩后,她本欲将皇位传于
其子草壁皇子,并因此设计杀死威胁其子地位的大津皇子,无奈草壁皇子体弱多病,三
年之后,尚未继位前即突然病死,而草壁之子轻皇子(即文武天皇)时年仅7岁,按理来说
,这时本应由天武帝其他的成年皇子继位或担任摄政,然而,持统却断然决定由自己先
接任天皇之位,而后再亲传位于轻皇子。
==>这是否像极了《古事记》中,天照本欲命长子下凡,该儿子却推称在准备其间,已
生有一子即天孙,应由其代他下去统治人间的描述?而天武当时还尚有许多儿子,
但不是像大津被杀掉,就是乖乖在持统曾召开的继承会议中顺服,又是否如同三贵
子中的须佐之男命与月读命对于天照女神统治的态度呢?
==>另外,“持统天皇”其实是汉风諡号,但日本书纪中对她又有另一个和风諡号“高
天原广野姫天皇”,这是否可作为影射说的证据之一,颇值玩味。又巧合的是,武
则天也是在同一年正式登基为皇的,故常有人将二者作比较。
第二次为第43代的元明天皇传位于第44代的元正天皇后,再传于第45代圣武天皇。
文武天皇死后,旧事又再重演。本应继位的文武之子首皇子亦未满七岁,故仿持统
先例,由文武之母──即首皇子之祖母──暂代天皇之位,是为元明天皇。但她其实也
是位颇有手段的女性,除修史改律外,最重要的是下令迁都平城京,开启了奈良时代。
元明之后虽先传位于其女儿──即首皇子之姑姑──为元正天皇,但元正天皇并未结婚
,未有子嗣,且仅在位九年即传于皇太子首皇子为圣武天皇,故仅能算过渡性质。
==>又一次的天孙降临(?)
是以,我们可以发现,与其说天武天皇想藉《古事记》神话来巩固自家子孙的统治
权,不如说是持统/元明意图借此宣扬其女帝统治,以及传位于孙这两件事的正当性,可
能还更为契合。
==>附带一提,持统和元明其实是同父(天智天皇,天武的哥哥)异母的姊妹,只是一个
嫁给天武,一个嫁给天武的儿子,所以是一个姪女嫁给叔叔,一个堂姐嫁给堂弟,
但这姪女和堂姐又是姊妹......嗯......别想太多,会头痛的(莱特调)。
另外,梅原猛又于研究《记纪》神话后,提出了他个人的一种观点:
“纪记神话所欲传达的核心思想,即为神道教中的祓禊观,而这其实又正隐含了以
律令制统御国家的精神”
其举出的例子包括天照为伊耶那歧行祓禊后所诞生、须佐之男命重返高天原之后于
天照面前立誓,犯重罪后又因此得受祓禊以及各类刑罚等等,简言之,“立誓”代表对
高天原体制的服从,而“秽”即是罪;“祓禊”则是用以惩制净化的方法,即为“律令”
。即便如三贵子之尊,犯罪者亦须受处罚,只是可以减轻。这正是从部族社会演化到律
令国家的象征。
而日本律令制度的奠基,即“飞鸟浄御原令 => 大宝律令 => 养老律令”则恰好是
在持统天皇至元正天皇之间完成并发布。按梅原猛的说法,这一方面是秉持天武帝传下
,用以取代过去血腥斗争的治国方略,但更重要的是,律令制度乃是女主临朝的重要武
器,即便不依赖氏族武力,仍可借此降伏不服从的叛臣,一如天照放逐了须佐之男命。
==>虽说之前还有宪法17条、大化改新及近江令等律令前身,但或因体制不完备,或战
乱而散佚关系,其实对后世影响力应该不大。不过也确有不少学者将律令先驱上溯
至圣德太子就是了。
故综上,《古事记》既然充分透露了持统─元明二帝时代的政治思想,那么其完成
年代自然也会是在那个时代,不会更早,也不会晚到嫡长子传承制确立的平安早期,或
是律令制几近崩解的摄关院政时代。
(4).你就是凶手吧! 藤原不比等先生:
至此,我们已从上述思考脉络中,理解了梅原猛假说的立论基础A与基础B。即由现
有的历史证据,并不足以支持稗田阿礼此人存在的真实性,但《古事纪》一书又确如其
序文所称,系成书于奈良时代之前的元明天皇年间,且参考其他史料,又可肯认太安万
侣应为作者之一,无庸置疑。
再进一步推想,考虑到太安万侣身为受天皇敕命的撰史者,他其实原本大可仅将自
己列为《古事纪》的唯一作者,然而,他却刻意写了一篇暧昧不明的序文,将《古事纪》
作者的身形给模糊淡化。例如:身为至少为中阶以上官员,同时又是执笔者的他,却宁
愿创造出一位其实并不存在的虚假之人,并谦称自己仅系奉元明天皇之命,做了“撰录
由该人所诵之勅语旧辞”的工作,像个毫无地位的抄写员。但对于阿礼及元明帝,他却
又宣称他们其实也仅系承继天武之遗命,将过往的旧辞先纪给校对汇整罢了。一时间,
我们竟遍寻不著一位真正可为《古事记》之内容负起责任之人。
故我们只能大胆推测如下:
在太安万侣的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位深具影响力的神秘人物。他聪明博闻,对历史
学问有着充分的理解,又深受元明天皇的信任,而得领有敕命,一手促成了《古事记》
的编篡。但基于某种原因,他选择不让自己的身分曝光。最可能的理由当然是:修史这
件事情将触及许多利益纠葛,而他预见自己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但考虑当时的政治氛围
,抑或是个人敏锐的政治嗅觉始然,他也很清楚自己可能因此成为众矢之的,而必须低
调行事。
故在深思熟虑后,这位藏镜人凭借著高度智慧和资本,与时任编史部门的太安万侣
达成共识,两人携手合作,编织了一个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骗局:伪托天武天皇之
命,创造出一个没人认识的神秘作者。如此则没有人胆敢,也没有人能够去循线追查《
古事记》背后的创作动机。但这位虚构作者又必须足够特别,让该书的第一读者──自
然就是元明天皇──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最好还能轻易辨识出真正的主导者是谁。
简言之,“稗田阿礼”其实只是个假名或暗码,而唯一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就只
有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藤原不比等。
3.从站错边到太政大臣:藤原不比等的不凡一生:
相较于陪公子踢球,踢出了个大化革新的藤原家祖中臣镰足,或是因酒后一句狂言
闻名,摄关政治的开创者藤原道长,藤原不比等的名气(至少在台湾)并不是那么响亮。
然而,相较于前面二位,不比等老兄的经历及成就其实更富传奇色彩。事实上,“藤原
氏”地位的真正确立,乃至后世摄关政治的基础,严格来说都应归功于他,而非其老爸
镰足。
先从其生平谈起吧。
(1).不比等的幼年生活:
关于藤原不比等的早年纪录甚少,除了当时的片段资料外,主要依据为南北朝时代
完成的《新编纂図本朝尊卑分脉系谱雑类要集》,通常称《尊卑分脉》一书,该书的藤
原大祖传,不比等传这么写道(找不到原文,直接拿简中翻译版):
为内大臣镰足第二子,一名史。生于齐明天皇五年。有事避公,抚养于山科田辺史
大隅等家。以此起名为史。母为车持国子君之女与志古娘。
除了前已提过的父母名称外,这边提到他原有一位哥哥。参考不比等之孙藤原仲麻
吕所著,关于其祖先的各个家传──很遗憾,不知为何其中仅有不比等传散佚──可知
,这位兄长年幼时即出家,法名有“定恵/定慧/贞恵”各异说。书上记载这位兄长才十